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经》中记载:
西汉文人陈嚣与乡民纪伯是邻居,
一天夜里,
纪伯偷偷地把篱笆移向陈嚣的地里,
以增添自己的土地。
陈嚣看见后不仅没有和他争执,
还等纪伯离开之后,悄悄地拔去篱笆,
又往自己的地里移了一丈,把土地添给纪伯。
纪伯后来知道后,惭愧不已,
便自动偿还所侵占的地,
而且又往后退出一丈。
让别人三分,
别人也会回馈你三分,
地因礼让而宽阔。
在《增广贤文》中,有句话叫
“与人不和,劝人养鹅。与人不睦,劝人架屋。”
意思是教人向善,捐弃前嫌,勿结仇怨。
世事无常,人生在世,
谁都会有难处。
别人有难处时,
能帮就帮一把
爱是会流转的,
施及别人,
终会惠及自身。
你真心付出为别人好,
别人也一定能感受到,
并且会真心回报。
1、大度是一种智慧
人与人相处,
难免生出一些小摩擦。
若是斤斤计较,
只会给自己增添许多烦恼。
待人接物,学会谦让,
是我们行走在世间的一种智慧。
晚清名臣曾国藩,
曾因轿子的问题,
无端遭受过一场羞辱。
一次上朝途中,
曾国藩坐的四抬轿子和某官员的八抬大轿,
相遇在一条狭窄的巷子。
对方一看是四抬轿子,
以为里面坐的 是比自己身份低级的官员。
于是,轿前引路官二话不说,
借着没有及时让道的缘由,
将曾国藩从轿里揪了出来。
结果,八抬大轿里的官员看到,
被打的人是比自己官职更高的曾国藩,
吓得慌忙下轿,叩头谢罪。
曾国藩没有动怒,
反而将这位官员扶起,
笑着说道:是本官的轿子挡了大人的道,不怪你。
从此,这位官员一直在维护曾国藩的形象。
遇事让一步
一种大度的修养,
是一种容人容事的境界。
2、渡人即渡己
马克·吐温曾说:
为别人点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了自己。
人只有被温柔地对待过,
才知道怎样温柔地对待别人。
微光吸引微光,
微光照亮微光,
我们互相找到,一起发光,
这样才能把阴霾照亮。
一位盲眼阿婆,
一直住在小镇的郊外。
有一天她带着积蓄
到镇里找水电行的老板。
阿婆说:“陈老板,可不可以在我家门前的路上装几盏路灯?”
水电行老板感到非常吃惊,说:
“阿婆,您的眼睛看不见,装路灯干什么?”
阿婆说:
从前,我住的地方偏僻,没有人路过,
所以不觉得有装灯的必要,
加上那时生活苦,也没有多余的钱装灯。
现在我存了一些钱,
而且从那里经过的人越来越多。
为了让别人走路方便,
请您来帮忙装几盏灯吧!”
陈老板听了很感动,
只收取成本费来为阿婆装路灯。
盲眼阿婆要装路灯的消息,
第二天就传遍了全镇,
所有人都被阿婆的善心感动了、主动来参加装灯活动,
大家纷纷捐钱,热烈程度超出了陈老板的想象。
每个人都在心里想着:
“盲眼人都想到要照亮别人,何况是我们这些眼睛好的人呢?”
结果,不仅阿婆家外的路灯全装起来了,
马路拓宽了,通往郊外的木板桥也被改成水泥桥,
连阿婆的木屋都用砖头、水泥进行了重砌,成为一座又美丽又坚固的房子。
在那段装灯铺路的日子里,
镇上的人 活得充实而快乐。
后来,盲眼阿婆死了,
但是小镇上每个人走过她家门前的马路时,
都会记起小屋里曾住过一位伟大的人。
一代一代过去,
家长总是以盲眼阿婆作为教育孩子的典范,
使得小镇许多年后还是一个满溢爱心的小镇。
少年走过盲眼婆婆的路灯下,
在漆黑的夜里,满是动容。
盲眼阿婆怎么也想不到,
只是因为小小的一念善心,
竟点燃了大家心中善意的火种,
使得整个小镇都变得光明而美丽
人生路上,谁都会有雨天没伞的时候。
你帮别人打了伞,
日后有雨落在你身上时,
也会有人替你撑起一把伞。”
《增广贤文》这句
“与人不和,劝人养鹅。与人不睦,劝人架屋”
告诉我们
平日里真心相待,
生活处处是温暖。
多一点温柔,就能少一些冷漠;
多一点理解,就能少一份争吵。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
不见其长,但日有所增。
小施主,
你平日里是一个大度的人吗?
可以在评论区分享给大家,
一禅每周末将在一周私信或评论里
抽取一位小施主的留言进行解读哦
欢迎订阅本专辑,将你的心声告诉一禅!
每天晚上八点,我们不见不散~
做人大度心不累,心若不累天地宽
放过别人也就是放过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
我说过我不是军人没有军人那么高的境界也没有一禅的境界高以后我会努力去做一个境界高的人一禅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