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02】生死如幻梦

【2-24-02】生死如幻梦

00:00
15:51


内容提要

一、“复次,大慧,无生者,自体不生而非不生,除住三昧。是名无生”。


佛陀前面讲了空性,现在讲无生。在这句经文里,佛陀区分了凡夫理解的无生和圣者理解的无生。凡夫理解的无生是事物的“自体”没有生,不是事物没有生。注意,“除住三昧”这四个字,就是“住于三昧者”不这样理解无生。谁是住于三昧者呢?前面第二品第23段经文刚刚讲过,登初地的菩萨在佛陀加持下,证入大乘光明三昧,修到七地更成就百千亿无量三昧。所以住于三昧者,就是见道之后,从初地到七地的圣者。


圣者理解的无生,在《楞伽经》前面的经文中反复表述过了。无生就是凡夫心外的一切事物从来就没有生,“世间离生灭,譬如虚空花”。在《楞伽经》第一品第3段经文的第14讲中,讲了佛陀三时了义教法中的两重无生。现在是由于凡夫执著遍计所执自性的存在,而佛陀宣说空性,宣说无生。那这里宣说的无生是两重无生的第一重,就是凡夫境界压根儿无生,是破增益。

二、“大慧,无自性者,以无生故密意而说。大慧,一切法无自性,以刹那不住故,见后变异故。是名无自性”。


佛陀现在讲无自性。“密意”,梵文是saṃdhāya,基本的意思是“依据”。无自性要依据无生来理解。如果依据凡夫理解的无生,那一切法无自性,就是事物的刹那相续不断和变异,其中没有常一不变性和独立存在性,这相当于佛陀二时教法“权便中观”的四重二谛的前两重二谛的境界。如果依据圣者理解的无生,事物无自性,就是事物根本就没有真实的产生,就是“缘起无生”,就是“识外无境”。

三、“云何无二相?大慧,如光影,如长短,如黑白,皆相待立,独则不成。大慧,非于生死外有涅槃,非于涅槃外有生死,生死涅槃无相违相。如生死涅槃,一切法亦如是。是名无二相。”

佛陀现在讲不二。在前面课程中讲过,二是凡夫的基本特征。那凡夫为什么会二呢?因为凡夫虚妄分别。所以凡夫的误以为的能与所的分离之二,是最基础的二;进而还有有与无之二,生与灭之二;以至于还有成对显现,不能各自独立的光与影,长与短,黑与白等等之二;还有烦恼与菩提,生死与涅槃等等之二。由于凡夫分别,见一切法皆二;由于圣者无分别,观一切法本来就不二,这就是佛陀宣说的不二。

四、“大慧,空、无生、无二、无自性相,汝当勤学”。


佛陀说,大慧呀,您应该于空性、无生、不二和无自性这四种相,努力修习。


五、“尔时世尊重说颂言:我常说空法,远离于断常,生死如幻梦,而业亦不坏”。


这时佛陀用偈颂做总结。我经常宣说空性,为的是让众生远离常与断。生死轮回如幻如梦,而业不坏灭;如幻如梦的轮回中的世俗因果不存在,而胜义因果使业不失坏。

“虚空及涅槃,灭二亦如是,愚夫妄分别,诸圣离有无”。


凡夫以为生死轮回是真实存在的,佛陀为度化众生,才方便安立了与有为法生死轮回相待的无为法涅槃,以涅槃对治生死。但是凡夫和声闻就执生死与涅槃为二,这是愚夫的分别。而大乘圣者的涅槃,是远离“有无”二边的,是证生死与涅槃不二的。无为法有时也表达为虚空、寂灭和无作。学习这个偈颂,请回顾第二品第22段经文的第2讲中的“没有性而增益性”(见2-22-02讲“第四种增益”)

六、“尔时世尊复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此空、无生、无自性、无二相,悉入一切诸佛所说修多罗中。佛所说经皆有是义。”


“修多罗”,梵文sūtra,意思就是“经”,佛经的经。佛陀又对大慧说,空性、无生、不二和无自性,这四种相在一切佛陀的经中都讲了,无论哪部佛经都会宣说这种法义。“空者即是妄计性句义”,为执著妄计自性故,说空、无生、无二、无自性;就是佛陀安立空性、无生、不二和无自性是为了破增益,这是学修佛法的第一步。因此,不管是了义佛经,还是不了义佛经,都会宣讲这个法义。

七、“‘大慧,诸修多罗随顺一切众生心说,而非真实在于言中。譬如阳焰诳惑诸兽,令生水想,而实无水。众经所说亦复如是,随诸愚夫自所分别令生欢喜,非皆显示圣智证处真实之法。大慧,应随顺义,莫著言说。’”


在这段经文中,佛陀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佛陀为度化众生讲说的佛经,只是随顺一切众生的意乐而安立。佛经中的言说法与佛陀亲证的真实法义是不一致的,因为圣者亲证的境界是不能用凡夫的语言来诠表的,只要言说就变味了,就走样了。也就是凡夫的言说,不能建立佛陀的真实法义。


佛陀做了一个比喻,正如鹿受阳焰的迷惑,执著有水,其实那里没有水。佛陀在凡夫梦中,方便善巧安立言教,旨在对治凡夫的增益和损减的错误认识,旨在试图唤醒沉睡的众生。因此,我们不要执著言教本身,一切经中的言说法,只是适应分别妄想的愚夫而安立,言说中并不能确立圣智真实法义。


所以佛陀说法都是随说随扫,以免凡夫执著言说。在《金刚经》中就有著名的三段论:“佛说什么,即非什么,是名什么。”在《楞伽经》后边的经文中,佛陀把离言的圣智证入的殊胜之相起名叫siddhāntanayalakṣaṇa,实叉难陀译为“宗趣法相”,求那跋陀罗译为“宗通”。把佛陀随众生心,善巧安立的言说教法,起名叫deśanānayalakṣaṇa,实叉难陀译为“言说法相”,求那跋陀罗译为“说通”。学修佛法者,应以佛陀的言说法相为津梁,去亲证宗趣法相,而不要执著于言说。当然,不能执著于言说,而就认为佛陀就不应该安立言说,就没必要安立言说,这同样是错误的,甚至是更错误的。没有“因指见月”的“指”,没有“如筏喻者”的“筏”,众生的解脱就更无有时日了。


《楞伽经》第二品第24段经文学习圆满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游戏自在

    这一讲极其重要。很多学者执着于“无自性的存在”,又不懂梵文,就随顺自己的外道见,臆断曲解经典,流毒无穷,遗祸千年啊!这一讲于老师一一进行了正本清源,功德无量

    于晓非_ 回复 @游戏自在:

  • 1361317fqoc

    学修佛法者,应以佛陀的言说法相为津梁,去亲证宗趣法相,而不要执著于言说。“因指见月”的指,“筏喻”的筏,引导我们凡夫见佛、见真实,感恩于老师引领。顶礼大善知识

    于晓非_ 回复 @1361317fqoc:

  • 天堂是一条路

    期待每周一《楞伽经导读》的更新,每次更新,于老师都给我们带来惊喜。 今天的课程也不例外,【学修佛法者,应以佛陀的言说法相为津梁,去亲证宗趣法相,而不要执著于言说。当然,不能执著于言说,而就认为佛陀就不应该安立言说,就没必要安立言说,这同样是错误的,甚至是更错误的。没有“因指见月”的“指”,没有“如筏喻者”的“筏”,众生的解脱就更无有时日了。】 感恩于老师🙏🙏🙏

    于晓非_ 回复 @天堂是一条路: 🙏

  • 小美人魚兒

    佛陀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就是佛陀为度化众生讲说的佛经, 只是随顺一切众生的意乐而安立。 佛经中的言说法与佛陀亲证的真实法义是不一致的, 因为圣者亲证的境界是不能用凡夫的语言来诠表的, 只要言说就变味了, 就走样了。 也就是凡夫的言说, 不能建立佛陀的真实法义。

  • 1525300akob

    那位师兄解释下,什么叫,凡夫理解的事物自体没有生?不是事物没有生?

    樱花_5231 回复 @1525300akob: 个人理解,这里的自体,指的就是事物的自性吧。自性是常一不变、独立存在性。有的众生就认为,事物确实是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的,是无自性的,有的众生认为,没有自性事物还可以存在,是缘生、相似相续的存在。 当然,如果学懂了于老师讲的四重二谛,是不会赞同上面的讲法的。

  • 莫川_5rv

    感恩于老师🙏🌹 佛陀的言教只是“因指见月”的“指”,是指向真实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愚痴凡夫不可能见真实,但是我们不能“执指为月”

  • 善观空

    “学修佛法者,应以佛陀的言说法相为津梁,去亲证宗趣法相,而不要执著于言说。当然,不能执著于言说,而就认为佛陀就不应该安立言说,就没必要安立言说,这同样是错误的,甚至是更错误的。没有“因指见月”的“指”,没有“如筏喻者”的“筏”,众生的解脱就更无有时日了。” 感恩于老师,在这一课进一步阐明了应该怎样才能从“言说”的角度正确理解“佛说”,一方面我们要按照“佛说”依教修行,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执著于言说,领受了无生法义和修行的方法就要放下言说,因为只要是言说就是分别,就是与真实不相应的,就不能执著! 再次顶礼感恩于老师!

    于晓非_ 回复 @善观空:

  • jjr自心所现

    没有“因指见月”的“指”,没有“如筏喻者”的“筏”,众生的解脱就更无有时日了。 顶礼于老师🙏🙏🙏

    于晓非_ 回复 @jjr自心所现: 🙏

  • 花春心宽

    学修佛法者,應以佛陀的言説法相為津梁,去親証宗趣法相,而不要执著干言説。當然,不能执著于言説,而就認為佛陀就不應安立言説,就沒必要安立言説,這同樣是錯誤的,甚至是更錯誤的。沒有(因指見日)的(指),沒有(如筏諭者)的(筏),衆生的解脫就更无有時日了。感恩于老師苦口婆心傳授佛陀的正法!

    于晓非_ 回复 @花春心宽: 🙏

  • 樱花_5231

    请问言说法相的概念是不是很大?除了音声和文字属于言说法相,行为、表情、思维、念头属不属于言说法相呢?

    于晓非_ 回复 @樱花_5231: 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