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米勒投资之道 5

比尔米勒投资之道 5

00:00
09:34

比尔米勒投资之道5:科技越先进!投资越便捷!你其实越难赚到钱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比尔米勒投资之道,米勒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一个投资者,获得了20%的回报,除了拿到手实实在在的利润之外,还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相反,如果他损失了20%,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他的财富,还会有悔恨,悲伤,并深以为耻。所以人的天性就是趋利避害,人们倾向于避免盈亏机会均等的情况出现。投资者往往会对新闻反映过度,现在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一个人越是短视,他对于损失风险的反映也就越强烈。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都是受不了下跌的。比如股票市场已经被证明,是一个长期能够提供扣除通胀滞后,获得6-7%收益的地方,但是绝大多数投资者却依旧赚不到钱,而且还会损失惨重,说白了就是因为拿不住,为什么拿不住,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损失。诺奖经济学得主理查德塞勒就说,投资者接受的信息越多,对他们反而越是不利。甚至他主张,都不应该提供行情报价。这点老齐也是很有感悟,为啥买房子的人都赚钱了,说白了就是,手机上没有实时报价。很多都是住了一段时间之后,突然发现房价涨了。但股市这种东西,你就很难耐得住寂寞。经常天天都要去看一眼,老齐有个比喻,天天都去妓院转一圈,还要做到我不嫖娼,这早晚得憋出神经病。所以少看盘,多看书,不操作。这就是最简单的提高收益率的方法。你如果给自己一个强制规定,每10年买卖一次,那么你的收益会好很多。不信你可以试试看。



下面我们来看看,米勒的投资组合,真正的高手都不是在预测市场,而是在计算概率,他说1926年以后,以任意12个月为区间,上涨的概率是66%,而在50年代之后,这种概率提升到了76%, 说明牛市已经越来越长了。



比尔米勒解释指数的编纂原则,来讲述投资之道,为什么基金经理跑不赢指数,就是因为指数的换手率很低,而且保持了一个开放的 态度,谁做大了,就调整进指数,而且进去就长期持有,直到他不行了才被剔除,在指数中,不会因为他涨的过多就被减仓,恰恰相反,反而是涨的过多权重也就越大。那几个科技巨头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原来他们才占到5%的比例,而现在已经占比超过了40-50%,其实巴菲特也是指数策略,他的伯克希尔就是一个指数,买进去之后,他基本上就不怎么卖了。只有基本面不行了才会卖出。所以比尔米勒也认为投资指数是个不错的生意,成本低,而且15-20年,将排在所有基金的最前列。如果你想不被指数打败,最好的办法就是跟他保持一致。按照他的比例去配置资产。



价值型基金有两种基本类型,限定型和主观型,限定型基金经理在购买股票的时候,会遵循传统的机械标准,比如市净率,市盈率,市销率,他们都有规定的,你只能买那些传统指标中低估的东西,而主观型基金经理,他们的空间就比较大,只要基金经理认为未来有大量的提升空间,就可以继续的买入,不用受到估值限制。很多人都觉得米勒肯定是一个主观型的经理,但其实并非如此,他也使用了限定型的分析方法,只是他的分析工具更复杂。他对于基金风格有三点概况,1对价值谨慎关注,2聚焦少数的精选股票,3基金持仓低周转率,一句话来说,挑选低估的好股票长期持有。是不是感觉这些人说的都一样。确实如此,成功者的成功之道都是类似的,失败者才各有各的借口。



米勒的批评者认为,他的基金不配用价值两个字,甚至建议美国证监会给他改名,不要误导投资者。但米勒则回应,那是因为你们自己错误的区分了成长和价值。成长和价值真正描述的是基金经理的风格,而不是公司的特征。也就是说,基金经理关注的点到底在哪?才是问题的关键。这些年来价值投资者,错过了太多的科技股,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仔细研究和理解。而且他们也没有与时俱进,而是延续了上一个时代的估值标准。那么问题来了,在高通胀高利率环境,和低通胀与低利率环境能一样么?另外,尽管米勒买了那么多的科技股,但是他的基金平均市盈率只有25倍,远比美盛集团旗下所有基金的平均估值要低不少。米勒基本就重仓40只股票,一半的仓位都给了前十大重仓股。他说自己不需要分散,因为这些公司他们已经都做了深入的研究。他还引用成长股大师罗普莱斯的话,如果坚持在IBM上的原始头寸,那么业绩会更加出色。



米勒不怎么喜欢换手,他一般平均会拿一家公司5年以上,有的会拿10年,而行业标准是18个月就全都换一次,所以米勒持有期是非常长的。有的公司已经跌去很多了他也一直持有,比如2000年的时候,第一银行跌了40%,米勒一直没有止损。但这种方式是把双刃剑,有时候也会让他付出代价,比如他买了一只垃圾股,叫做废物管理公司,后来果然很垃圾,跌了70%,让他损失惨重。另外,他也曾过于纠结,而错失真爱,比如沃尔玛,他希望股价再跌0.5%就买,但是最后他也没等来这0.5%,反而失去了一个1年赚4倍的机会。



米勒卖股票一般会有三种情况,1估值合理了,没太多盈利空间了,2找到了更好的投资对象,他手上通常不怎么留现金,所以就得调仓换股。3,投资形势发生变化,基本面永久性改变。所以涨跌,一般不会左右米勒的决定,有一只股票叫做马戏团赌场酒店,自打米勒买来他就一直跌,跌了3年,米勒不但没卖,还持续买入。因为他始终认为这家公司很有前途,对他的商业模式也是十分认可。3年以后终于爆发,股价翻倍。所以做投资,有的时候认定的事情,就要去坚持。但认定的过程需要格外严谨。这也正是老齐平常所说的,把功课都做到买入之前,买入之后,反而要懒惰一点。



米勒也做资产配置,他把85%的份额投入到股票资产当中,但不会让任何一个行业的份额超过15%,一开始,他是这么分配的,金融占22%,银行占其中的15%,非银占7%,公用事业,占到5.4%,其他行业各自占比小与5%就行,但是到了2000年,他的总持仓已经上升到了96.6%,接近于满仓,科技占了30%,大金融也占了30%,但这并非是米勒刻意为之,是他买进去之后,自然涨成的结果。米勒比较讨厌的是周期类股票,他说这些公司没有产品定价权,利润现金流也不稳定,而且很难预测,资本回报率很低。再扣减一些资本性支出,几乎就没有自由现金流了,所以完全随着经济上下摆动。没办法长期持有,你要想在上面赚钱,就得去精准择时。所以这个跟企业价值研究没啥关系,需要的是猜测经济周期,以及市场情绪。所以他认为周期股是非常糟糕的长期标的。所以他总是刻意在回避周期。一般只买消费性的周期股,比如汽车行业,他从90年代中期,就一直持有通用汽车的股票, 但到了2001年有点失望,这一年股价跌了近40%,米勒宁可多持有一些银行,他说金融机构的资本回报,要远高于资本成本,这一点就要比那些周期型股票好的多。也就是说,你只要投入进去,就肯定可以赚到资本回报。而且还可以把钱拿走。其实你就想想,如果政策允许,投入的钱一样多,你是愿意开一家银行呢,还是愿意开一家钢铁厂,这答案不言自明。



尽管米勒的基金表现一直优秀,连续十几年跑赢市场,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是2001年,随着泡沫破裂,他的基金也突然不香了,甚至掉到了排名后面,很多人开始对米勒表示出失望,而米勒也同样有这个感觉,他对于那些认为市场将永远上涨的投资者,同样很失望,有过类似经历的还有彼得林奇,林奇说,投资者应该明白,市场有时会下跌,即使最优秀的基金经理也无法改变这一点。我们试图让大家冷静下来,很想对投资者说,你买张机票都能研究4个小时,为什么不能多花点时间,好好看看,自己到底再投资什么呢?林奇非常笃定,他说市场下跌都是偶然的,长期上涨是一定的,这是由企业利润决定的,企业利润每年以9%的速度增长,8年翻一倍,24年翻8倍,所以你只要拿住了不动,其实就会有很多的收益了。明天我们再来看看,米勒对于新经济的估值模型,咱们明天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