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的乡愁》第十集(作者:盛慧,朗读:李建平)

《岭南的乡愁》第十集(作者:盛慧,朗读:李建平)

00:00
06:45

                              岭南的乡愁

                          【佛山古村落】

佛山一日,岭南千年。地处珠三角腹地的佛山,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现代化的语境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角力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如何让两者相容相生,是一个难题。幸好,佛山人对传统文化孜孜不倦的守望,对本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使许多历史的印记得以保存下来。时至今日,河涌交错的佛山大地上,依然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原生态村落,村民们也依然沿袭着世代相传的习俗,可以说,这些古老的村落正是佛山精神的初地,这些古老的村落正是佛山人乡愁的居所。

第二章  青砖黛瓦入画来

房子还是当年的房子,树或许还是当年的树,而人早已不是当年的人。抚摸着这些凹凸不平的墙面,总有一种苍茫之感涌上心头。

       古榕青砖黛瓦,小桥流水人家。走进佛山的古村落,让人印象最深的,除了古榕就要数水磨青砖了。它像一本本线装书,素雅、古朴、沉静,带上了时光的包浆。   

       佛山人为何爱用青砖呢?除了美观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实用性。其因主要有二,一是其使用的粘土土质密度大,不容易产生气泡,砖面光滑,有万年不腐之称。二是砌墙工艺十分讲究,首先要将青砖按规定尺寸磨平四边,使砖的尺寸大小一致。更重要的是砌墙用的灰料,主要是蚬壳烧成的灰,中间还混合了糯米粉和红糖粉,干透之后,坚硬异常。这样砌出来的砖路整齐划一,仅可以用手指甲插入,故称之为指甲线。砌好之后,工序并未结束,还要继续磨平砖子,磨得像镜子一样光滑,然后上蜡,使砖面长久不受腐蚀。此外,墙体剖面呈二或三层,既可以阻挡暑气,又可以阻挡湿气,墙的两层青砖之间还夹有一块块阶砖,挖一块,上面的一块又会滑下来,小偷永远也挖不通墙。

       镬耳墙也是佛山古村落的标志之一,类似官帽的镬耳墙,有着“独占鳌头”的寓意,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的吉兆,此外,其外形在五行中属金,而佛山地处南方属火。因金生水,水克火,故山墙取金有镇火之意。镬耳墙并不是同样高的,古人在设计的时候,从南到北,依次增高,这样既可以吹拂海上清凉的南风,又能挡住寒冷的北风。远远望去,有层次感,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墙体的线条坚硬,镬耳的线条圆润,两相结合,有一种刚柔相济之美。

       和北方的深宅大院相比,佛山的民居大多朴拙素雅,玲珑通透。在佛山乡间,单体的建筑,以三间两廊的格局最为普遍。以大旗头村为代表,天井两侧是行廊及厨房,正房三间,中间厅堂由一木屏风分隔为厅堂和卧房,卧房上为阁楼,放置杂物,木屏风前有简易神龛,供祭祖先。厅堂以木趟栊与天井相连,天井的墙面饰有砖雕,用以拜天官之用。山墙立面开窗少且小,山墙顶为镬耳式封火山墙,下有草尾装饰,入户门为框门,上有门罩,每栋住宅的墙裙至少有40公分,且为大石板墙裙,加强防潮效果。

       除三间两廊之外,还有四门朝厅的格局。这种格局以高明的深水村为代表,房子四周没有一扇窗户,但身处其中却没有阴暗之感,这是由于房子采用了独特设计的缘故。这种设计使得天井与倾斜的瓦顶共同构成屋子完善的采光系统,保证了白天任何时候都有阳光照射进屋子。为了让房间里面也能享受到阳光,四个房门都被设计成朝向大厅的方向,空气可以自由流通,冬暖夏凉。

       这些朴拙素雅的古民居,饱经了岁月的沧桑,是佛山先民与自然长期磨合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民居与其说是建筑,倒不如说是生长在大地上的植物,它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好到几乎无以复加的程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