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宝训是耶稣最著名的一次讲道。与摩西的十诫比起来,登山宝训对人类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这是一种无法企及的道德标准。耶稣以摩西五经为起点,将道德律法严苛化。这种严苛让喜欢研究和推行律法的法利赛人望尘莫及,也没有哪个修道士敢按照这种道德要求去生活。耶稣为什么要把道德律法变得无人能遵守,然后他又要求人们去遵守呢?
登山宝训的意义在于,耶稣告诉了人们上帝是谁,他有什么样的品格。耶稣的本意并不是给人类施加压力,而是让人类承认自己与上帝存在巨大的差距。人们从登山宝训中了解上帝的理想,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向这个理想看齐。如果有人妄图投机取巧,通过降低上帝要求的方式来缩短人类与上帝之间的差距,那么说明他根本就没有领会登山宝训的意思。
耶稣想要塑造的是一种“全新的”人类。他设定了一个绝对的理想和标准,让人们承认自己永远都无法达到这个标准,并能坦然接受自己不能达到标准的这个事实。通过这样的方式,登山宝训终结了所有的律法主义。耶稣告诉人们,所有人在上帝面前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除了安身在神的绝对恩典的安全网里,人类无处可以存身。
耶稣受难于十字架上。钉十字架是罗马帝国一种残酷的死刑。在加略山,耶稣悲痛地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在这时,耶稣并没有用“我的父亲”这样的表述,这就表现出一种情感上的距离,体现了他们之间严重疏离。在上帝的位格中出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分离,即圣子觉得圣父抛弃了自己。面对耶稣的痛苦,上帝没有出现。
教会经过很长时间才接受了十字架的耻辱,后来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看到十字架异象后,才废除了这种死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经历了异象后,君士坦丁命令士兵都要在盾牌上画上十字架,十字架不再是受难的记号,而成为君士坦丁胜利的象征。从此,十字架就成为了基督教信仰的记号。
上帝在道成肉身的这段时间里体会到了做人是什么样的感觉。上帝的儿子经历了贫穷,在社会上被抛弃、遭人嘲讽辱骂、经受背叛。在这些历练中,耶稣感受到了痛苦的滋味,也明白了痛苦的意义。耶稣以一种完全的、从未有过的方式来面对邪恶。他必须要亲自承担人类的罪,然后才能赦免人类的罪。为了打败死亡,传递永生天国的信息,他必须自己先死,然后通过复活来证明这一切。
相信耶稣的复活,是基督教的关键。如果耶稣没有复活,他充其量就是个先知和导师,而不是上帝之子。确实,在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那里,耶稣就只是被视为先知。
死人复活,这种事情是难以置信的,更何况耶稣在生前还直接预言了自己的复活。最早的基督徒,把一切希望都建立在复活的基础上。使徒保罗在给哥林多教会写信的时候说:“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
对于复活所采取的不同态度会引发出两种不同的结果。那些选择相信的人,他们的生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他们充满勇气,信念坚定,并走出去积极传播基督教信仰,从而改变了世界;而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也能找到诸多借口和理由忽视复活,然后依然故我。
“你们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耶稣说。得到恩典的那些人自然是相信的,但是他们只是少数,其他人怎么办呢?当耶稣不再显现时,那些从未看过的人要怎么办?教会如何才能稳固?所以,这就需要坚定的见证者和传道者,使人们根据那些看过的人的见证而抉择。
一群并不虔诚也不那么靠谱的人被耶稣感化,变成了毫不畏惧的传道士。他的门徒从对耶稣的背叛和离弃,变成了全然相信死而复生的耶稣基督,成为了殉道者的先驱。他们为了把耶稣的教义传到地极,毫不畏死,面对罗马帝国的迫害面无惧色。这种改变是非凡的,这群胆小又多变的人身上所发生的改变,就是一个最大的神迹。
德国神学家朋霍费尔曾说:“教会不是别的,只是基督切实在其中模塑的一群人。”这群人被使徒保罗形容为“基督的身体”。保罗看到有一种新人类组成了一个新族群,他们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来赞美上帝、表彰上帝。
很好!让燥热的心平淡。
大吕说书 回复 @1817922nmet: 谢谢肯定和支持
主播声音是比较专业,如果有些更个人的干活就更精彩了
大吕说书 回复 @九月禾苗: 收到建议,感谢
感谢
大吕说书 回复 @约翰3773: 感谢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