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不愿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

日本为何不愿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

00:00
05:37

本周,岸田文雄当选日本第101任首相,第二届岸田内阁正式启动。新内阁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被认为是“知华派”的自民党岸田派二号人物林芳正出任新外交大臣。

现年60岁的林芳正从2017年起担任“中日友好议员联盟”会长,被视为与中方有沟通管道的人物之一。他出任外交大臣,让一些人对中日关系改善抱有一定的期待。比如日本《朝日新闻》12日就刊登文章说,岸田文雄和林芳正将寻求对美中的平衡路线。林芳正在上任后的首场记者会上除了强调必须深化日美关系之外,也主张与中国建立稳定关系。

不过,有日媒披露,对于岸田文雄任命林芳正出任外交大臣这一人事安排,自民党内部保守势力存在反对声音,包括前首相安倍晋三和麻生太郎都有异议。

11日,安倍晋三更是回归自民党内最大派阀“细田派”出任会长。“细田派”现有议员89人,是自民党内势力最大的派阀,人数远多于其他派阀,有能力左右党内政策和选举。有消息称,安倍正在筹备以所谓“特使”身份访台。可以说,安倍等自民党内保守势力,很可能会牵制岸田政府在对华关系上有所作为的空间。

显然,对于中日关系改善,我们不能、也不必抱过高期待。日本一些政治势力并不愿看到中日关系向好,他们也并没有从心底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

另外近来有民调显示,日本受访者中,有接近90%的人对中国持负面印象。这一比例在世界范围内是最高的,甚至远高于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的美国。

那么,日本一些人为何对中国更有偏见,为何不愿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呢?新加坡《联合早报》11日的一篇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中国崛起”与中日关系辨析。文章称,在谈论中日关系恶化的问题时,有人归因于中国的“崛起”,弦外之音是如果北京停滞于较落后的年代,亚洲两个大国似乎会比较好相处。于是乎,有论者认为北京应换位思考,理解日本;也有人期待东京调整自己的心态,接纳邻国崛起的现实。

乍看之下,如此这般的推理似乎合乎人之常情。特别是日本常被指“失去了10年”“20年”乃至“30年”,这种现状让曾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邻国的“崛起”确有不是滋味的感受。

文章说,日本是一个讲究上下关系、爱排名次的国家。眼看着好不容易从二战后初期被“白脸天皇”麦克阿瑟总司令贬为“四等国”,攀爬至顶端又迅速滑落,深受“大和民族优越论”影响的日本人,对邻国充满复杂心态不难想象。

不过,如果据此断定中日关系恶化的主因,是由于两国力量之消长、强弱之变化,却未免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翻开近现代史,中国也有积弱的年代(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但在这段时间,中日关系并不处于友好与和平的状态。恰恰相反,这是日本侵占邻国,中日两国反目成仇的时期。这足见所谓的两国关系恶化始自中国崛起之说不能成立。

文章认为,日本某些政治人物和大众传媒对中国崛起的话题情有独钟,也与东京善于制造危机感有关。特别是日本国内迈向“总保守化”,力图早日摆脱战后和平宪法的束缚,“中国崛起论”更被渲染为“中国威胁论”的材料,进而作为日本必须加强武装、修宪派兵的重要论据。这样做的逻辑与目标,和战后以来日本国内在不同年代提出的苏联威胁论、朝鲜核威胁论等,可以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认真追溯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后的历史,不难发现东京对北京大幅度提升其对抗性的转折点,是在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与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对《美日安保条约》重新定义的1996年。美日两国安保的矛头从旧日之苏联转为今日之中国,正是确立于斯时。

从这个角度来看,东京在冷战结束、获得白宫首肯后,把焦点从日俄之间的“北方领土”纷争,转移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争议,并对台海事态公开流露出异常的关心和兴趣,显然还有其国内外战略的调整和盘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雨之森

    不舒服就忍着,谁还惯着你了

  • 熱気球_an

    不接受又能怎樣?打一架?

  • 万古青帝秦轩秦长青

    就是贼心不死,岛国心态,君主立宪,妄图征服世界。西欧的英国,东北亚的日本,都是如此。

  • 望月79

    为啥句子结尾总加和 啊 和呀语气助词?不好听 别的都很好 就感觉加啊和呀像在教小朋友上课 哈哈

  • suaaaaaa

    因为小日本是小日本

  • 听友346836605

    就喜欢看不惯我又打不过我的样子

  • 1527699uvzo

    因为贼心不死还想再来一次

  • 太萌奶奶

    中国崛起,由不得你~小日本。

  • 听友305140716

    鬼子知道欠中国人血债,他们害怕

  • 望古稀

    理性的看世界“失去的二十年,是谁让你失去的找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