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巧言令色,鲜矣仁

0103巧言令色,鲜矣仁

00:00
05:31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能说会道,花言巧语,虚情假意,装出一副假面孔。这一类人很少做到仁义。”


譬如公司来了新主管,下属给顶高帽子戴,貌似感慨的说,“我就讨厌上任领导目光短浅,现在您来领导,我们可以大干一番事业了。”这一马屁拍的很舒服哟,让人不知不觉的就把高帽带上了。如果我们是主管的话,会不会被这种言辞迷惑。


当然,是以什么动机说这话是关键处。如果想拉关系、买人情,甚至有其他不可告人原因,那么就不是行仁;但假如因为尊重对方而做恰当的赞美,这是礼貌。


不要以为孔子这段话意思好懂就轻易放过。不要只用大脑思考文字表面,须用心感受言语文字的背后。


又譬如老师教育学生,父母批评儿女都是对孩子好。即使形式上有不恰当,内心出发点也是仁义的,只是办法受能力所限。所以即使我们是善意,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善意不仅仅解释成善良的心意,还可解释为善长表达意愿。


再比如,小时候父亲就教育我说,坏人一定比好人更好,骗子一定比实诚人还实诚。如今见多了电信、保健品、收藏品等诈骗案,再想想这些话真是至理名言。


那么面对社会上阴暗面如何长有一双慧眼呢?曾有一位老太太大智若愚的化解了。


话说有一位外地口音的男子自称开车行驶到附近没油了,进到小区买个塑料瓶。问到这位老太太这,称十元钱买个塑料瓶。老人实诚就主动找来一个送给对方,说什么也不收钱。等到下午派出所来调查才弄清楚,小区里好几个老人十块钱卖饮料瓶被骗了。收人一百块假币,找出九十块真钱。其实孔子早就提醒我们“子曰: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老人过日子大多很节俭,这本是美德,可是节俭的另一面,节俭过份就是贪,贪财、色、名、食、睡,这是五种贪,来自一个根源——心贪。再说绝对了就是价值观的偏离,不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不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仔细分析,施骗与受骗本就是相互依存,好像手心与手背不可分开。我们自心不起贪念,或者动贪念的同时被理智觉察的话,几乎不会被骗。当然还有更细微处,“我”知道不可以贪,但是多年养成的“贪”的习惯难以把持住。比如想好了减肥,可是一看到爱吃的东西就忍不过去。所以说“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食、色,性也,我们的基因里最难把握的就是吃与情。想要做到我命由我不由天,就要断除过分的食、色,首先就得遵循中庸之道,凡事恰到好处,不可过。即使偶尔忍住了,也还要“时习之”,久而久之自然能做得了欲望之主,而不被欲望所主。


一切的不仁都因过份的欲望所起,能做欲望的主人,处处以真面目示人,时刻保持真性情,不是更接近仁了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