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Tu Me Acostumbraste-巴别塔
Homecoming Queen
Top of the world--- Naomi
�正文
接下来的两年,在这位贵族的庇护下他为博洛尼亚雕刻了三件作品,但他一直都没有融入博洛尼亚的社会。那时候的意大利,有一种叫钟楼情怀的怪现象,一个地方无论大小,只要有一个统一的钟楼,那这片区域内的人就自发的认为我们是一个团体,而其他钟楼的人永远不会是朋友。所以他天天盼着弗洛伦萨的消息,等到弗洛伦萨变的稳定之后,米开朗基罗又回到了自己的家。
我们看一下这个时期的作品吧,
只有三件,都属于博洛尼亚的圣多米尼格教堂。一件叫圣佩德罗尼乌斯,一个叫圣普罗库鲁斯,另一个是捧烛台的天使。这三件作品米开朗基罗的创作空间不大,博洛尼亚官方审了很多遍的稿子才通过,所以无论对大师本人还是对今天的我们,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总体上看米开朗基罗对于人体的比例,运动感这些方面处理的已经毫无问题,但是在处理衣褶的时候就显得非常业余,他雕刻的人物都像是穿着厚厚的棉袄一样,衣褶的韵律混乱,形状不明。他上一次雕刻衣褶还是在圣母子的浮雕上,那时候他的衣褶都是从贝托尔多的雕塑上学来的,它并不清楚这些褶皱的具体原因。现在他是全世界最懂得人体结构的人,可还是出现了类似的错误,我也不想猜测这里边的原因,您可相信这只是他过程中的作品。在另一方面,米开朗基罗最擅长的构思,在这三尊尤其是前两尊雕塑上显现的仍然明显,他不会雕刻出类似的人,因为他头脑中有每一个他没见过的圣人们的特殊形象。这是一种天赋,是集合了感受力和想象力为一体的一种天赋。
为博洛尼亚圣多米尼格教堂雕刻的双圣
为博洛尼亚圣多米尼格教堂雕刻的捧烛台的天使
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城边,他被这一路的惨象吓坏了,罗马和任何一个他去过的地方都不一样,弗洛伦萨开明繁华,博洛尼亚欢乐温馨。但罗马,十多里的沼泽,里面随处可见的尸体,苍蝇像黑色的瘟疫一样贴着地表挥之不去。台伯河也不像想象的那么干净,全罗马的污水都排在里面,臭气熏天,街道上到处都是断壁残垣的一派破落景象,大街像没人打扫一样,堆满了几年的垃圾。这种罗马可不是他曾经想过的永恒之城,他无法想象图拉真技工柱和万神殿会建在这样的城市里,无法想象这里由一群最亲近上帝的人掌管。
米开朗基罗的酒神
头部细节
萨梯特写
他的酒神是一个醉鬼,摇摇晃晃站不直,如果是画画,这没有什么难度,因为你不需要考虑重力的问题,但是雕塑就不一样了,尤其是一块整体的大理石雕塑,他受制于各个方向的重力,最安全的形式就是平衡的,均匀的,听过我们宙斯那一期节目的听众都知道,古希腊的早期都是这种雕塑,但是所有雕塑家的梦想都是让大理石活过来,这个活就一定要铤而走险,去尝试更出格的动作,同时又对整个重心控制的恰到好处,任何一个角度出问题,都会导致雕像最后断裂。
他的酒神稍微有点婴儿肥的感觉,是长期饮酒导致的,米开朗基罗想就神不可能像战神或者阿波罗,那么强壮那么伟岸,因为他负责的是让每一个聚会更加完美,又不是残酷的厮杀。他举起酒杯是让人忘记阿波罗的使命和阿瑞斯的残酷,你看他腿旁的萨特,像个天真的孩子一样,手举着葡萄,那种来自于丰盈的喜悦,米开朗基罗是多么渴望啊。
米开朗基罗的酒神,在摇摇晃晃中找到了那个微妙的平衡,再平衡中又找到了那个流畅的美感,在美感中又充满活力。从形到意,几乎完美。可以说这尊雕塑让整个文艺复兴的雕塑追上了古罗马的最高水平,这当然不仅是米开朗基罗的功劳,那些前辈们的积淀,以及人们对于古代文明的渴望都是他的前提。
古希腊时期的酒神
欢迎关注公众号:张法中
微博:张法中来自玫瑰角
本节目由喜马拉雅独家播出
最近开的长途车,全靠张老师!!讲艺术史就是这样,讲的就是一个人自己的观察角度。你可以同意,可以质疑,可以呵呵。但如果你能愿意跟我一样继续听,竟然会爱上了这个有点糙味儿的、有感情的、有东北质感的声音。
用户26703367 回复 @小南_yi: 1999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为油画专业全国第一名,同时获得天津美院造型第一名,是当年的双院状元。(来自百度百科“张法中”)
这三集就像高更那三集一样史诗,好听!
你像使者,带来现场的故事。
张老师,讲得越发精彩了,偌大喜马拉雅,却找不到第二个法中老师
真的是听出了金庸的感觉啊,确实张法中老师描绘的米开朗琪罗如同金庸笔下的男主,好想听完,不过瘾,继续期盼
张老师的深夜讲解 仿佛带我们穿越了时光真实地感受到艺术大师们的伟大
张老师说得真好,不差罗曼.罗兰了
音乐确实配的很好,一个小小的建议:如果中间的音乐能多出那么几秒钟,可能会给听友一个更好的缓冲时间,老师也能抿口茶润润嗓不是?……
我去看摩西的时候正好是中午,透过窗户有束光照在雕像上,不知道是否特意设计的。这具作品似乎有魔力,其他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也是这样,有着不同的魔力。
喜马拉雅里面关于艺术类的几乎都听了,还是最喜欢法中老师的讲述,很棒!👏👏👏
路口空 回复 @童言里语: 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