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都看农场生活来下饭了?
作者:Ann
如果推荐一部今年最不容错过的剧集的话,那就是亚马逊出品的纪录片——《克拉克森的农场》。
《克拉克森的农场》今年6月首播,由于大受欢迎,一个月后亚马逊就宣布续订第二季。截至目前IMDb 9.1,豆瓣9.6的高分自然说明了它的品质。不过要是有没看过的朋友疑惑,这部纪录片到底在讲什么,其实用一句话来概括也不难:
这是一部能让你爆笑的,充满了英式幽默的现代农业纪录片。
纪录片里有都市人艳羡的一切田园元素:青山绿水,采菊东篱下。剧集同时也用幽默轻松的笔触,展现了干旱、洪涝、农作物滞销、牲畜死亡等务农时不可避免的骨感现实。这里有古朴的英国乡村、大庄园、耕地、牧羊、养蜂、喂鱼,充满原始诗意。但这里用于农活的机器又是完全现代化的,巨大的耕地机、播种机、收割机频频亮相——毕竟,开着兰博基尼拖拉机收土豆的场面并不多见。
“每天一个农场破产小技巧”
杰瑞米·克拉克森曾是BBC长寿汽车节目《Top Gear》的主持人,节目“三贱客”之一,敢说敢作、毒舌嘴贱是他的标志。离开《Top Gear》之后,谁也没想到绰号“大猩猩”的克拉克森转换赛道,玩起了“开猩农场”,着手经营起家里的一千英亩庄园。
就这样,新晋农民杰瑞米·克拉克森在2019年秋天到2020年秋天的一年间,经历了疫情,经历了暴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带着各种别人想不出的歪点子,开始了真人版《模拟农场》一般的农民生活。
有趣的是,刚转行的他是个农业小白,连播种的基础知识都不知道。于是有了纪录片开篇最爆笑的一幕——农场雇员问他:“你的拖拉机是什么型号的?”,克拉克森支支吾吾地回答:“……红色的。”
在这8集纪录剧集里,观众跟着农场小白克拉克森一起学习农业知识(基本就是克拉克森全程被专业员工骂臭头),看他选购农机(结果买了最不合适的兰博基尼拖拉机),耕地(然后把地耕坏了),播种(种歪了,被员工一顿臭骂),收获(土豆完全卖不出去),仓储(仓库建小了),牧羊(却不忍心阉羊),养蜂(被蜜蜂蛰了屁股),搭建农场商店(然后在本地农场商店里卖南美牛油果)……就这样拼凑出一个个爆笑又辛酸的农民故事。
节目播出之后,英国全国农民联盟(NFU)甚至授予了克拉克森2021年的全国农业冠军,以表彰这部让农民们产生共鸣的优秀纪录片。之后,他的农场商店排起了3英里(4.8公里)的长队,导致的交通拥堵甚至出动了警察。
全民沉迷种田,不是一两天的事儿
今年《克拉克森的农场》的爆火并不意外,毕竟,全球人民沉迷种田,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
很多人都有这个梦想:远离城市,远离雾霾,远离令人心累的社交、加班和996,远离内卷的一切。城市人做梦都想在自己的一片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狗养猫,种花种草,过上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欧美有《克拉克森的农场》《最大的小小农场》这些优秀的农场纪录片。国内则有爆红的李子柒这类博主,让不少疲惫的都市人不用投入什么,就能轻松当上“云陶渊明”。
在一水之隔的日本,知名漫画家五十岚大介的《小森食光》改编的电影《小森林》系列也曾颇受欢迎,其实电影没有什么具体剧情,却把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表现得如诗如画。看完,也让人幻想能像电影一样,扔下城市里的一切疲劳日常,跑到森林里隐居。
《小森林》里的女主人公市子是一个从城里打工归来的乡村女孩,独自一人回到森林里的老家,自给自足,过着仿佛脱离尘世、却又充满烟火气息的种田生活。
不过,影像的表达总有局限性。想去种田,光看视频已经没办法解馋,如何能去体验,去参与农场生活呢?于是,很多人选择了最低成本的操作方法:去玩种田游戏。这大概就是种田的热潮同样在游戏圈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集合啦!动物森友会》《牧场物语》《星露谷物语》《模拟农场》等游戏,都发展出大批忠实的拥趸。拿销量来说,讲述“继承爷爷留在星露谷的老旧农场”的模拟种田游戏《星露谷物语》,2016年一经发售就成为了爆款,9个月累计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美元以上。
2020年3月发售的游戏《集合啦!动物森友会》,发售3天后就在日本本土卖出了188万份,创下新纪录,发售10天全球销量1177万套。毕竟,谁不喜欢在风光秀丽的小岛上盖个小房子,过上种树、养花、卖大头菜的惬意人生呢?
真正的田园生活,是想象的那样吗?
从李子柒到《小森林》,都市人几乎有了种错觉,大家都觉得田园生活是如此简单、纯粹、快乐——简直是解毒的良药。
日本最近几年,就出现了一个新流行词,“脱サラ農業”,意为“脱离工薪族,去从事农业”。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今年3月的农业从业者调查结果,日本49岁以下的新入行农民的数量,已经连续27年下降,日本农业面临严重高龄化的问题,因此很多上班族希望能离开城市,重回农村。
不过,对毫无务农经验的人来说,这未免有点过于理想化了。日本农林水产省的官网甚至为大家总结了“脱サラ農業”带来的五个优点和五个弊端,号召大家想清楚再辞职。
在欧美,由于中产阶级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大家越来越关注“食物是怎么种植的”和“食物从哪里来”。农业逐渐摆脱了肮脏的体力活这种刻板印象,而开始被打上健康的、高级的、绿色的标签。这让很多年轻人放弃高学历和高薪工作,到乡下务农。以目前的美国为例,1/4的农民是务农经验不足10年的新手,这些青年农民掌控了16%的农田和25%的有机农产品销售。
可是理想多丰满,现实就多骨感。在欧美,从头开始建设农场需要极高的启动资金。毕竟人人不是克拉克森,财务自由了才来当农民,8万英镑的农机(约70万人民币)说买就买眼睛都不眨一下。
贸然把务农当成都市解毒药,搞不好成了饮鸩止渴。就像《克拉克森的农场》里那样,田园生活虽然能体验到美,但更多的是体验艰辛。
克拉克森大爷,种土豆,卖不出去;养蜜蜂,频频被蛰;种山葵,被洪水冲走了一大半,另一半则因品质不佳没有寿司店愿意收购,烂在仓库里……毕竟,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不光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劳作,而是工程、生态、政策和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了。
没有农业知识,就没法收获粮食;耐不住寂寞,就没法在地广人稀的村子里待下去;没有资金投入,就没法机械化生产;不了解农业政策,你甚至连国家给的补助都领不到……就算收获了,也要面对农产品降价,甚至滞销的危机。更何况农业要看天吃饭,一场大雨就能让你几个月的心血颗粒无收。
至少,在没有完全准备好之前,还是看别人的田园生活解馋吧!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