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之狼8:毒丸计划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华尔街之狼。就在伊坎得到了德崇证券资助之后,要展开大量菲利普石油公司的时候,对方却先下手为强,把卡尔伊坎给告了,说他违反了证券法,他们随后还开展了毒丸计划,也就是规定,如果任何一个股东买到了30%以上,那么除了这个股东之外,的其他股东,都可以用62美元一股的股价,转换为公司债券,股转债,这就意味着公司将承担巨大的债务。那意思就是告诉你们这些掠夺者,你要是敢冲进来,最后买到的就是一大堆的债务。这个毒丸计划,也成为了日后反收购的一个重大参考标准。很多公司纷纷效仿
卡尔伊坎表示非常愤怒,他说这样的毒丸计划,实在牺牲股东的利益,以换取管理层的无能。这就好像是在修改法律,让别人不能买超过30%的股票,一旦买过了,其他所有权就都变成了债权,股东都变成了债主,这简直太荒谬了。
此时菲利普石油公司中的股东,很多都是机构投资者或者是套利者,都在支持伊坎,希望他把收购继续进行下去,否决掉这个毒丸计划。后来很快,在3月初股东大会上,这个资本重整计划就被否决了。后来菲利普石油公司,不得不改变策略继续提高报价,达到了每股53-56美元,但伊坎依旧不满意,伊坎要求菲利普向他支付3000万美元以补偿他在菲利普收购战中掏的钱,那意思就是,我打你浪费了很多子弹,这些子弹钱,你必须得出。最后菲利普讨教还价,只愿意出2500万美元,而且还要附带条件,伊坎和德崇证券10年内不能过来再找茬。但是德崇证券认为,10年太长,只同意休战3年。总之就是,围绕赔偿和休战期限,大家展开了唇枪舌剑,甚至熬了几个通宵,表面上看菲利普石油拿2500万当成了红线,但是只要伊坎翻脸,重新开始竞购的话,这条红线其实也是可以放弃的。对于伊坎来说,其实也并非不能接受,他在整个的竞购过程当中已经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回报,再加上2500万美元补偿,其实已经获利颇丰,而这一切其实才只不过3个月的时间。
这起收购案,就像当年我们的宝万之争一样,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很多批评者认为,这种资本掠夺者,正在破坏美国的经济和就业,他们为了一己私利,而让很多大公司陷入到危险的境地当中,他们不会关注公司的长久发展,很多甚至都会拿过来分拆出售,所以最后受损失的还是全体民众。舆论也在催促监管,尽快出台相应政策,以限制资本的掠夺。
面对这些质疑,一般的资本大鳄是不屑于回答的,这些人压根就看不起穷人,但是卡尔伊坎之前我们也说了,他的性格还是很谦逊的,所以他竟然给与了解释,他拿出了很多的历史证据,说一些管理不善而倒闭的公司,并不是因为他们这些掠夺者出现之后,才发生的事情,而反过来恰恰是因为在没有人挑战的时候,这些公司出现了问题。这其实跟鲶鱼效应是一个道理,他反问,有人收购克莱斯勒吗?有人进攻过铁路行业吗?都没有,但是这些正在大面积的走向破产程序。所以他的结论就是,公司走向衰亡不是因为掠夺者,而恰恰是因为没有掠夺者。
但是菲利普石油的管理层肯定不这么想,他们分辨说,我们不得不从研发费用,探索和建设费用上挪出更多地钱来,支付这些股东的短期利润,那么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肯定是不利的。这些强盗,他们说的冠冕堂皇,但其实只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
这次菲利普石油的交易,让卡尔伊坎彻底转变,也成为了他职业生涯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卡尔伊坎只是一个成功的收购大师,有胆量,有不错的战绩。而在此之后,他成为了迄今为止,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收购大师。早已经名动华尔街。更是令企业界闻风丧胆的掠夺者。
而伊坎也发现,自打他跟德崇证券联合之后,便创造出了巨大的威力。有这个华尔街大鳄在背后支持,他就有了近乎于无穷大的资金量,让他可以在任何收购案中所向披靡。就像两大高手比拼内力一样,一方可以连绵不绝,那么对方吓也吓死了。很多事情甚至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成为兵家之王道。
此时监管也发现了问题,那些储蓄和贷款,全都流出了银行体系,去购买垃圾债了,而这些垃圾债融来的资金有一部分拿去做了收购。接下来必然对整个华尔街给与更严格的监管。
金斯利还是那个嗅觉灵敏的侦察兵,在菲利普石油之后,他又给卡尔伊坎推荐了两个更大的猎物,甚至是美国的象征,一个是AT&T,一个是通用汽车,他的建议是以200亿美元收购,然后把他的120亿养老金给取出来。但是伊坎这次也觉得有点悬,毕竟这是美国人的心头肉,很可能会捅掉马蜂窝,这些人到时候还不把我们吊死以谢天下。所以最后还是认怂了,没敢干。说明伊坎这个人,还是识时务,懂进退的。
85年的时候,卡尔伊坎参加了德崇证券的垃圾债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他听到了环球航空公司,首席财务官的演讲,这家企业有点倒霉催的了,一下就提起了伊坎的兴趣,他发现这家航空公司可以给他带来想要的现金流。
伊坎还借故,去找一些专家,请教航空业的一些问题,但是专家给他的建议是,让他去关注一下,现金流与净现金流的区别。如果你区分不了这两个东西,那么航空业看起来的确不错。这番话其实是很有深意的,但是伊坎并没有太当回事,只当成了一个笑话听。此时的卡尔伊坎,已经起了贪念,他已经准备吃下这个环球航空。
回去之后,他让金斯利加紧研究,结果发现,果然价值被低估了,淘汰掉一些不盈利的航线和多余的飞机,就可能对环球航空的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伊坎真正感兴趣的是,他发现环球航空正在进行和工会的谈判中,非常有可能获得工会的实质性进展。于是伊坎开始吸纳环球航空的股票,以9.5美元的价格开始买入,很快就超过了5%,一两周之后就到了20%。
伊坎对于环球航空的收购基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价值,他认为确实能赚钱,第二是兴趣,他此时觉得,如果能拥有一家航空公司,那简直太完美了。但从实际层面来说,环球航空正在连年亏损,把之前的积蓄都已经亏得一干二净,他甚至已经不能吸引掠夺者的注意。甚至已经烂到不需要设置反收购条款和措施。掠夺者甚至可以直接把董事会都换掉,无需召开股东大会。
德崇证券也是环球航空背后的投资银行,但是外界普遍认为,德崇证券在有意设局,帮助伊坎完成收购。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伊坎确实是自己独立的行为,甚至对方还劝告伊坎,希望打消他收购的念头,因为航空公司属于是资本密集型行业,经营存在高度的周期性,他们警告伊坎,以后会给你带来无尽的麻烦,如果上帝不让你经营一个行业,那一定就是航空业。但是伊坎当时就是被那4-5亿美元的现金流给迷住了,但其实这点钱连买飞机都不够。
不过伊坎是一个成熟的投资人,他一旦产生了独立想法, 任何人很难改变,他认为自己完全可以通过控制权,来改变航空业的现状。所以他很快就发出声明,要求以18美元的价格收购公司所有流通股。这个报价远超市场价,其实已经算是非常有诚意的价格了。
不过对于环球航空,却完全是个意外,他们完全没想到有人过来收购,突然发现伊坎已经持有了他们四分之一的股权,还要进而寻求控制,他们也难免惊讶,处于本能的反映,依旧是阻挡收购,甚至制造舆论,给国会和交通部施加压力。威胁员工说,卡尔伊坎会关闭航线,让你们下岗,所以当时很多地方,都有人在举着标语,反对这场收购。而伊坎不得不写信给各个部门,说自己没有分拆的意思,而是要买来继续经营。
最后国会平衡再三,竟然没有站在企业的立场上,他们甚至对环球航空提出问题,你们现在业绩已经烂成这样了,看起来马上就要破产了,为啥还要阻止一个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投资者呢?如果股东都愿意接受,为啥法律要禁止,所以说不通啊。
伊坎在国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那么他是怎么说服国会站在他这边的呢?咱们明天接着讲。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