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边外 讲述/施立学

韩边外 讲述/施立学

00:00
15:30

清咸丰年间,位于东北白山松水间,出现一个极其特殊的地方自治政权,一个自治流民王国,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家族,那就是韩氏祖孙四代韩宪宗、韩寿文、韩登举、韩绣堂、韩锦堂统辖的“黄金王国”。

这个独立王国的首领叫韩宪宗,人们称他为“韩边外”。

韩宪宗,又名宪宗、效忠,字瑞臣,祖居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嘉庆初年,其父韩元毓携家逃荒闯关东,最初居辽宁省复县。嘉庆十八年(1813年),韩宪宗出生在这里。后来又迁居现长春九台区庆阳乡八台村下花曲柳沟屯。他为什么叫“韩边外”?这还得从柳条边说起。清廷为保护满族边里的祖居圣地、满族“国语骑射”和边里盛产的人参、貂皮、鹿茸、东珠等资源,修筑了东北绿色长城柳条边。

韩宪宗生在辽宁老边外,成长在吉林新边外。边里处处宝,边外片片草。边里边外时有沙俄侵扰,于是以“韩边外”为旗号组织起了民间自发的抗俄乡勇队。一呼百应,穷人纷纷参加乡勇队,不到数月近百人的队伍就成立起来了。

一天夜里,沙俄兵偷偷进入了韩边外住的小屯庆阳乡下花曲柳沟,侵略者进入了韩边外事先布置好的草人阵,当知道上当再往外跑时,四面八方射来了带火的土箭,土枪、人喊马嘶、沙俄兵的哭叫声混在一起,草人全烧着了,迷路者进入伏击圈就被大刀斧头砍死了。沙俄鬼子没有甘心失败,趁“韩边外”不在家时,抓住了其父韩元毓老人,砍下头带回去请功去了。现在庆阳乡八台村下花曲柳沟东北岭上的韩家坟,埋着的就有“韩边外”父亲有尸无头墓,“韩边外”为他父亲刻制的上供石桌和四根石柱还在屯中可以找到。

“韩边外”为了报家仇、雪国耻,决心要冒着生命危险闯进南边里。当他带领部分边外人来到了今桦甸市夹皮沟镇后,当了一名挖金工。他团结穷人,打击了当地的盗匪金霸。大家见他敢铲除恶霸,又听说他敢打洋鬼子,都一致推举他为山中王。由于他治矿有方,安民有法,才使这里百业兴旺。百姓都称他为“韩青天”。当时这里的百姓只知“韩边外”,不知还有个清朝。“韩边外”一天也没有忘记为父报仇的决心,他组织了英勇善战的护矿队3000精兵。当时,八国联军进北京,沙俄占据黑龙江省大片领土的时候,侵略者又怎能放过夹皮沟金矿,结果,侵略者们能征服清朝大国,却征服不了小小的“韩边外”。由于韩宪宗等人发现了山金矿脉,夹皮沟金矿迅速兴旺发达起来,这也招来了胡匪“坐收税金,横行沟里,人皆患之”。

当时韩宪宗等人仅有十几杆火枪,根本无法与胡匪正面抗争。胡匪再次来犯时,韩宪宗利用夜色巧施“火绳计”,将许多麻绳浸上火油挂在树叉上点燃(当时的火枪靠"火头"引发,用时将引燃的火绳一吹即可闪出火头来,而一个火头代表有一杆火枪),满山遍野的“火头”吓得胡匪手足无措,慌忙逃窜时被全部消灭。

初出茅庐便击灭胡匪,众金工愈加信赖韩宪宗,便推举他为“当家的”;随后,凭借着丰富的黄金资源,韩宪宗迅速发展起了自己的武装势力,并在1864年利用协助平定东北李维藩起义的机会,获得了清廷“赏给夹皮沟金厂总头目韩现琮(因'宪宗'犯皇忌故改为'现琮')六品军功”,同时恩准播放荒地,“安插金工”。


在朝廷“抚而用之”后,韩宪宗建立起了完善的“会房”统治机构,这一带的采金工、伐木工、农民、猎民、采参的都由他统治,而老百姓也“只知有韩,不知有清”。因此,外人都称之为“小韩国”“长白山中独立国”,实际上也是当之无愧的“黄金王国”,而韩边外则成了名副其实的“关东金王”。

由于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和“龙脉”所在,清廷向来“严加封禁”,吉林守军也是长年巡游。“黄金王国”的诞生,引起了清廷的强烈不安。于是,在内忧外患、国势日衰的清廷内部,引发了一场长达十余年的“剿”“抚”之争。

起初是吉林发生的一起抢劫栽赃案,牵涉到了清廷四品侍卫倭兴额的家人。倭兴额对吉林将军府的判罚心存忌恨,便在都察院呈诉时,将吉林将军府与韩宪宗串通,擅自开采长白山黄金的之事说了出来,从而导致韩宪宗遭遇到“清剿”的命运。

当时清廷仅允许韩宪宗垦荒,但他以重金与吉林将军府达成默契,继续大肆采金。于是,光绪皇帝下令“将韩效忠(韩为讨好清廷使用的名字)严拿务获,讯明惩办,以儆梗顽”。但韩边外地区“深沟高垒,严阵以待”,韩宪宗也是百般贿赂讨好清军,于是三次进剿都以韩“先期外出”为借口草草收场。

但是对于“韩边外”,清廷始终不能安心。1880年,光绪皇帝派钦差大臣吴大澄赴吉林,协助吉林铭安将军办理“韩案”。根据韩宪宗在长白山区的影响和从不反对朝廷的实际,吴大澄铭安密议进行招安,使得朝廷钦犯韩宪宗又成为“良民臣子”,而吴大澄也因“招抚有功,卓有政绩”得到提升。

不过,由于顾忌这位“土皇帝”野性难驯,清廷在吉林省城拨地建宅,令其子孙居住,名为“恩赏”,实做人质。经此劫难洗礼,韩宪宗将晚年精力全部投入到“边外”建设上,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其地东西袤长八百余里,南北横幅五六百里,皆效忠势力范围也。盖今吉林桦甸、磐石、敦化、蒙江、抚松、安图,曩皆称之为韩边外”,韩家进入鼎盛发展时期。

虽然把吉林省半壁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条,但韩宪宗对自己的独子韩寿文却无计可施。在韩寿文成人后,韩宪宗有意把家业传继给他,让他学习管账、看棒槌营、管理金厂等,但只图享乐的韩寿文根本无心家业。

有一次遭到父亲的训斥,韩寿文竟强词夺理地狡辩“你父不如我父,你子不如我子”,你父不如我父能打天下,而我儿子比你儿子我强上百倍。心灰意冷的韩宪宗不得不隔代交班,将家业传给了长孙韩登举

在韩寿文的三子中,长子韩登举自幼聪敏好学,“才力过人”,是理家拓业难得的人才。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军大举进攻东北地区,“韩边外”人民踊跃参战,很快“募得猎户壮丁七千,编为步兵十四营”。因韩宪宗年已古稀,韩登举主动请缨,替祖父挂帅出征。

1909年日本东京出版的《吉林通览·吉林的韩家》曾记载:“日清战事爆发……我军(日军)一部,于辽阳一带遭受大约六营军队猛烈袭击,此事乃韩边外率军所为,至今国人记忆犹存。自此,韩登举军威遐迩。”甲午战争后,韩登举被清廷封为“育”字军三营统领,后出任“吉”字军统领。

不过,在韩登举外出抗日期间,由于“老边外”韩宪宗年事已高,管理逐渐松懈,韩家家风日益败坏。1897年韩宪宗病故后,韩登举急忙辞官率部回家奔丧,并继承“老边外”遗风,严苛执法,重整家风。有一次,韩登举的堂叔设赌抽头,坑害民众,被韩登举“责以军棍”,并强行劳动改造。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韩边外地区社会秩序迅速好转,又恢复了韩宪宗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清明气象。

日俄早就对东北,尤其是韩边外的金矿虎视眈眈,1900年到1904年,俄、日以各种理由轮番入侵东北,韩登举先是率韩家练勇迎战,使“俄人益惶惑,不知为计,乃步步为营而退”;后呼吁清廷“三省矿产日俄垂涎已久,若不趁机预定方针,恐伊等再来龃龌”,终引起清廷重视,钦差大臣王崇文赞其有“保全土地之功”。

不幸的是,1919年夏,“韩边外”核心人物韩登举突然染病身亡。他死后,韩家内部子弟奢靡享乐,坐吃山空,后继者多碌碌无为,加上外部官僚军阀和日俄势力的倾轧蚕食,曾经昌盛一时的“韩边外”淘金王国迅速分崩离析,到1940年,则彻底土崩瓦解了。

后来到了咸丰十年,清政府才发现这个“山中独立王国”。但不怪罪“韩边外”闯边有罪,还因“韩边外”治金金矿有功,赐他五品顶戴,南山统领。

在高官厚禄,遍地皆金的地方生活,他没有腐化。当他发现儿子韩绶文是个花花公子,难掌大业时,就让长孙韩登举接了自己的官位。韩登举受祖父教育,心中牢记家仇国耻,一面生产一面练兵。韩登举指挥蚂蚁岭一仗,歼俄军大部,使侵略者再也不敢来犯。

“韩边外”是苦人,也是善人,专门修了几处要饭人住的房屋和舍饭棚,供穷人白吃白住。已故八台村刘玉香当时就在韩登学部下管理这些事务,这种善事传了几代人。吉林夹皮沟金矿名扬中外,矿主“韩边外”的名字像金子一样,没有因为年代久远而失去闪耀的光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