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米勒投资之道8:应对纳斯达克崩盘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比尔米勒投资之道。昨天说到了纳斯达克崩盘。分为两个阶段,2000年假跌了一下,又拉起来了,2001年才真正泥沙俱下。米勒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讲,他说市场风格正在发生转变,从科技股正在切换到非科技股上,这是4-5年来的首次。只拿着科技股就可以遥遥领先市场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主要是因为大家形成了一致性预期,认为只要抱着科技股就可以完胜大盘。当大家都这么想的时候,科技股也就被高估的太多了。米勒最后澄清,他并非对科技股抱有偏见和敌意,而只是认为,科技股的估值极不正常。而且同时伴随着库存激增,应收账款明显上升的预警信号。像思科,北电网络,阿尔卡特,捷威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其实在90年代末的美国股市,跟现在的美国股市十分相似,只有极少的公司在推动着指数上涨,2000年后,也是这些股票带动着股市指数的大幅下跌。所以这掩盖了一些真实的情况,而实际上2000年之后,绝大多数股票的表现,比2000年之前更好。老齐补充一点,2021年的美国股市也是如此,微软,谷歌,亚马逊,苹果,Facebook和特斯拉这些公司挟持了大盘指数,未来他们回调的时候,就是美国市场急跌之时。但这些公司的估值是有底的,所以老齐的判断是美国股市未来很可能会有急跌,但是不至于崩盘。也就是说跌幅30-40%就差不多了,像纳斯达克泡沫那样跌80%,可能性非常小。
当时很多人也发出了正能量的声音,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不等于互联网带来的革命一笔勾销,互联网对于经济仍然有着历史性的意义。以及光明的未来。并坚信,当一切稳定后,新技术将会表现得像所有人预期一样强大。事后也验证了这一点,2000年泡沫破灭后,新技术就进入了沉默期,但其实2002年就已经触底,2007年就已经涨回来了不少,但整个纳斯达克指数在2016年才创了新高。
下面我们看,高科技行业的监管,其中反垄断是重头戏,这也是我们正在干的一件事。当年在美国,司法部是坚决的要反垄断,但是美国民众,则比较反感。甚至对于政府监管的合理性,给与质疑。
90年代,微软就被盯上了,但后来小布什上台,逐渐取消了对于微软的反垄断调查,之前那个对米勒有影响的经济学家阿瑟就说,错误的监管手段,可能会把美国的高科技行业,变成欧洲和日本那样,失去竞争力。他不希望这个行业遭遇阻力。所以他建议,应该有一种折中的方式,不能像拆分标准石油那样对互联网巨头们反垄断,也不能让他们为其他的创新创业设置太多限制。
有人还说,互联网本质就是电话的升级版,按照电信公司一样监管就可以了,靠实力取得竞争优势,那就不应该管,但如果他靠其他手段,给别人发展设置障碍,那就进入了警戒区。微软被指控,就是因为他与原设备制造商,和互联网服务商签订了排他合同,这种排他,或者叫做二选一,就是垄断和非正当竞争。这点其实到是符合我们的思路,我们现在开出的那些罚单,基本上都是针对这种二选一的。
阿瑟说,监管的标准,应该是衡量利弊,如果一个产品因为优越性而锁定了市场,那么他就是公平的,惩罚好产品,那就是愚蠢的监管。但如果一个产品锁定,反过来阻碍了技术进步,那么这就是不利之处。比如一些链接,不能在微信上分享,这就属于阻碍技术进步这一类。你只照顾你的嫡系产品,这显然就是拉偏手了。而像微软,当年他用亲儿子IE,干掉了网景浏览器,后来惹来了大麻烦,美国和欧洲都对他展开了反垄断调查,逼着他同意,任何浏览器都能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才有了今天这个局面。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反垄断的关键在于,第一不要惩罚成功的企业和成功的产品,第二,不让任何企业通过特权占得先机。监管者只要制定规则,保证赛马的公平就可以了,赛马这个比喻很形象,你跑的再快也不应该被管,只要你保持在自己的赛道之内,不要对别人造成影响。如果因为你一开始跑得快,就在后面给后来的人使绊子,那就得好好惩罚。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对于旧经济的估值,米勒在90年代,除了买入了那些什么美国在线,戴尔,捷威等新经济股票,还买入了很多旧经济股票,比如有一些酒店,度假村,都进入了他的持股清单,之前讲过的马戏团赌场酒店从30跌到12,米勒持续加仓到了500万股,占到了公司股份的5%以上。他之所以信心坚定,就是因为这几只股票虽然表现平平,但是现金流其实一直在稳步增长的。
收益递减原则,在旧经济当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收益递增则在新经济里发挥主要作用,但是有些行业则比较模糊,既有收益递增规律,也有收益递减情形。交织在一起就会比较让人困惑。惠普就是这个例子,他们有高科技的部分,也有生产制造这种低技术含量的部门。像什么,餐馆,银行,保险等服务业其实也是混合经济,比如麦当劳,他的成功就是收益递增大于收益递减,他开的店越多,知名度就越高,吸引的客户也就越多。再加上一些高科技设备的引入,服务业收益递增其实会越来越明显。银行也是,网点越多,再加上虚拟互联网银行出现,收入递增迹象很明显,但凡是赢家通吃,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的,差不多都是收益递增。
2000年4月,当他发现科技股的估值已经达到了一个极端水平的时候,米勒开始回归了常识,抛售了部分科技股,降低了仓位。然后他逐渐开始关注金融和其他行业,他说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估值差距,这种投资重心的风格漂移,其实风险很大,基金经理一般都不爱这么操作,因为搞不好就会左右打耳光,他们更愿意死守在自己的风格上,只要做的比自己的风格好一点就行了,这样至少能跑赢平均水平。而米勒这样,大规模进行风格切换的,其实是兵行险着,搞不好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了。但是米勒坚信,更低的估值,会给自己的长期收益带来更多地安全边际,他愿意放弃短期的这种风险,而追求长期回报。这其实也是一种作为基金经理应有的担当。是为客户利益考虑的担当。
下面作者列出了米勒这三年的持仓变化,老齐简单说下,1999年,贡献最大的是美国在线,诺基亚,安进和戴尔,其中美国在线涨了754%,像银行股,保险股,酒店股,这年表现都很差,跌去了20-30%,2000年贡献最多的是耐克斯泰尔,诺基亚,墨西哥电信,赔钱最多的依然是银行,到了2001年风向突然转变过来了,之前一直赔钱的银行开始上涨一倍,废物管理公司,玩具反斗城都涨的不错,而赔钱最多的是亚马逊,纳克斯维尔这两个赔了80%以上,捷威赔了70%,戴尔,美国在线也有40-50%,此时,米勒的重仓股顺序是废物管理,美国在线,联合健康,华盛顿互助银行等,也就是说,除了美国在线之外,传统公司占据了绝大多数,亚马逊什么的虽然轰轰烈了,但却退出了他的十大重仓股。虽然米勒的基金,也受到了科技股下跌的冲击,但总体来说,由于防守及时,他还是有些优势的。米勒对逆境也非常熟悉,他从来不理会什么排名,什么评测,在80年代他们5年中4年跑输市场的时候,别人就把他们当成狗屎,但那恰恰是他们即将大展身手的时候。所以因为风格问题,一段时间表现不佳的基金,大家要格外留意,这里面很可能会蕴藏着巨大的机会。相反,因为风格和行业问题,业绩大爆发的基金,我们反而要格外小心,要明白,他涨的好,完全是因为马快,跟骑手没什么太多的关系。至于风格切换的基金,这确实比较难把握,需要我们对这个基金经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信任才行。
之所以当时米勒开始信任银行股,就是因为2000年的时候利率下降的速度很快,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持续扩大,银行的业绩迎来转机,而之前大家都不看好银行股,就是因为俄罗斯债务违约,让这个行业阴云密布,信心大跌,但其实这属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杞人忧天了。那么米勒是如何给银行股估值的呢?我们能从中获得怎样的启发?咱们明天接着讲。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