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你们玩过陀螺吗?它上方圆形,下方尖锐。玩的时候先用绳子缠绕好,再用力一抽,它便能直立地旋转起来。我们还需要用鞭子抽打它,防止它停止倒下。“在我的故乡,陀螺不叫陀螺,叫作‘冰尜儿’。”课文的第一句话先介绍了陀螺在故乡的别称,体现出的是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冰尜儿的叫法也使得文章的用词具有了生活化的乐趣,给人一种亲切感。
陀螺是怎么做的呢?它的制作需要用到木头、滚珠或者铁钉。滚珠和铁钉是为了防止它的尖部不会裂开。作者在描写陀螺尖部的滚珠时,说它“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在描写陀螺被抽打时,说它是“在冰面上旋转、舞蹈”,看来作者对于陀螺是十分向往和喜爱的。
陀螺是怎么玩的呢?小伙伴们各站一角,奋力抽转,好让陀螺们相互碰撞,直到某一方的陀螺被彻底撞翻。这么看来,陀螺的体积不能太小,否则可经不起碰撞。所以小的陀螺大多是给小娃娃们玩耍的,大家叫它们“角锥”,可见大家看不上小陀螺。
可介绍了这么多陀螺有趣的情况,作者却没有他自己满意的陀螺。他不甘人后,决定亲自做一个。我们看他做陀螺是“四处寻找木头”、“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说明他做陀螺的决心很坚定。“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这句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做不出又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和懊恼,与他坚定的决心形成了对比,体现的是他对陀螺的酷爱之情。
直到很有童心的民警叔叔同意在他生日那天送他一只陀螺。“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恍惚,就是精神不集中。作者一整天都精神不集中,说明他心里一直在想着叔叔要送他新陀螺这个事,这也再次表现出了他对于陀螺的喜爱。第五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为的是引出下文他得到陀螺并用它战胜对手的故事情节。
“叔叔的礼物不错!”七个字单独成为一个自然段,并以感叹号结尾,突出作者对叔叔送的陀螺十分高兴和满意。这种自成一段的写法可以起到加强语气的效果,对于表现作者的感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第七自然段的“尤其”、“已嵌上”、“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这几个词语则充分表现出他迫不及待地想带着新陀螺去大显身手的激动心情。“尤其”后的这句话着重描写了陀螺下端的滚珠以及看到滚珠时作者的反应,都是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相呼应的,说明他对于陀螺尖部的滚珠是比较看重的,这也是判断陀螺是不是一个好陀螺的依据之一。
第八至第十二自然段,描写的是作者用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过程。他先是描写了小陀螺出场时的模样,是“长得不伦不类,该平的地方不平,该尖的地方不尖”,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顺序,以“然而世间许多事物都是不可预料的”为转折,突出以小胜大的交战过程。在描写交战时,作者用了许多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如“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躲。”“奇怪的是,我的陀螺个头小,却顽强得出奇!明明被撞翻在一边,一扭身又照样旋转起来。” 这种赋予陀螺人的动作和情感,不仅写出了大陀螺的得意傲慢和小陀螺的顽强不倒,也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激动之情。
最终,“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辉煌是形容耀眼夺目。作者把一次陀螺比赛的胜利形容成辉煌的时刻,正是为了突出作者喜欢新陀螺、喜欢赛陀螺,以及战胜其他陀螺时无比自豪的心情。同时,由于他以前没有战胜过别人,内心是郁闷、懊恼的,此刻的胜利彻底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和好胜心,这种情感与喜爱新陀螺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令作者“直到现在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真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啊。
课文所描述的故事框架清晰简单,以儿童的视角,用略带夸张的手法介绍了一次陀螺之战。虽说只是小小的陀螺,但它代表的是作者的荣辱,是孩子们间典型的争强好胜的心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全文的中心思想。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是一句谚语,比喻不能只根据外表去判断一个人,就如同海水是不能用斗就能测量出来的。我们在生活中看待事物或问题也不能只从表面出发,而是要看见其内在的本质。
陀螺是我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不同的地方对它有不同的称呼。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冰尜儿,还有打老牛、干乐、皮老尖等等。在中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我们就发掘出了石头制的陀螺。可见,陀螺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请小朋友们记得一边读,一边作好批注哦。欢迎把你的批注上传到评论和大家分享。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然老师讲语文”,我们下期再见哦。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