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不要受困于盲点,而止步不前。盲点就是自己也搞不清楚,但是它就卡在那里,一般讲是指人在潜意识里面有些盲点。当然这种说法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见解,他曾经研究人的做梦的现象,就用潜意识来解释,这些说法有一定的根据,人的潜意识里面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同时也有很多盲点。比如人在五岁前后会遇到一些特殊的生活经验,因为当时年龄太小,根本无法充分去消化或者理解,也不可能去反抗,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然后在潜意识里面就会形成很多解不开的结,这些结给后来的人生带来一些烦恼跟痛苦。
西方人往往会去寻找心理医师,设法找到帮助。比如说有一个女孩子跟心理医师说,“她每一次看到一个芭比娃娃有什么样的发型,她就会觉得害怕”。医师觉得奇怪,一般女孩子都喜欢这样的玩具,就帮她催眠,设法让她回忆起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原来她在五岁的某天和一个特定发型的芭比娃娃在玩耍的时候,忽然一阵打雷把她吓到了,从此以后她看到这样的芭比娃娃就觉得害怕,像这样的解释确实可以让人了解自己以前的处境,以及心里面的结是怎么回事,了解了之后就比较容易化解了。
但是都靠心理医师也不是办法,比如有一本书叫做《前世今生》,描写的是一个心理学家,他帮一位女士做心理治疗,把这位女士的各种做梦的经验写成了这本书。这个女士经过很多次的人生,遇到很多次的遭遇,那么它里面有一个核心的观念,他说:“很多人因为前世所结的怨还没有解开,在轮回之后一次又一次会聚在一起,但是每一次聚在一起的角色都不一样”。始终没有办法把最初的结解开。说实在这位女士治疗了很久,情况也没有什么改善。
其实真的了解潜意识就知道,潜意识它像一个剧场,上面可以演戏的,它从不同渠道获得信息,然后把这些材料进行有机的组合,编成有头有尾的剧情,然后再上演。潜意识又像一个很大的黑箱子,把人的意识中的信息都收集起来,然后混合重组,让很多事情好像真的发生过一样。
我自己有一次经验,有次我到瑞士苏黎世去开会,下飞机之后吓了一跳,我在机场看到山上的美景,我确信自己来过这里,可是我明明是第一次到苏黎世,以前没有来过。仔细回想之后,我才隐约的记得小时候家里挂的月历上面印有世界各国的风景图片,其中一张图片就和我当时看到的情况一模一样,连取景的角度都一致。
换句话说,我在五六岁的时候看到了这幅画进入了我的潜意识,让我感觉到自己好像曾经来过这里,由此可见潜意识中确实会有一些盲点,但是如果全靠心理医师来帮忙化解,未免太难为他们了。美国的心理医师有很多都会出现心理上的问题。
在美国有好几个州,规定凡是在本州领有执照的心理医师,每半年必须互相分析一次,要确认彼此的心理都正常,才能够继续执业。否则,如果心理医师自己心理变态了,对病人来说就太危险了,但是求人不如求己。如果一味向潜意识深处去挖掘,想要找出个人的特殊遭遇,那就很容易自怜,觉得自己很不幸,越向下挖掘,越容易注意到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使得自己不知该何去何从。
那要如何求己呢?就是通过灵性的修养,让自己的生命向上提升,慢慢化解自己的偏见和执着。
人生其实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由不断的选择所构成的,每一次的选择都是重新开始的机会,通过一连串不断的选择,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生命,这才是我们对人生正确的态度。我们没有必要再往下挖掘。小时候发生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父母和其他长辈的某些做法造成的我的心结,但他们当时可能也是无心的,或者说他们有自己的痛苦和烦恼,我们就被牵连到里面去了。
现在我们不断成长,当自己可以独立思考之后,就要向上提升,寻找自己和别人的相同之处,而不要只关注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之处。
那么渐渐就会发现,原来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幸福的,也没有一个人是完全无辜的。像这样做,把生命向上提升,最后会发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共同的命运,与其在潜意识里面自怜,不如向更高的层次去发展。
这样,生命就可以转换,把命运转化为使命,发展灵性修养可以使“命运”转化为“使命”。每个人活在世界上,都有某些既定的条件,出生在什么时代,社会和家庭成长的环境如何?上过什么学校,遇到哪些老师,交的什么朋友,这些条件大多数都不是自己能完全左右的。命运就是指一个人的遭遇,它是盲目的、被动的、无奈的,既然碰上了就是要接受,我们没有必要羡慕别人。
譬如,有个小孩的鞋磨破了,脚拇指都露出来了,觉得自己很可怜,他在公园看到一个小男孩穿着漂亮的衣服和鞋子,十分羡慕,觉得命运很不公平。他正在羡慕的时候,看到有一个人推着轮椅过来,来接穿着很好的鞋子的小男孩上车,原来小男孩的脚有问题不能走路,比起小男孩不能走路,自己没有好鞋又何必抱怨?类似的故事还真不少。
有个人因为没有钱买鞋子而难过,走在马路上正要过马路的时候,忽然看到对面有一个人没有脚,撑着拐杖,但是面带微笑。人活在世界上,对于命运要了解而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于事无补,不如去了解实际的情况,接受具体的遭遇。
譬如说比起前辈,我们没有遇到战争,这不是很幸运吗?如果和下一代相比,他们生下来就有各种优越的条件,但是由于生活标准的普遍提高,他们可能觉得自己还不够好,不够幸福。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因此要改变命运,首先要改造自己的性格”。但是我们也听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变性格,谈何容易。只有通过教育,特别是自我教育,比如每天读一点书,接受新的观念,人生就会慢慢改变了。这并不是因为我是在学校教书,就有责任劝人读书,而是我自己也从读书里面受益很大。
西方有一句话说得很生动,“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带来什么样的行为,行为就会养成特定的习惯,而习惯就会塑造性格,性格会决定命运”。
怎么得到好的观念呢?从阅读而来,如果养成阅读习惯,经常就会有新的观念进入我们的脑海中,对我们的生活开始起一种作用。阅读的时候还可以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在阅读里面看到有趣的笑话,名言警句,或者是精辟的论述记下来。
因为人一般来说很忙,比较容易健忘,有时候看的时候印象深,转头之后就淡忘了,总要有几本自己的笔记本,每周每个月再翻阅复习,久而久之就变成你的观念了。我们跟别人来往,常羡慕别人博学多闻,但事实上他们有他们的方法,我们把方法找到了,自己也能变成跟他们一样。
说到把命运转成使命,那什么是使命呢?使命有三种形态:
第一,群体所赋予的。比如担任什么官员,承担什么职责,这是社会所给你的。
第二,个人规划的。比如说有些人从小要当工程师、飞行员、警察、军人等等,这属于自我实现的范畴。
第三,自觉有一种使命。这种来源既不是群体也不是自我,而是为了更高的理想。
我记得有一次史学家钱穆先生受邀到军中去演讲,面对几百位士兵他说:“一个士兵如果在站岗时全神贯注,全力以赴,他做的比上将做得更好,他就是小兵的圣人,也是圣人的小兵”。小兵的圣人是说虽然现在是小兵,但依然可以努力做到最好。圣人的小兵意味着成为圣人之后,即使做小兵也一定可以做到最好。
由此可见你做什么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做这件事,“如何”这两个字代表着你的态度。
人生在世不可能变成和别人一样,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关键是如何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得尽善尽美。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握有一手好牌,而在于如何把一副烂牌打得可圈可点,把命运转成使命,化被动为主动,这样的生命才更有价值。
我们这一集谈到,不要受困于盲点,而止步不前,还要把自己的命运转化提升为使命。
下一集是最后一集,我们的主题是:让哲学带给你方向与希望。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太好了!这章受益啊!
傅老师的课非常好,需要反复听才能理解深刻!请问喜马拉雅平台是否可以长期保存?
傅佩荣国学馆 回复 @同好人: 可以
请傅老师在喜玛拉雅讲《庄子)
一直在反复听,每一集都听了5遍以上,每次都有新的启发!感恩傅教授!
傅老师 这期教的笔记本摘录 是个很有效的教导
老师,到底什么是使命,定义是什么。
谢谢老师,我也是刚刚有些读书的受益。能体会到从书中得到的思想改变。
这么快就课程尾声了,还没听够,后面这几集感觉像为我现在的状态定制一样,受益良多,感恩傅老师
老师在喜马拉雅的课都是实实在在,哲学课讲的妙趣横生,不知不觉一百多节就听完了,意犹未尽,感恩,接着听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