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古村镇
湖南属华夏文明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湖南现存的少数名族古镇、古村皆凸显出特有的地域、民族特征,具有湖湘文化内涵乃至传递出楚巫文化的讯息。典型的如怀化洪江古商城,实际它从建制上直到1950年仍是会同县所辖的洪江镇,其商业之繁盛,被称为“五省通衢”,货币流通量曾居全省第二,仅次于省会长沙。而这里昔日为洪江寨,是地处极偏远的多民族地区,是湖湘文化敢为天下先、勇于对外开放精神的杰出成功典范。现存明清古建筑380余栋,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滨江而立,典型的江南营造法式又具有显著的沅湘特色。在世界商业史和建筑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
湖南地处山岳丘陵,又多水网交织,除了湘、资、沅、澧四大河流汇入洞庭通江达海,昔日的涟、沩、潇、祁、辰、邵、夫夷、巫、舞、溆、酉、武、楼、....上百条支流皆可通航,因而在各地的江滨形成了许多市镇。
湖南和包括西南各省部分地区的木材、煤炭、矿产、桐油、茶叶、土纸、陶瓷、玉兰片、鞭炮....通过这些市镇下河远销海内外,运回的各种中外商货由这些市镇流向最偏远的山区,更激发了湖南人本来就具有的开拓外张性格。士子们崇尚经世致用,经国济民,山野农家子弟亦以志在四方为平生襟抱。习武成风,并非是天生好斗,而是为出外可以防身相互扶危解难。市镇是商旅、矿工、窑工、水手、挑夫、工匠....各色走南闯北的人和帮会的集散地,各种讯息都是从镇上传向四乡。各镇多有水府庙、关帝庙、同乡会馆和文昌阁。江神保佑行船、放觶一路平安,关公是仁义的楷模,人人皆要来顶礼膜拜,老农们会带着五六岁的小孙子到文昌阁向孔夫子磕头。为搭草台的戏班子捧场、在空坪上围一圈人看杂耍大声叫好.....比较起来,小镇上的文化氛围,才真正更属于当地平民百姓。
镇上的街道皆是用青石板或鹅卵石铺成,与北方的夯土成街迥异。因为皆建在江边,临江的一面便多为吊脚楼。吊脚楼本系如《北史》所称的山民“依树积木而居,其名曰‘干栏’”。这是因为山地湿溽,又多虫蝎野兽的侵袭,故下层只立柱撑空托架而人居住在上层。沿江的高岸自然并无此患,但先人们造市于临江的一面要利用空间,便巧妙地立柱于河滩托楼伸出于江上,而且飞檐翘角,造型竞妙,成为了各地市镇一道极美的江边风景。自江中斜伸而上的码头用整齐的大青石砌成,从数十级到一二百级,人与货皆由此上船上岸。不少码头的两侧还可供妇女浣衣,船工经过必然一边摇櫓,一面唱歌,所有的疲惫皆一刹化为欢笑。
湖南现存的少数名族古村落皆主要是有尚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当然也包括祠庙、牌坊、桥亭、碑塔、鼓楼与自然风景等。
聚族而居是湖南现存较好的古民居群的一大特色,非聚族而居现尚保存完好的古居极少,即使是民国期间才建的宅第亦已大多颓破。这不能不说是传统的孝悌忠信在发生作用,不论世事如何变化,崇敬祖宗,珍惜宗族先人遗业,从小就受到父祖辈一代又一代行为规范的熏陶。
古村镇在今天已经难以寻觅,我们更好好好保存为数不多的古村镇。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