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10 虞世南《蝉》:居高之声·从虞世南到上官仪(上)

【隋唐五代】10 虞世南《蝉》:居高之声·从虞世南到上官仪(上)

00:00
27:25

原文:


虞世南 〔唐代〕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四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月朗星稀c

    是初唐书法大家虞世南哦!盛宴🍀 听前一课与这一课颇多感慨,盐而篇幅有限,简言之。 理性与感性是一对矛盾体,在一个人身上很难完美统一(突然理解为何艺考生可不计数学分了,因为若被数学思维限制,很难发挥艺术才能),常佩服那些兼具理性与感性的人!文学艺术方面极具天赋的隋炀帝偏感性,缺少理性,放纵,不知弥补缺陷;政治军事方面极具天赋的唐太宗偏理性,却努力学习文艺,自律,超越自我。 到王羲之,行笔见心绪见品格,书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实用之外更具文人审美意义。唐太宗不仅学写诗,且不遗余力推崇王羲之(以《兰亭集序》真迹殉葬,可见其喜爱程度。亦可知赵明诚与李清照“得书画…亦摩玩舒卷…夜尽一烛为率”之痴)……

    月朗星稀c 回复 @清弦素箫: 先生的课堂真可谓盛宴,从中可学到方方面面,我们的眼界也随之开阔。不言“评论”,而是一些领悟,一些感慨,一些共鸣……此生能遇见这样的课堂,和一路同行的你,心灵相通的你,幸甚至哉!

  • 颜赟yy

    还是谈几点感想吧: 1、蝉,本身一昆虫耳。无论是比作品行高洁,居高声远的知识分子,还是聒噪不久的秋蝉,都是因人因事因时而异的寄寓手法。我们都是通过诗去体会诗人当时的寓意和情感。“居高”非居高位也,而是品格高尚,境界居高,自然就能说出掷地有声,流传久远的话,而不需要借助别的力量。 2、闻一多先生把虞世南与上官仪并列,抨击他们写萎靡不振的宫体诗。我觉得也不冤枉虞世南。虞活了80岁,历经南陈至隋唐数个朝代。他前期也写过不少宫体诗。《旧唐书》本传说他“善属文,常祖述徐陵,陵亦言世南得己之意。”入唐前,他也是隋炀帝周围善于绮靡为文的南朝文人中的一员。我们分析历史人物要放在当时当世分析。

    颜赟yy 回复 @颜赟yy: 人是会变化的。而且南陈和隋时,社会风靡写宫体诗,并不以此为耻。写宫体诗是当时文人的一种技能。入唐以后,伴随着太宗整顿文风,社会风气的转变,文人们的思想也变化了。虞世南由原来擅写宫体诗转变到阻止太宗皇帝写宫体诗,到自己写出如此品行高洁的《蝉》,都不矛盾。时代变化,人也在逐渐转变。我们也不能以现在的是非标准衡量古人,只要这个人在整个历史发展中总体起了进步作用,他就是值得肯定的。(我分析历史人物的方法也进步了。)

  • 自由鸟520

    郦老师,什么时候出中华诗史的书呀

  • 鸿影零零星

    蝉的寓意永生重生希望,悲剧美,崇高美!虞世南蝉的精神层次之高!知识分子高洁的品质!听了老师的课有受洗礼的感觉!

  • 左易灵_i4

    如果没有多余的音乐就更好了,有时音乐盖过老师的声音以及音乐和老师传递的心声有点不在同调。

    郦波 回复 @左易灵_i4: 已经调整替换声音了,感谢建议~

  • 义公村的女儿

    先生辛苦了!先生讲得太好了!看来是我以前对蝉道了解得太少了,我要去好好研究研究蝉的蜕变和积极的贡献了!

  • 定明于心

    先生安好

  • 海轮就没有邮轮好

    好奇特的想问问,虞世南为什么把“列女传”背得那么熟呢。

  • 义西江措

    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

  • 芳菲燕舞mes

    先生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