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历史32、关中平原:四塞以为国

趣味历史32、关中平原:四塞以为国

00:00
09:54

提起关中这个地方很多人可能都会想起“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唯美,或者是“渐觉风沙暗,萧关欲到时”的苍茫,华清池、兵马俑、大明宫、大雁塔、阿房宫、钟楼鼓楼、尤其是那一个个是古老的边关,无一不在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骄傲。


的确,作为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首都,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是一个很值得一说的地方,先来看看关中平原的示意图:


四塞之地


关中,顾名思义,就是关塞环抱的地方,它南有秦岭巍峨,西有陇山延绵,北边是黄土高原,东边则是高耸的华山还有黄河环绕,山川之中,函谷关、大散关、武关、萧关分别雄踞东西南北,所以关中平原也被称作是四塞之地。


在冷兵器时代,这些关隘为保卫关中平原和都城长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百二秦关”说的就是如果以百万之众进攻关中,那么只需两万人据守就够了,其险如此。


函谷关、潼关


在这些所有的关隘中,东边的函谷关颇有名气,但是比它更接近关中平原腹地的潼关则更加的闻名遐迩,它是连接关中平原与中原地区的主要通道,守住它,既可以防止中原一带的政治力量攻入关中,同时关中一带的军事力量也可以据此东进中原、席卷天下。


令人遗憾的是,千百年来,黄河的滔天巨浪都未曾撼动此关,但在近代公路与铁路的建设浪潮中,我们却再也找不到任何有关潼关的蛛丝马迹了。


大散关


大散关,在今天宝鸡的陈仓镇附近,因为秦岭中所有的道路都是与山谷中的河道并行的,长年累月的山谷溪流早已把河道切割成了一条条深深的峡谷,而大散关就是建立在了这种峡谷之中。通过它既可深入汉中盆地,也可顺着嘉陵江河谷直接进入成都平原,历史上这条道路被称为陈仓道,大散关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历代兵家必争的要地,自古以来这里征战无数,而最著名的自然当属楚汉战争时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了。


散关秦岭关口


需要注意的是:大散关只是秦岭的一个山口,而非关中平原的西大门,它的战略意义在于连接汉中而非陇西,西出关中是不经过大散关的,平时我们说蜀道险,渭河河谷才是真正的险地,即使今天也是如此,所以出陇西更多的时候都是先从宝鸡到达陇县,然后再翻越六盘山经陇城、秦安到达天水。


武关


位于秦岭峡谷之中的武关是关中平原的南大门,也是关中通往长江中游大道的咽喉,“秦因得武关,故可以制楚”,足见其战略地位之重要。


武关道是关中平原和长江中游相互进攻的捷径,楚怀王入武关会盟被作为人质,终身囚禁,汉高祖刘邦入武关灭秦,都是由长江中游直赴关中平原的;而周亚夫平定七王之乱以及东晋的前秦进攻襄阳,则是关中平原出袭长江中游的行动。


武关由于位于函谷关和潼关以南,往往成为了中原向函谷关和潼关进攻时的迂回路线,由此可见武关及武关道固然重要,但是从东西对立的格局来看,只能算是函谷关和潼关的侧翼或者附庸,再加之武关的地势更为险要,历史上发生的战役也较少,一定程度上也是武关名气有限的原因。


萧关


北边的萧关在今天宁夏的固原一带,位于六盘山跟黄土高原的峡谷之中,是关中西北方向的重要关口,屏护关中平原西北的安全。


秦汉帝王出巡、汉唐文人出塞都与萧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萧关故道亦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对于陇右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经济、交流文化、繁荣商贸、方便交通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个时候是不是有人会问:关中平原的正北方向呢,难道没有人从黄土高原南下威胁长安吗?答案当然是有的:


从延安沿着洛水南下关中


关中平原的北边,地势较为复杂,正北偏东大山横亘,天然屏障,中间是黄土高原,山塬居多,而陕北的延安,历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因此北方的势力也多会经延安、顺着洛河南下,比如突厥和蒙古就曾数次沿着此道南侵,但是由于这条道路艰险而漫长,也更容易遭受伏击,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北方的势力还是会多借助西北方的萧关南下。


虽然关中平原四塞以为国,占尽了天时地利,但也绝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从地理的角度来看,它也有自己的弱点,就是东边的那条黄河:


黄河本身固然天险,但也绝非天衣无缝、无懈可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黄土高原以南、洛水与黄河之间的那片土地,一直都是秦人的心病,整部秦晋或者秦魏关系史,可以说都是围绕着那块土地的归属问题而展开的,当年那部《大秦帝国之裂变》恢弘巨制、风靡一时,其核心就是那片河西之地。


黄河渡口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秦晋之间所争夺的河西之地是由一段L型的黄河作为切割线的,而这段河面上,最为著名的渡口有三个:龙门渡、蒲津渡以及风陵渡。


位于山西河津市与陕西韩城交界的的龙门渡传说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因此也叫禹门,当黄河水刚从晋陕大峡谷流出之时,较窄的河道再加上湍急的水流,使得龙门渡口并不是理想的渡河地点。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在南宋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年轻气盛的郭襄,只身一人来到风陵渡,听到了神雕侠的传说,留下了不可言说的爱慕,无处倾诉,在金庸先生笔下,这里是杨过和郭襄邂逅的地方,一个古渡成就了一片江湖,同时也造就了一段美丽的传说。


风陵渡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处,从这里开始,蜿蜒的黄河就开始向东流了,因此风陵渡也被称为大河东去第一渡,但是因为风陵渡的对面就是潼关,而攻打潼关都是史诗级别的,因此很多时候这里也不是合适的渡河地点。


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流已经渐渐平缓的蒲津渡才是进出晋陕的主要渡口,过河后直面的就是河西的开阔地带,由山西入关中,十有八次走的都是这里。


这段黄河在两千年来一直都在小范围的变迁,但总体是向西移动的,现在的蒲津古渡遗址离黄河已经有几公里了。


关口这个渡口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情有两件:

一是渡口处有一座著名的鹳雀楼,相信王之涣的那首著名的《登鹳雀楼》,大家早已经是耳熟能详了。


二是因为划分河东河西的黄河在不断的变迁,还造就了一句俗语,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意思就是由于河道经常会变化,本来在河西的村庄,几十年之后已经就跑到河东去了,是呀!世事无常,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除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之外,关中平原作为帝都所依托的广大腹地,本身也是极其富饶,早在秦代,关中平原的经济实力就已十分强大了,特别是农业生产,丝毫不逊色于蜀国所依托的成都平原,今天我们说“天府之国”,这个词其实最早是用来形容关中平原的,可是关中平原的气候条件又根本不能与温暖湿润的成都平原相比,那么它是如何成为“天府之国”的呢?下一节我们就聊一聊关中平原的水文特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19854eioe

    如果神雕侠的地下有喜马拉雅,恐怕郭襄会让风陵师太带着倚天剑去跟作者讨论一下传说是不是美丽

  • 13075152ssl

    博主好!求这期相关的视频节目

  • 当当螺丝钉

    “百二秦关”,陕西古称秦,“百二”本义是以二敌百。一说是百的一倍。《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裴因引苏林曰:“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司马贞索隐引虞喜曰:“言诸侯持戟百万。秦地险固,百倍于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言秦兵当二百万也。后用来形容秦陇地势险要。如马致远的《〔双调〕蟾宫曲・叹世》:“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这里的“百二山河”,意思就是山河地势极为险要。“百二秦关”或“百二雄关”古代通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秦国领地。

  • 静水流深_rs

    陇海线和连霍高速都过潼关,怎么就没有蛛丝马迹了?

  • wssl2011

    哪里有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