112 现象学

112 现象学

00:00
10:17

现象学的创始人是埃德蒙德·胡塞尔,他于1859年出生于德国,是一个犹太人。他的著作有《逻辑研究》《现象学的观念》《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等。1938年,胡塞尔在经受了长达数月的病痛折磨后去世。


现象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现象的理论。在了解什么是现象学之前,要先了解一下,胡塞尔建立现象学的契机是什么?


胡塞尔的哲学的建立源于他的一个信念。胡塞尔觉得西方文化迷失了它真正的方向和目的。他把这种危机描述为“理性主义正走向瓦解”,而他的任务就是要拯救人类的理性。科学的辉煌成就,给胡塞尔带来很深的影响,所以,他的终极目标是将哲学发展成为一门严格的科学,并以此来达到拯救人类理性的目的。


胡塞尔深入地考察哲学的历史,得出结论:只要采取客观主义的态度,按照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来研究精神,我们就不能真正理解人类的精神和目的。所以,他建构了先验现象学,作为一种把握精神本质的方法,以此来克服客观主义。


现象学是一个哲学流派,试图按照现象如其所显现的那样来描述事件和行动。也就是说,它关注现象原原本本的样子,而不是怀着某种预设观念来看待现象本身。不过,现象学并不是一个同质的流派,许多代表人物之间都有很大区别。胡塞尔本人是先验现象学,而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人的现象学又与胡塞尔的有很大的差异。


由于自然科学的成功,许多人会把科学所描述的东西视为真实的,现象学批评这种倾向。现象学旨在如现象本身向我们显现的那样,来描述我们日常使用的物件,比如我用来写字的这支钢笔,以及描述我们碰到的日常现象。换句话说,现象学的目的在于,就现象本身所拥有的多样性、丰富性、全面性以及其他一切性质来重新构建宇宙,并对那种以科学主义为标准的、单向度的标准化进行抵制。


“意向性”是现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胡塞尔认为,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中,这个“我思”必须加以修正,最准确的描述是“我思某物”,这就是意向性。这就意味着,意识总是对某物的意识。意识不是空空地存在着的,而总是有所指向性的,没有指向的意识是不存在的。


胡塞尔相信,意识的本质就是意向性。我们意识的任何对象,如一辆车子、一种愉悦、一个数字或某一个人,都是我们所意谓的、建构的、构造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意向的东西。纯粹的意识是不分离的,而是一种连续的意识流。


意向性就是“自我”对我们经验创建的能动参与。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在发现实在的过程中,去寻找事物中的实在,因为事物就是我们的意向使它们成为的东西。这个意向性的过程通常不是有意为之,而是一个自动的过程。世界的这种自我建构被胡塞尔称为“被动的创生”。


现象学认为,在主体和客体之间不存在绝对的二分。现象在一个给定的情境下如其所是那样展现它们自己,这个展现与我们意识的意向性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所以,我们不能像贝克莱那样,仅仅根据被动的感觉经验来讨论现象,而是要根据与现象的全面互动来讨论。


意识在对现象的意向和创建中具有能动作用。在胡塞尔看来,说我们认识某个物体,这并不像是用照相机给这个物体拍照,看一眼就完事了。我们看一个物体或某一个现象,总是从某个角度来看的,这就有局限性了,不能把握事物所包含的全部本质,而只能看到事物的某一个侧面。


但是,如果我们认真仔细地关注这个物体的现象,我们实际上就拥有了对这个物体的一个扩展描述。这时,我们就不仅仅是从某一个角度来看物体,还包括了我们实际对它的感知、我们所意指的对象以及意向性的行为。所以,这就超越了对一个事物现象的表面描述,而进入到复杂的意识活动层次。


可见,现象学十分重视对自我意识、主客体关系的思考。在胡塞尔看来,在意识中存在“主观时间”,我们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是不一样的。曾有个笑话说道,有人让爱因斯坦解释相对论,爱因斯坦说,当你和一位美女开心聊天的时候,你会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当你一个人孤独地坐在火炉旁烘烤的时候,你会觉得时间好漫长,有度日如年的感觉,这就是相对论。所以说,我们所感受到主观时间的长短是不一样,是会变化的。


我们在观察一个事物时,能够说自己正在经验着这个客观的外在事物本身吗?胡塞尔回答,我们一定要把对外在事物的设想放在一旁,或者说用括号将它们括起来。这种做法被称为现象学的“悬搁”或者“悬置”,也就是所谓的“存而不论”。“悬搁”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用括号括起来”。


通过加括号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与任何有关客观世界的观点脱离关系。胡塞尔将所有现象、所有经验的因素用括号括起来,不断言客观世界是存在还是不存在。他对有关经验的任何信念都不执着于任何态度。于是,这便可以原原本本地看清楚现象的真实样子。这就是现象学的“本质还原”。


“本质还原”的方法被称为“本质直观”,也就是“悬搁”。这意味着悬搁一切判断,即先把一切先入为主的看法和判断放在一旁,不予理会。当我们置身于经验现象之外,并去掉我们心灵中的一切偏见,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先入之见时,我们就能够直观事物的本质了。


现象学还原最终引导我们返回到实在的核心,即有意识的自我。我们发现自己是有意识的生命,整个客观世界通过意识而存在。正因为采取“悬搁”的方法,我们到达了先验的纯粹意识,于是就可以把握住一个直接的现象世界,不再有任何扭曲,保证了正确性。


因此,思想本身的结构决定了一切对象的现象。胡塞尔指出了这个作为“先验领域”的直接的现象世界,并否定任何企图超越这个领域的哲学理论。胡塞尔反对康德对现象和本体(即经验和物自体)的区分。这就是胡塞尔的现象学被称为“先验现象学”的理由。


胡塞尔敦促我们将一切预设用括号括起来,并且从根本上返回到“前科学阶段”。他相信,这样就可以回到人类经验的本源形式,也就是我们的日常世界,即“生活世界”领域。


“生活世界”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由所有那些我们通常要介入其中的日常经验构成,包括我们对日常事务的感知、反应、解释和整理,比如磨谷子、写信函、钉马掌等。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主要指的是前现代社会或前科学时代。胡塞尔认为,科学实际上起源于生活世界,并且科学活动之所以成为可能,是由于生活世界提供了前提条件。


在胡塞尔看来,科学只是提供了对现实的片面把握。在科学将它关注的内容抽出来之后,世界还剩下很多丰富而有意义的经验内容。因此,要想为哲学提供充分的基础,就必须严格分析生活世界中人们的朴素经验。


从根本上来说,对真理的明确证实,应该源自生活世界事件的那种明证性。也就是说,挖掘出那些在生活世界中让人类的行动成为可能的条件,以及发现构成人类行动合理性的条件,就是现象学的深层目的。


胡塞尔试图凭借生活世界的观念,使哲学家摆脱各种自然科学观点的控制。他创立了一种方法,去发现在用科学的观点解释世界以前,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加括号,生活世界为一种全新的、描述的事业提供了领域,开辟出一条理论探索的新道路,这就是现象学的道路。


世界是什么?世界如其所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04633olpi

    哲学思想太深奥了,谢谢播音者,我认真听。

    大吕说书 回复 @1804633olpi: 嗯嗯,感谢支持哦

  • 海歌_zm

    精辟!太好了!

    大吕说书 回复 @海歌_zm: 谢谢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