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丨乾卦:君子以自强不息

050丨乾卦:君子以自强不息

00:00
12:42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在前面几集导论里面,我相信你已经了解了《易经》这本书是怎么回事,它有什么重要的内容;同时对于《易经》的专用术语也有了基本的认识,包括什么是阳爻、阴爻,什么是基本的八卦。这时候你再翻开《易经》这本书,就不会觉得陌生了。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要对64卦逐一进行讲解,内容也会更加有趣。这一集的主题是:自强不息是天天健身吗?我们要进入《易经》的文本,首先要介绍的是乾卦,64卦的第一个卦,卦名是乾卦。



听到乾卦你可能就说了,这不是跟基本八卦的名称一样吗?是的。因为《易经》64卦,每一卦有六个爻,是由“三爻卦”的基本八卦两两相合所构成的。其中的第一个卦就是由底下是乾卦(),上面也是乾卦()所组合的,它也称作乾卦。你可能又会问:基本八卦两两重叠,名称都跟原来的一样吗?是的,但只有坎卦要加上一个“习”字(学习的习),也就是习坎卦,代表重复的坎卦,提醒你坎卦十分危险,所以用“习坎”。其他七个卦的卦名就跟基本八卦是一样的。


乾卦是下乾上乾,下面三个阳爻,上面三个阳爻,六个阳爻在说什么呢?我们在看一个卦的时候,要练习从空间、时间两个角度去看。譬如,从空间的角度看,两个乾卦在一起,那不是天之外有天吗?天是无限广大的,可以覆盖一切。从时间的角度看,天之后还有天,那不是无穷的动力吗?可以创生一切。我们在之前的课程里讲过,阳爻本身是实在的、有力量的,现在重复六个阳爻,代表无限的主动力与生命力可以创生,所以万物从乾卦开始。天所展示的是健行不已。那“天”是什么呢?我们对“天”的了解主要包含两方面:一个是天体,一个是天时。“天体”就是日月星辰,白天晚上不断循环。“天时”就是春夏秋冬不断在接续发展中。


我们一再强调,学习《易经》就是要了解,如何观察天地之道,以安排人之道。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四个字。我们以前谈到占验之辞时也说过了,“元亨利贞”简单来说就像春夏秋冬一样。“元”代表创始,乾卦六个阳爻有无限的生命力,它创始了万物。“亨”是通达,万物都从乾卦而来,所以它形成一个有机体,彼此相通。“利”代表适宜,宇宙万物都有适宜它成长的地方,有它各自的位置。最后“贞”代表正固,“正”就是正确,“固”就是固守,正确而固守,代表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万物都有它存在的时间。所以“元亨利贞”四个字是说,宇宙万物就像四季循环。古代农业社会就配合它,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人的生命也一样,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在《易传》里怎么解释呢?《易传》是儒家思想的发挥,把这四个字应用到人的身上。看到乾卦就要想:在人的世界,“元”是什么?既然它是创造,就代表它是众善之长;所有有价值的东西称为善,它必须先存在,才能展示它的价值。其次,“亨”是通达,美好的事物都相通,汇合在一起。“利”是合适的东西放在一起,可以保持一种和谐的状态。“贞”呢?要把事情做成,一定要坚持原则,到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把事情完成。所以“元亨利贞”对人来说就变成“仁礼义智”。


你可以这样想:创生万物当然是仁。万物彼此相通就是礼,以一种适当的方式来配合互动。然后,万物都有适宜的地方,这不是义吗?为什么是义呢?因为“义”的原始意思就是适合、适宜。而正固就是智慧,没有智慧怎么能把事情办成呢?所以“元亨利贞”在人的社会就变成“仁礼义智”这四种德行。


《易传》除了《彖传》是专门解释卦辞的,另外还有《象传》解释整个卦的象征。乾卦《象传》的内容就是我们这一集的主题。《象传》里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你看到一个人天天锻炼身体或学习上进,可能会称赞他自强不息。那么“天行健”的“天”代表什么呢?代表天体与天时,它的运行刚健不已。那么君子怎么办?乾卦六爻都是阳爻,代表人活着的时候,可以不间断的是什么?我们思考一下,人的生命有三个层次,自强不息就可以有三种考虑:第一是身体方面,是不是要一直锻炼、健身呢?第二是心智方面,是不是要一辈子努力学习、去读书呢?第三是在伦理方面、精神的层次,是不是要一辈子助人行善呢?


这三者都可以做到当然最好,事实上却很难的。想一想确实也是如此,对很多人来说,早睡早起都已经不容易了,怎么能做到坚持锻炼健身呢?工作应酬这么多,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哪有那么多时间来学习读书呢?确实是很难的。那么,我们有什么事可以自强不息,跟天行健一样,一直做下去的呢?这正是儒家重要的思想。


首先,假设自强不息是指天天锻炼,也就是身体方面的健身,请问:人老了之后,身体不行了,恐怕必须坐轮椅或躺在病床上,如何自强不息呢?其次,有人说那是指天天学习、读书上进,但是人老了,有可能出现老年痴呆症,忘记过去所学的东西了,那一来他就不能自强不息了吗?因此,自强不息跟整个人生有关的话,一定涉及到对人性的理解。这里就要强调“人性向善”这样的观念了。


乾卦六个阳爻代表人有动力,可以决定要做什么事,所做的事跟人性有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这一生只要活着,就要一直行善助人,因为人性向善。你可能会说:《三字经》不是说“人之初,性本善”吗?我们要这样想,《三字经》是南宋末期的学者所写的,代表他们的心得,但跟儒家孔子、孟子的思想未必相同,所以我们还是回到原本儒家的思想。


关于人性向善,我想起《孟子》书里的一个故事。孟子提到曾家三代人的表现,祖父叫曾点,儿子叫曾参,孙子叫曾元。曾参你可能比较熟悉,是孔子非常有名的学生,以孝顺知名。孟子说,曾点老的时候,眼睛看不清了,曾参奉养曾点,每一顿饭有酒有肉,让父亲吃饱喝足。曾点吃饱之后就问:“还有剩下的酒菜吗?”曾参一定回答“还有”,然后请示父亲要怎么安排。曾点就很高兴,让儿子每天把酒菜送给附近的穷人家。


孟子说,曾参确实孝顺,他对父亲除了养口体(口和身体),让他吃饱喝足,还能够养志(志代表心意)。这说明每个人都有一样的心意,活到老要行善到老,所以孟子说曾参很孝顺。后来曾参老了以后,眼睛也不行了,曾元奉养曾参,每一顿饭也是有酒有肉。但是父亲吃完之后,他就不再请教父亲剩下的酒菜要给谁了。孟子说,曾元他只能做到养口体,而没有养志。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人的一生不管身体、心智的状况如何,都希望能一直行善。我跟很多朋友聊天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人活在世界上,每天早上起来,看到这么多人努力工作、发展,都会有一种愿望,希望跟别人建立一种适当的关系。那么,你退休了,老了,身体不行了,脑袋不清楚了,怎么实现这个愿望呢?只有一个办法,继续设法行善。而儒家所谓的“善”是什么?就是我跟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所以曾点家里还有一点能力,就设法让孩子送一些食物给穷人家,也就是继续行善。


这就是《易经》与《易传》的差别:《易经》告诉你客观的情况,让你掌握到趋利避害、趋吉避凶的方法;《易传》就发挥到人的身上,让你安身立命,从人性的根源开始,设法在这一生里面完成人性的要求。我这种解释的根据就是《易经》的《文言传》,其中谈到“自强不息”,就说:“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意思是说:君子以成就道德作为行动的目标,要体现在日常可见的行为中。这就是“自强不息”真正的意思。


我们开始学习《易经》的乾卦,知道一个卦反映出自然界的某一个现象,要先知道:它的卦辞是什么?像“元亨利贞”,可以代表春夏秋冬。再转移到人类社会,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发?把“元亨利贞”理解为“仁礼义智”这四种德行。而《象传》强调自强不息,天天行善,根源就在于儒家所了解的人性向善。


在这一集里面,我们学到了自强不息,当然其中也包括了天天健身、天天学习,但重点在于天天行善。要效法天体的运行、天时的发展,不断地行善,这才是《易经》真正的用意。下一集我们会介绍乾卦的六爻,你会看到其中出现了好几条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一集再来介绍。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星詒

    傅老师耳提面命的一点就是人性向善。

  • 天鹰186403151

  • 玉泉岭0

    君子自当强

  • 听友32558407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