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丨《平均的终结》:为什么成绩好的人业绩不一定好?

成长丨《平均的终结》:为什么成绩好的人业绩不一定好?

00:00
29:17

哈佛大学“个体科学”前沿课程,如何在崇尚标准化的世界里发挥个人潜能?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喜马讲书”重金招募撰稿人,详情点击进入>>>


精华笔记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总是习惯把个体表现和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人们相信平均水平就是正常标准,通过衡量个体和平均标准的差异,就能评估个体的真实情况,但这种平均标准思想并不靠谱。


本书作者托德•罗斯是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同时也是哈佛个体科学实验室的负责人。他指出用平均标准衡量个体时,容易忽视个体的特点和潜能,反而无法正确评估个体。他提倡打破平均标准思想,更好地发挥个体潜能。 


第一,平均标准思想是如何发展的?


在平均标准思想的建立和推广中,有四个人物起到了关键作用:


1、阿道夫·凯特勒:最早用平均计算法处理社会数据,提出平均水平是理想的标准模板,个体越接近平均标准就越完美。


2、弗朗西斯·高尔顿:在凯特勒的理论基础上引入了“等级”概念,提出高于平均标准是优秀,低于平均标准是差劲,并认为一个人不同方面的能力,都是连贯一致的。


3、弗雷德里克·泰勒:结合平均标准思想,提出通过制定标准化流程来提高生产效率。


4、爱德华·桑代克:把平均标准思想引入教育领域,建立了现代教育的标准化体系。


第二,平均标准思想存在哪些问题?


1、单一维度思维:只用少数几个或者一个维度来判断他人。


2、本质思维:相信存在稳定不变的性格本质,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都符合他的性格本质。


3、规范化思维:相信存在唯一正确的途径,人们只能遵循这条途径去实现目标。


以上三种思维都不符合现实,个体科学有不同的看法:


1、锯齿原则:人类许多方面的特征由多个维度组成,这些维度彼此关联性很弱像锯齿一样有高有低,不能用其中一个维度来判断其他维度的高低。


2、情境原则:性格和情境紧密相关,不能脱离情境谈性格。


3、途径原则: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途径来实现目标。


第三,如何更好地发挥个体潜能?


1、工作领域:了解员工的个人优势,创造让员工发挥优势的工作情境,并提供多种发展途径。


2、教育领域:用资格认证取代文凭,建立一套更灵活的大学教育体系。



书           名:平均的终结

作           者:[美] 托德•罗斯

主   讲    人:西蒙

主           播:路琨

策 划  编 辑:李雪清

总    编    辑:徐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石渠书香

    管理确实很深的学问

  • 假正经小君君

    十六个字: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尽其才,悉用其力

    tonysen5777 回复 @假正经小君君: “因材施教”是中式诡辩,人是变化的无尽可能的,辨才就是否定可能性。真正有意义的是独立思考,培养兴趣,自由发展。

  • 曲有笙

  • 大风_1h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管理者能力有限管理成本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给予员工开放式发展,只会本能的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来管理员工,本质上和牢头管犯人没有差别

  • Yao379

    本书思想过于理想化,有点不切实际。为了整体利益,必然会不可避免地侵犯到个体利益,如果一味地追求个体发展,那结果就是损害整体利益。领导者顾全大局,个体利益只能靠自己去争取。倘若因小失大,岂不痛哉!

    tonysen5777 回复 @Yao379: 嬴政下大棋,全民修长城,结果呢,二世而亡。你真以为领导都是聪明人?怎么中国历史一串串的猪狗不如的昏君暴君。

  • 婷婷美的

    一开始认为平均化标准是正确,后来认为超过平均标准,以偏概全的理论,把好学生送进大学把坏学生放到工厂当工人,扭曲真实世界的认知,单一维度思维,无法个体表现,没法用单一判断全部,根本找不到相关性,岗位的要求找适合的人,不存在稳定不变的性格,性格是具有稳定性但是再其他场景下稳定,情景原则,规范化思维错误,独特的顺序,没有存在唯一的途径,学习速度慢不代表学习能力不行,挑选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灵活就业,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发挥个人优势,资格证书的能力

  • 量子反应核聚变

    需要7天会员的点赞

  • DeagleZhang

    本书内容可以提供一种不同的观点和思路,但没有实际应用层面的说明。乌托邦色彩很浓重。找出现有理论方法的问题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 1731960bdby

    在内卷的时代这就是个幻想说的极有道理,但谁能改变体制

  • 1896259kv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