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三自性-策略的转换

26-三自性-策略的转换

00:00
23:31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733683opyn

    若照您所说(我沒有误解的话),依他起和圓成实就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依他起可以自已玩,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两个选择,可以干掉也可以不干掉。圆成实虽然夲来实有,那么有的生命永远不可能证入。

    梵学小站 回复 @1733683opyn: 遍计所执性——凡夫以为有的都没有,依他起性——凡夫有的都不对,不该有,圆成实性——对的东西,凡夫既认识不到,也没有拥有过。我觉得这样一个三性分立的理论结构,形成了对凡夫妄执的最大压迫力与解构力。所以吕澂将印度佛学总结为“乔迁出谷”。

  • MSYAN

    太完美了。20分钟把三自性讲得如此清楚、透彻、深细。不由得不赞叹。我一遍一遍刷大脑,希望记住这个框架,再读唯识也会容易些。感恩叶教授。

  • 白玛若巴

    这一讲, 可以跟于晓非老师的楞伽经导读一起学习,对于理解非常有帮助!

    白玛若巴 回复 @白玛若巴: 重读改版

  • 孙昊_遥

    叶老师讲的太好了!没有任何含糊推诿,没有任何神秘主意,直接给,不含糊。层次很高!

  • 1733683opyn

    龙树的中观关于因果道德善行等终于在早期瑜珈行派的依他起性上找补回来了,是否能说唯识把中观进一步完善和清晰了呢?中观不能自圆其说么。请教。

    梵学小站 回复 @1733683opyn: 中观阐明的是境,在境上自圆其说。从龙树到佛护,早期中观没有行法的说明,可能他们觉得不需要说,或者已有的说明已经够多了,中观在行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唯识派和中观派各自进行了一些建构,把行的问题明晰化了。

  • fiveeyes

    谢谢回复。今年我是先读了根敦群陪那本中观甚深心要,读了感觉挺过瘾,批评宗大师也比较犀利。后来就听了您的中观讲座,感觉您对宗大师应该也有话说。批评我觉得应该属于一个中性词,交流学习的一种方式。

    梵学小站 回复 @fiveeyes: 谢谢!希望以后在佛教界,批评能成为中性词

  • 无垢友

    梦境里面的事物全都没有,龙树所空的就好比是梦境里的种种事物,梦境里的种种事物都是遍计所执。做梦本身确有其事,做梦这个事就好比是依他起。空无了梦境,梦也就没了,因为没有梦境,梦也就无所谓是梦了,不存在没有梦境的梦。为何见车必须躲?因为真的梦醒了,便是车也没有、人也没有、乃至躲车的问题也没有,乃至什么都没有,如果还有躲车的问题,那无非还是在梦里,梦里就要按梦里的规律办,否则就要吃苦头,因为之前说了做梦是确有其事的,那吃噩梦的苦头,那就理所当然了,所以见车要躲。说白了,你不能“无一半”,例如无车不无人,就是无一半,无一半就会产生见车要不要躲的问题。全无则不会产生这个问题,人和车及一切都没有,拿什么躲

  • jjr自心所现

    三自性

  • 祺乐熙榕

    成唯识论是唯识新意,叶老师更倾向于唯识古意。

  • 梵学小站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