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003:求学清华

吴宓003:求学清华

00:00
14:58

梗概 

1911年,旧历辛亥年,吴宓于四月到清华报到。这是清华招收的第一批学子。刚入校时,同学们互相不认识,大家推选了各省代表,负责联络。吴宓是陕西省代表,吴芳吉是川东代表,自此开始了两人一生的友谊。


初进清华学堂,吴宓就为学文学理苦恼过。清华学堂的专修功课分为十类,吴宓先看第一类,哲学教育类,觉得这个不错,等他看到第七类,物理化学类,想了想,也觉得挺好。有听友听到这里,多半觉得奇怪,怎么着,这吴宓还要文理通吃?可以说,让吴宓左右为难的,正是个人的爱好与现实的需要产生了矛盾。

很多朋友在高中文理选科时就遇到同样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可能更适应选择文科,可是学理科的话,将来报考的专业更多,就业机会更多。

而当时的晚清,实业救国的思潮成为社会主流,吴宓也不免受到这样思潮的冲击,就在吴宓踌躇不定时,学校发生了一件小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花螞蛉

    1917年23岁的吴宓赴美国留学,先攻读新闻学,1918年改读西洋文学。先在弗吉尼亚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次年转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运动领袖白璧德教授,研习比较文学、英国文学和哲学,获学士(1920年)、硕士(1921年)学位。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为“哈佛三杰”。

  • 1343861vulp

    吴宓,鲁迅他们都是支持新旧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何走到如今我们学的古文这么少,大多数人,都看不懂古文,更无从谈发扬光大了

    日落果 回复 @1343861vulp: 因为不实用,你看现在还有谁用繁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