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听课】弗利亚舞曲: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

1.1【听课】弗利亚舞曲: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

00:00
27:00

乐理课堂 

长按图片保存至相册,分享今日乐理课堂到朋友圈



课程文稿

这里是《古典音乐轻松听》,我是刘雪枫。


今天是《古典音乐轻松听》第二季的第一单元“音乐的巴洛克时代”第一课,我先请大家欣赏一首具有巴洛克音乐极致之美的小提琴独奏曲,这种美,可谓“不可言状”。


所谓“巴洛克”,原意来自葡萄牙语“边缘不规则的珍珠”,最早被引用,是对一种建筑风格的形容,含有贬义,因为从十六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特别是意大利的许多建筑开始出现造型奇特、装饰华丽、充满不受拘束的幻想气息,与中世纪的呆板僵硬以及哥特式的神圣秩序感大相径庭,应该说是文艺复兴的直接产物,相当于人类思想解放之后创造力的“走火入魔”。与此同时,音乐领域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最主要的成就便是近代歌剧的诞生,时间在16世纪末,所以音乐的巴洛克时代便以第一部现存歌剧《尤丽狄茜》诞生的1600年作为起始年,当然这只是一个比较省事儿的划分,因为这个时候的作曲家同时也具有文艺复兴晚期的身份,比如歌剧作曲家蒙特威尔第也是意大利牧歌最重要的作曲家,而“意大利牧歌”属于文艺复兴晚期成就,代表人物尚有意大利的迪·拉索、、杰苏阿尔多以及英格兰的道兰德等。


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区分巴洛克音乐在不同时期的风格,更清晰地了解巴洛克音乐向古典乐派的演变,音乐史家会大致将音乐的巴洛克时代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人物,比如早期的蒙特威尔第,中期也是繁盛期的布克斯特胡德、科莱利、佩格莱西、维瓦尔第、珀赛尔、吕利、库普林等人。我们最熟悉的巴洛克音乐巨匠巴赫与亨德尔,都处于巴洛克晚期,他们都是集大成者,比如巴赫是在键盘与器乐方面,亨德尔是清唱剧与歌剧,还有意大利的多米尼克·斯卡拉蒂也是在键盘音乐方面承前启后,斯卡拉蒂与巴赫的不同在于他的创作集中在“奏鸣曲”这个体裁。在法国,拉摩通过至今仍盛演不衰的十几部歌剧,使法兰西在歌剧这个领域始终与意大利分庭抗礼。


我们今天开始的巴洛克音乐第一课,便从中期也就是繁盛期开始,虽然作曲者阿尔坎杰洛·科莱利的名气不如维瓦尔第,当然也远不如巴赫或者亨德尔那么“如雷贯耳”,但是他在音乐史上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不仅是创建意大利小提琴“黄金时代”的几大小提琴宗师之一,或者说是繁荣一个半世纪的罗马小提琴学派的奠基人,他还是谱写过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的最著名的意大利巴洛克作曲家维瓦尔第的老师,并且教过来自德国的亨德尔作曲技巧。巴赫在写作赋格曲[1] 的时候,也是从科莱利的作品中得到重要的借鉴。所以,科莱利堪称史上第一位“小提琴大师”,同时也是第一位谱写“大协奏曲”的大师,其成就直接影响到巴赫与亨德尔。


科莱利流传至今最著名的作品便是十二首大协奏曲和十二首小提琴奏鸣曲,我们今天聆听的是十二首小提琴奏鸣曲的第十二首最后一个乐章,它有个标题叫“弗利亚舞曲”,是一首长达十几分钟的主题变奏曲。我们在接下来的课程里还要介绍亨德尔的D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因为它对我有着及特殊的意义,从科莱利到亨德尔,音乐的声音特质一样的优美动听,只不过前者比后者早诞生三十多年,当然也比后者更为著名,二十世纪几乎所有的小提琴大师都对这首乐曲情有独钟,留下大量的精彩录音。


(播放音乐)



“弗利亚舞曲”是一种古老的慢速三拍子舞蹈歌曲,起源于葡萄牙,14世纪的时候流行于西班牙。弗利亚舞曲的结构与巴洛克时期非常流行的恰空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在风格上和听觉上都比较接近,音乐响起,就像是一个人在独舞,也可以是双人舞,情绪先抑后扬,逐渐热情奔放,直至近乎疯狂。弗利亚舞曲在巴洛克时期可谓风靡一时,许多作曲家都为这个动人的主题写过各种乐器组合的作品,当然其中结构最精致,曲风最迷人,变奏最丰富、小提琴技巧发挥最淋漓尽致的就属科莱利这首是做到了极致。以后的两百年间,仍然有不少作曲家沿用科莱利的乐曲结构进行创作,这其中包括为羽管键琴、小提琴、吉他以及钢琴而谱写的炫技性独奏作品。李斯特的《西班牙狂想曲》也借用了这个主题,拉赫玛尼诺夫更是写下同样经典的钢琴作品《科莱利主题变奏曲》。


科莱利的“弗利亚舞曲”的精彩之处在于它在同一个调性下的23个变奏,几乎将小提琴的技巧展露无遗,是学习小提琴达到一定程度的必奏之作,即使是大师级的演奏家,平时练琴一般也是把这首曲子奏上几遍,熟悉一下各种弓法。我们在聆听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演奏者对每个变奏的速度把控,因为如果没有速度的对比变化,这首曲子听起来就会感到单调乏味。


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小提琴奏鸣曲一样,为独奏小提琴伴奏的是所谓的“持续低音”,又叫“数字低音”,担任这个声部的一般是一架羽管键琴,也有可能再加上一把大提琴或其他低音乐器,它们起的是对位及和声支撑的作用,使高音区的旋律线有更丰满的和声效果。


乐曲的主题呈现共16个小节,反复两遍之后,音乐便进入变奏部分。


第一个变奏铿锵有力,表现出激动地深情:


第二个变奏是轻盈有力的跳弓:


第三个变奏是快弓:


第四个和第五个变奏主要是短促有力的和弦:


第六个变奏还是快弓,第七个变奏着力表现颤音,第八个变奏表情妩媚,富于歌唱性:


第九个变奏以顿弓为主;第十个变奏节奏放慢,是流畅的咏叹:


第十一个变奏表情突然刚毅起来:


第十二个变奏轻运全弓,轻得像是空气中飘来荡去的羽毛持续低音有非常动人的应对:


从第十五个变奏开始,音乐再次活跃起来,与前面的各个变奏形成节奏和情绪的对比:


从第十八个变奏开始,音乐的节奏再次放慢起来,速度逐渐趋于平静,整个音乐的气质正如这部作品的法文标题那样,“庄严”或者“严肃”:


当然,到了最后一个变奏时,气氛又热烈起来。可以说结尾来得太突然,还没听够就结束了。


我们通常对巴洛克音乐的理解主要是激赏于它的华丽色彩以及装饰性很强的复调和声,特别是对弦乐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表现赞叹不已,很少去做情感方面的深度联想。要知道,巴洛克时代的政治空气其实是非常黑暗压抑的:十七世纪上半叶的“三十年战争”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特别是神圣罗马帝国统治的区域,人口锐减三分之一,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流血冲突、英格兰的革命时期的恐怖与动荡,法兰西专制集权的统治,这些都导致生命的极端脆弱和生死观的畸型病态。音乐家作为知识分子阶层的主体,也势必将时代的精神投射到音乐之中,如果带着一定的情感预设来理解这首小提琴变奏曲,那么音乐的内涵一定会对聆听者有更进一步的启发,巴洛克音乐一样具有感天动地的力量。


随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音乐“复古”“本真”运动,我们今天听到的大多数关于巴洛克音乐的录音,基本上被“古乐版”覆盖,不仅是严格按“原谱”要求演奏,乐器也使用“时代乐器”,小提琴用的是巴洛克小提琴,羊场弦,马尾弓,不揉弦,听起来古色古香,很有时代韵味。我其实非常推崇这种“本真”演奏,但偏偏这首科莱利的“弗利亚舞曲”,我更喜欢的还是当代小提琴大师用带金属弦的小提琴名琴来演奏一个世纪以前的克莱斯勒改编版,伴奏也是由现代钢琴来完成。这种声音不仅是音响更为饱满浑厚,音色深沉,情感丰富,感人至深,在小提琴技术的展示方面,现代版更具优势也更能证明这首小提琴曲对于小提琴演奏法方面的经典价值。


好,今天的巴洛克音乐第一课就到这里,对我而言,这首“弗利亚舞曲”属于“常听常新”的曲目,在聆听当代小提琴家大师的经典录音之外,我尤其关注所谓的“本真演奏”,使用仿古的“巴洛克小提琴”所发出的特殊音色,具有魔幻般的穿越感,特别是伴奏的羽管键琴,不仅比钢琴声部丰富,优雅细腻的装饰音也是在聆听这首巴洛克名曲必不可少的。如果有可能,两种版本比较着听,无疑会加强你对这首乐曲的印象,甚至会深深地爱上它。


感谢您的收听,这里是《古典音乐轻松听》,我们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天津作家赵群

    音色醇厚,故事情节曲折,欣赏,可以互关一下吗?

  • 炼184810660

    难怪乐曲采用了忧郁的和声小调,原来跟时代背景有关。

  • 粉黛花海

    原本对小提琴曲并不那么喜爱,但是这首小提琴曲真的让我触电了,把我“电”醒了,原来小提琴曲也那么好听,好听到极致!跟着雪枫老师听音乐真棒,能听到很多经典的,今天借感恩节之际,遥谢雪枫老师,您辛苦啦,祝您幸福安康,有您引领真好!

  • 草木有本心_单一平

    太喜欢巴洛克音乐了,刘老师多录点呀

  • Yue月月

    很多年前听刘岠渭老师讲的西方音乐史讲变奏曲时第一次听这首曲子就被震撼到了,这种美真的是“不可言状”!感恩!

    听友306794950 回复 @Yue月月:

  • 等闲uad

    古典音悦汇听了半个多月,天天听。买了两本书《雪枫文学音乐课》《耳根清净》,通过书的介绍搜到这里。非常好听,非常幸运,非常感谢。

    福星sc 回复 @等闲uad: 你这两本书在哪里买呀!

  • 夏老平

    巴洛克时期的提琴!刘老师,我好想好想看看啊!

  • 听友396426879

    感谢分享 晚安啦

  • 听友72983703

    进入第二季,内容越来越充实

  • 枫叶Lh

    正在学唱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听刘老师对西方古典音乐的讲解,有助于自己提高对西方古典音乐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