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简称国际共运,指的是在世界各国开展的共产主义运动。这一运动以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为宗旨。
1847年6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共产主义同盟”建立。此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理论走向实践,由理想变成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经过了极其艰难曲折的过程。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借鉴了早期基督教思想家的某些思想。人类总是希望能在大地上建立起天堂,“按劳分配”“按需分配”这些概念或多或少来源于人类对公正平等的渴望。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对共产主义学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共产主义学说最早发端于空想,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或空想共产主义。16世纪的英国人托马斯·莫尔所著的《乌托邦》,是最早明确阐述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部书。1623年,康帕内拉出版了《太阳城》,也成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位杰出代表。
到了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进入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以法国的空想共产主义为代表,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让·梅叶、摩莱里和马布利。
到19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进入发展的第三阶段。该学说此时日益成熟,最杰出的三位代表是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
19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无产阶级开展了独立的政治活动,反抗资本家的压迫,主要表现是发生了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与以往相比,三大工人运动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其表明了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与恩格斯从工人运动的丰富斗争经验中获取了宝贵材料,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依据。
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纲领。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形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对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共产党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起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阐述了用无产阶级专政取代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最后,《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起了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重要标志。
在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马克思回到德国莱茵州,当革命被扑灭以后,马克思前往伦敦,并在那里度过他的余生。在1848年革命中,欧洲无产阶级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实际的社会成果,但是这场革命风暴扫除了一些陈腐的社会主义流派。欧洲各国革命相继失败后,出现了一个十多年的低潮期,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都陷入了低潮。
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重新活跃起来。马克思密切关注各国的民主运动,参加了许多活动,积极发表言论,促进了各国工人的国际团结。此时,马克思在欧洲工人中已经享有很高的声望。
正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革命派和修正主义思潮在欧洲展开激烈斗争之际,一种新的革命思潮—布尔什维主义在俄国兴起。俄国尽管当时很落后,但也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俄国的无产阶级既要反对沙皇统治,又要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任务十分艰巨。在特殊国情和艰巨任务的刺激下,就诞生了具有鲜明风格和思想特色的布尔什维主义,该主义提倡顽强的拼搏精神,也表现出高昂的战斗姿态。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拥护列宁的党派称为“布尔什维克”,意为多数派,与之相对的是“孟什维克”,意为少数派。
1917年11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这是震撼世界的历史事件。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下,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成功地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当时各国的无产阶级树立了榜样。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合并而成的社会主义联邦制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苏联的建立是一个历史大事件,此后苏联成为诸多社会主义国家中的“老大哥”。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可以用“三个国际”作为粗略的历史阶段划分。
第一国际,是指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即国际工人协会,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和实际上的领袖。它形成于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与民主运动再次高涨的局势下。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第一国际把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各国工人中去,巴黎公社的主要领导人中也有第一国际会员。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随后,第一国际于1876年宣布解散。从那时开始,马克思集中注意力做经济分析和学术思考,而不再积极介入政治。
第二国际,是指1889—1914年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其名称是相对于第一国际而言的。在第二国际前期活动期间,因为没有对改良主义派进行有效遏制,导致这种思想影响力逐渐壮大,最终发展为从理论上系统修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主义派。在第二国际内部,因认识的分歧而形成了三个派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1919年恢复活动的第二国际彻底蜕变为改良主义的拥护者,并与主张革命的第三国际相对抗。
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是全世界共产党与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濒临破产,列宁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为团结各国革命左派和建立共产国际做出贡献。十月革命的胜利、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以及各国共产党的建立,为第三国际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9年3月2日,国际共产主义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这次大会有30个国家的工人政党和组织代表参加,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国际共产宣言》《共产国家行动纲领》以及《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标志着第三国际宣告建立。第三国际的总部设在莫斯科,所有参加第三国际的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支部。此后随着运动的逐渐发展,原有的组织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局势要求。1943年5月,第三国际征得各国共产党同意,宣告解散。
声音磁线很好
大吕说书 回复 @听友371318571: 谢谢对主播老师的喜欢
背景音乐太吵了
大吕说书 回复 @1330402nzdu: 抱歉给您带来不好的收听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