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群雄传》外传之反派恶人

《水浒群雄传》外传之反派恶人

00:00
17:54

在《水浒传》名著里面,施耐庵笔下的反派恶人,浑浑噩噩的昏庸徽宗皇帝,不务正业,淫乱奢侈的花天酒地,才致使朝野上下佞臣大兴,贪赃枉法、百业衰败,民不聊生,内乱外患,而一手葬送了宋家王朝,落得个亡国被掳。
打从《水浒传》的伊始,也是由这厮浪子街痞高俅入笔展开的。可话又另说不是,他身上的长处也还是不少一些的。他上可拼凑乱些学“诗、书、词、赋”;下可“歌舞吹弹,刺枪使棒,蹴鞠顽耍”亦。可以说高俅这厮在文武才艺等方面也颇有些“造诣”。除此之外,最拿手的绝活还是踢得一脚好球。
大宋的赵佶本就是个皇家浮夸子弟,喜好玩乐。而北宋时期的京东贵胄又都流行踢球这项运动。一次偶然,高俅的那一记“凌空抽射”给端王赵佶留下了太深的印象,赵佶就一句话把高俅收编了端王府,从此与端王成了黄金搭档,而形影不离。
    后来赵佶摇身一变当了皇帝,即宋徽宗。高俅很快成为了徽宗皇帝的随从与红人,因这种亲疏背景,很快被提拔做了个武官。
    看看高俅的发家史,不得不让人好笑,一个连董将士、小苏学士都不敢或不愿收留的混混,就这么在小王都尉和徽宗皇帝那里受到重用呢?董将士只是一个开药铺的本分的小市民,在他眼里高俅这种浪荡混混是绝不敢收留在家的;而苏学士也本是个有名的学士才子,所以更不愿收留。
所以,一个不为社会主流所认可的人,却被朝廷万分的器重与重用,又是如此的这般平步青云,那这样的朝廷不是乱刚是什么?这样的皇帝不是昏庸是什么?朝纲浑噩、乱党贪赃,天下不乱才修怪!
    人们说《水浒传》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未必。高俅的发家史,就足以说明了北宋末年朝廷已黑暗腐朽至极。皇帝的昏庸;高俅、童贯、蔡京、杨戬之流受到重用和结党营私,又说明什么?没有昏君,何来佞臣逆党。
    金圣叹在评《水浒传》时也曾说,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单八人,则是混乱源自民间(乱自下作);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混乱出自朝廷(乱自上作)。真是唯才子不愧也,一语切中,入木三分。
    所以,笔下的高俅,干好事不可,干坏事却在行。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既不烧操练士兵军纪,而是把跟他有儿时受其父之辱有连带过节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炒了鱿鱼。其实也不是王进自己跟高俅有过节,而是王进之父王升曾经揍过高俅三四个月下不得床。数年之后,高俅把这笔账算在了王进身上。所以王进带着老母,被逼无奈而背井离乡投奔了延安府。
    而这第二把火后,则是因之后高俅认的侄子做了儿子的高衙内,由于雄激旺盛和流氓成性,一日在街上看上了禁军教头林冲的夫人林娘子而不能自拔。故高俅略施计,生生把一个老实巴交、忍气吞声的林教头逼上了梁山。
再后来,杨家将的后代杨志给高俅送礼,想谋求个一官半职,哪知高太尉不买杨家将的帐,只收礼不办事,害的杨志流落市井街头,不得不卖刀来维持生计与糊口。这也就是高太尉上任后烧的第三把火。
 王进被迫的离家出走,紧接着就引出了史进,史进的出场又引出了少华山的三个山王头目朱武、陈达、杨春和提辖鲁达,鲁达又引出了林冲,林冲又引出了杨志,杨志又引出了“智取生辰纲”,生辰纲一案又引出了晁盖等好汉上梁山……,这一连串核聚变般的连锁反应,正是这位高太尉贪赃枉法“烧火”造成的,而他的主子则是徽宗皇帝赵佶。
    可以说梁山团伙日益发展壮大的背后,也有这高太尉的一份功劳。难怪施耐庵写《水浒》时一开始不写一百单八人,而先写高俅的发迹史,其实就是大宋王朝的终结史。
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受高俅迫害,被迫私走延安府。王进的离家出走,直接引出了《水浒传》中第一个出场的梁山好汉——史进,史进的一把大火,燃起了一百单八将三东好汉被逼上梁山的序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