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第14集-万物是一个整体吗?

【逍遥游】第14集-万物是一个整体吗?

00:00
12:07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万物是一个整体吗?


我们要进一步描写神人,记得上一集吗?上一集是肩吾请教连叔一段话,这段话是没有上场的接舆所说的话,描写有关神人的,让我们念起来会觉得真是了不起。


现在连叔要回答,要开导肩吾了,他怎么说?他先好好地把肩吾真的是批评了一顿,说你实在是太执着了,太多限制了,就再进一步把那个神人加以描述,你看的时候会觉得比前面的可能更夸张了,但他到底在说什么?我们可以从里面学到什么?


我们先看他的原文的意思,


“连叔说︰“是啊!

对瞎子,没办法给他看五彩的美观;

对聋子,没办法给他听钟鼓的乐声;

哪里只是身体上有聋有瞎?人的心智上也有的!这种话就是针对你而说的。“


接着他又说神人,他说,


“神人啊,他的能力啊,将会包容万物,混同为一体。世间的人只期望天下太平,神人怎么会劳劳碌碌把治理天下当成一回事呢!神人啊,外物不能伤害他,洪水滔天不会使他溺毙,严重的旱灾熔化了金石、烧焦了土山,也不会使他燠热。他发挥一点剩余无用的力气,就可以造就尧、舜那样的功业,他哪里肯把世间的俗务当成一回事呢!”“。


这是庄子很习惯的描述,怎么说?


水灾来了如何?旱灾来了又如何?人活在世界上谁挡得住水灾、旱灾?这个水灾很厉害,到天这么高,他居然不会溺毙。旱灾呢?金石流、土山焦,他不会觉得热,代表什么?自然界的各种压力,根本不是问题。


然后呢,“物莫之伤”四个字是重点之一,万物都不能伤害他,更重要的是什么?他说,“旁礴万物以为一”这是重点,神人的能力会包容万物,混同为一体。


像庄子里面提到“一”,像万物、混同为一,它都有个背景,什么背景?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你有共同的来源跟共同的归宿,你本身都在“道”里面,在“道”里面的话当然是一个整体,所以你要习惯把庄子笔下的“一”,当成一个整体。


整体就是一个,就好像老子说他的道的时候,第25章—独立而不改,“独立”代表唯一的,独自存在,当然是唯一的,在它之外没有东西,然后才能够周行而不殆,到处都有它。所以在庄子里面显示它的立场,把万物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成为一个整体的话,你再区分很多细节就没什么必要了。


然后,前面他先教训肩吾说,你看,对瞎子来说,你能看到各种五彩的美观吗?对聋子来说,你给他听钟鼓的乐声,他听不到!


在现实生活里面,有些人可能是瞎可能是聋,这无奈!但是人的知也有问题的,有些人在认知方面,也有可能像盲者聋者类似的情况。我们一再强调,人从道所获得的本性就是认知能力,而这个认知能力是不是陷入一个困境?就要想到我们讲老子的时候,一直强调“知”有三个层次。


首先是把“认知”当作区分来用,这显然是陷入一种区分之后的困境。


其次见多识广,有了人生经验之后,就把认知当作避难来用,因为你知道各种事情的前因后果,你有这样的处境,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后患,就可以避开灾难。这个“知”就比单纯做区分要好多了,避开灾难全身保真还不够,这个“知”还要能达到启明的层次。


所谓的启明,简单来说就是从“道”来看,就好像这边说的神人,它就是代表启明。旁礴万物以为一,我们学庄子养成一个习惯,要由白话文懂它的意思。


你今天把庄子原文都背下来没用,你背下来之后,很多字你要拼命解释别人也不见得听得懂,但是你把意思了解了。


所以庄子常常会强调什么?得意忘言,你得到一段话的意思,就忘记它本来说的是文诌诌的什么样的文言文,你可以不用在意,但是少数名言金句很值得记下来,就好像这边说的,他描写神人“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这些句子并不是很对称,好像成语一样的,但是学庄子之后,自然就熟悉了,熟悉之后脱口而出,别人就知道这个人懂庄子。


但是懂不懂还要看你能不能说出来,更重要是你能不能慢慢学习去实践,否则你不但用文言文,你用白话文把他都说得很有道理,但你不去实践,那只是拿来作秀而已,绝不是庄子要的。


我们在这边看到什么?庄子讲的这些那么神奇的情况,他到底讲的是真的假的?事实上他讲的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绝不是属于身体这个层次的,当然不是,否则怎么可能说,火那么热你没感觉,火那么热你烧不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讲的是一种精神的境界,你这些了解之后,才能够慢慢接到后面讲第二篇〈齐物论〉,什么叫做身体像槁木一样,心像死灰一样,你才不会更惊讶,他就要慢慢的走向修练的方式跟修练的状况。


最后他的结论很有趣,他说,这个神人,发挥一点剩余无用的力气,原文叫做“尘垢粃糠”,这也是成语,就是没用的东西,“粃糠”就是我们把这个米桩完毕之后,剩下一点粗糠,没有什么用处也不能吃。他说,他用一点这种剩余无用的力气,就可以造就尧、舜那样的功业。


这里要注意尧已经第二次出现了,第一次出现是前面尧把天下让给许由,结果被许由好好的开导了一番。第一次出现的是舜,这两位古代的重要的人物以后会经常出现,这就是重言。


这边讲重言只是批评而已,你想想看,那个神人太了不起了,他用一点没用的力气,等于是今天累了什么都不想做,还剩下手挥挥吧,就把一些害虫给赶走了,就让五谷丰收了。那个尧舜要做一辈子累得要命,才让老百姓过得太平。


结果神人呢,他根本不在意这些事,就可以达到同样的功能跟效果。


尧舜真的是如此不堪吗?事实上他要强调的不是尧舜好不好,而是说在人的世界,只在人的世界上看各种价值观的话,尧舜没有问题,至少天下比较太平,比后面这个三王—夏商周三代,再往下走,比那个好多啦!但问题是你要比起有真正的理想,每一个人都安顿好自己,当然还是差太远。


所以他的结论是什么?他哪里肯把世间的俗务当成一回事,这里说世间的俗务当成一回事,就让你想到前面的许由。所以庄子的写作笔法是这样的,他借重古人之后常常会说,古人情况如何,他们不够理想,但是这些不够里想的人里面,也会有一些比较好的,比较好的就得要替庄子来说心里想说的话。


譬如说,我们这边看到连叔就比较好,但你问我连叔是谁?很抱歉,后面连叔就不见了,因为还有太多人你可以虚拟他的名字,说实在肩吾反而又出现了一次,只不过你觉得很奇怪,下次出现肩吾的时候,他居然是泰山之神,肩吾是一个泰山的神?结果他还比不上一个连叔。连叔反而后面不见了,接舆后面又出现一次。


所以尧跟许由出现,许由代替庄子教训了尧,尧等于天下在人间最有成就、最高的领导。连叔出现了,就要去教导肩吾,去解释接舆的话,所以庄子的写法常常是这样的。


在同一章里面如果出现两个或三个虚拟的人物,其中可能有一个人通常最多的是老聃,只要老子(老聃)出现,你就不用担心,那一定是代表庄子的想法,而孔子出现的话,往往是要接受庄子的开导,这没办法,谁叫庄子是作者。


就在这一集里面我们再一度肯定了神人的伟大的作用跟功效,并且对于这三个虚拟人物的对话,也告一个段落。下一章又会有新的局面了。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至少学会了万物是一个整体这样的观念。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93705ozwh

    我购买了傅老师的这个讲解集,说有210节,怎么此处只有15集?

    傅佩荣国学馆 回复 @1893705ozwh: 每周四更,一年讲完

  • 野三太狼

    八 在生活中经验事物,获得认知,对世界渐渐有了各种看法。知道人与人的不一样同时也是有了分别心,快速做事的各种方便法门同时也是路径依赖,万物是一个有机整体,损益相互激荡,实践是认识的来处与归处,人在中间出生入死。

  • 1391495nije

    听了十几集了,没听明白,像在听天书。z

    星宸大海1 回复 @1391495nije: 不能只听,要配合书本,特别是要自己静下心来再读两遍文稿,才会领悟到里面的智慧!

  • 思无邪evil

    喜欢

  • 善吉858

    认知的三个层次:1.区分。2.避难。3.启明。

  • 听友297774128

    启明没明白啥意思

    c2r0byo7gvtpgfmkb5co 回复 @听友297774128: 你得看他讲的老子才能明白,启明是了解自己的意思

  • 明明德2

    呆若木鸡,容如槁木…是真人境界呀!

  • J之大盗

    普通人对待事情,只看金玉其外(如瞎子),只闻道听途说(如聋子)。而神人做事明鉴睿智,包容万物,无为而治。对于那些外来的赞誉与诋毁,都不能影响和伤害到他,他所帮助之人都能成为像尧、舜一样功德显赫的圣人。谢谢老师

  • 容容读故事

    天地与我合一,我与天地合一

  • Volimte222

    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