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土》:强健肠道、提升免疫的整体健康革命

《吃土》:强健肠道、提升免疫的整体健康革命

00:00
24:52

颠覆“杀菌有利于健康”的传统思维,普及“脏一点儿更健康”的全新理念。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听书笔记  


作者乔希·阿克斯,美国著名自然医学专家,主要研究包括通过吃土修复肠道,增强免疫力等。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阿克斯担任美国队的随行医生,运用自己的“吃土理论”为游泳名将菲尔普斯等运动员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所著的《吃土》(Eat Dirt)一书,汇集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和行医经验,向人们讲述“吃土”对保持肠道健康的重要性,并告诉人们怎么正确地“吃土”。


一,为什么现代人需要吃土?


跟100多年前相比,现代人的平均寿命变长了,但一些过去很少见的疾病,如今突然流行起来。比如过敏,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甚至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自闭症等自身免疫疾病。作者认为:这些流行疾病的发生,很可能都和肠漏症有关。


肠漏症何许病也?它是一种由于肠道黏膜被破坏,使得有害细菌从肠道进入血液,引发各类炎症的肠道疾病。肠漏症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肠道内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的平衡遭到破坏,使得有害菌数量增加,侵入肠壁造成肠粘膜孔隙,并最终入侵血液系统引发的。微生物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吃土”吃得太少了。现代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不仅失去了从土壤中获取土壤源微生物的机会,而且还破坏着肠道健康。


第一个破坏肠道健康的因素,是现代饮食。


现代饮食的代表是各类加工食品,以及一些标榜“健康”的食物。比如经过均质化处理的商业牛奶,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自由基,削弱免疫系统,导致肠道炎症。还有看似健康的早餐麦片,原料里不仅含有刺激肠道的植酸,还有号称“超级碳水化合物”的支链淀粉,这种淀粉会导致人进食后,血糖水平提高,带来肥胖问题。


第二个破坏肠道健康的因素,是对清洁的过度依赖。


从巴斯德时代开始,人们越来越信赖药物的杀菌作用,并在大部分生活用品中都添加抗菌剂。虽然清除细菌对健康有重要作用,但问题在于,有时候有点清洁过度了。比如过度地清洗食物,会流失那些土壤中的微生物,留下自来水中的氟化物,直接破坏肠道黏膜,引发肠漏症。


第三种破坏肠道健康的因素,是便利的现代生活。


便利的现代生活给了我们很多偷懒的机会,也带来了营养流失问题,比如经常使用微波炉快速加热速冻食品。贪图“便利”不仅无法让身体吸收足够的营养,而且还会无意中往身体里输送毒素。比如,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杀虫剂和除草剂都很常用,如果人们食用了含农药残留的食物,会加重肝脏和消化系统的负担。


第四个破坏肠道健康的因素,是充满压力的生活。


经常处于压力状态下的人,肠道容易分泌皮质醇等压力激素,刺激胃肠黏膜,增加患肠漏症的风险,而一旦患上肠漏症,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会显著增加,抑制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造成恶性循环。


最后一个要说到的影响肠道健康的因素,是药物滥用。


抗生素曾经是治疗严重细菌感染的重要武器,但是,不加选择地广泛使用抗生素,会杀死肠道中的有益菌,造成微生物比例失调,消化道就更容易受到有毒微生物的攻击,而且滥用抗生素还会促进细菌耐药性的传播。


二、如何正确地吃土?


吃土,是指通过恰当的方式,少量地、重复地接触含有微生物的土壤、灰尘等。即便在现代社会里,我们与土壤直接接触的机会不多,还是有一些办法来改善肠道的微环境。


第一步:丢掉有害食物。清理身边的各类加工食品,并找到更健康的代替品,这有可能会改变你的饮食习惯,过程会有点痛苦,但从肠道健康的角度来考虑,长痛不如短痛。


第二步:重新播种益生菌。找含有丰富微生物的食物,比如菌菇,生活中常见的香菇、猴头菇等就可以;再比如含丰富微生物的开菲尔酸奶,帮助一些对牛奶过敏,也就是俗称乳糖不耐受的人改善乳糖消化和耐受情况。


第三步:恢复肠道健康。主要的办法是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食用有利于肠胃恢复的食物,滋养肠道粘膜,让肠道恢复并保持健康的消化环境。


第四步:快速释放压力。这一步的重点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不管是按摩、还是运动,都可以自然地改善精力,促使身体释放更多的“好心情激素”。


第五步:重新封闭肠道。这也是吃土方案的最后一步,需要尽量避免服用非必须的药物,等待渗漏的肠道愈合,结合上面的四个步骤可以让肠道的健康状态尽可能保持更长的时间。


坚持按照这五个步骤执行,肠胃状态应该会好转。但肠漏症的致病因很多,并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如果能辨别自己的肠漏症类型,对症治疗会有更好的效果。


如果你的肠道内“湿气”重,典型症状是舌苔变厚变白,那表示有可能患念珠菌型肠漏症,需要多食用祛湿的食物;如果你长期处于重度的精神压力之下,出现身体疲劳、性欲减退、失眠、脱发等问题,要考虑压力型肠漏症,需要想办法舒缓压力;如果突然出现食物过敏或皮肤过敏的症状,则要小心免疫型肠漏症;还有胃病型和毒素型肠漏症,则提醒我们需要更加注意同是消化系统内的胃部和肝胆的健康,否则会给小肠分解食物带来更大的压力,并最终使肠漏症发展为更严重的疾病。


而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你的肠漏症症状十分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并且没有改善的征兆,求助医生是最佳选择。



解读 | 果核吾肉 品牌运营官,自由撰稿人。

播音 | 沐泽

策划编辑 | 左宓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明知行

    老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 弱势土匪

    一本正经的讨论吃土的问题

  • 擎家柱

    孩子玩土是天性,小时候小溪泉眼那堵水做坝黄泥捏人,现在成市里可都接触不到了

  • 百戰歸來再讀書

    《红楼梦》里,贾母养尊处优,生活优渥,却也身体多病;刘姥姥生活困苦,忧劳一生,却也身体倍棒?为什么?《吃土》这本书不过说清楚部分原因而已。 无须高看这本书

    听友232493365 回复 @百戰歸來再讀書: 我可以去吃点真土吗?

  • 1398700ukii

    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