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曼学习法7:善于找到争议话题!开启新的学习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费曼学习法,昨天我们说到了,要懂得反思,不断地查漏补缺,反思可以给我们产生新的知识,而且真正的反思要结合实际行动,比如我们在投资中的持续复盘,就是一种反思的过程,在这里面,只关注自己的错误。看看有哪些东西,是自己之前没有考量到的。工作中也是可以的,比如说一个项目结束之后,大家坐在一起,做一些自我检讨。只说自己的问题。是可以让我们拥有这种反思能力的。有助于下一次,把项目做的更好。避免犯一些同样的错误。
有这么几个东西,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格外留神一下,1是相反的数据,或者干脆就是一些错误的数据,最后导致的结果肯定也完全错误,2是逻辑漏洞,比如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经济崩溃论,这其实都是一些片面的逻辑引发的,比如当年有人说原油会在2019年就全面耗尽,这都是建立在当年所探明的储量基础上,得出来的结论。3是过时的知识,有些东西一旦过期,也就没什么用了。比如90年代,大家都在学日本管理,但后来发现,日本的管理方式,严重制约人的创新能力,他只符合工业时代,而不符合互联网科技时代,所以这些知识自然也就没用了。4是相反的权威观点,比如有教授说A,但也有教授说B,就拿投资来说吧,权威观点认为市场是有效的,但也有很多投资大师告诉你,市场是可以战胜的,很多时候,他甚至没那么有效。这都是我们应该仔细思考的。
善于学习的老司机,其实最喜欢的就是争议话题,争议往往意味着智慧,也是我们深度学习的突破口,比如在对比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的时候,中国的考试往往是封闭式问题,也就是会有一个标准答案,这是没有争议的东西,而美国式教育,就总让你写一些开放式的东西,没有标准答案的。其实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后,更贴近美国教育的逻辑,很多东西都是有争议的,都没有标准答案。需要你去抓住那些争议的点,然后层层推推进,抽丝剥茧一样,慢慢的激发自己的思考系统。费曼说,最好的学习,就是我们能从一个问题,找到一个新的问题,他经常告诉自己的学生,什么结论都不要轻易相信,包括现在的教科书,以及他正在讲授的一些知识,这些东西,都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推翻。一个正确的逻辑闭环应该是,从知识出发,经过解构,论证,怀疑,反思,再到新的知识的过程。有时候为了启动这个逻辑闭环,我们需要多角度倾听和学习,比如老齐明明是一个价值投资者,我也愿意找一些做量化的人去交流,我明明是自上而下的逻辑,但也愿意找一些自下而上的人学习。通过这些思想的碰撞之后,你会发现,有些东西其实没有那么明确的分界线,甚至很多道理都是相同的,也能够相互验证。
接下来我们看内容留存率,决定了我们学习的效能,学习是一个底层能力,大家出生的时候,都是啥也不懂得,但几十年之后,人和人的认知水平,却出现了巨大的差异,这就是学习能力的不同造成的结果。身无分文你也可以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豪,如果不会学习,亿万家产也能瞬间败光。所以老天爷很公平,他用学习能力,来调节着财富。你永远无法过上认知以外的生活。
要想提升学习的内容留存率,只有当学习的留存率达到90%以上的时候,才能算是真正的高质量学习,所谓留存率,首先是我记住的知识比例,其次是我理解知识的比例,最后是到底能用到多少。在本书的前面我们也说了,如果你光听老齐说书,那么对不起,你只能留存5%,如果你能把文稿也看了,能留存10%。如果你还能讨论讨论,那么留存率就能提升到50%。如果其他同学有困惑,你能够给别人讲清楚了,那么你的留存率就超过了90%。
作者说,大家要把学习当成常态任务,也就是说,应该把工夫用在平时,真等你需要知识了,再去临时抱佛脚通常是无效的,因为焦虑会让人紧张,当你焦虑感上升的时候,你的学习效率其实是下降的,也就是你越想学好,结果就越学不好。另外,学习要注意产出比,也就是你投入了多少时间,记住了多少东西,理解了多少内容,这个要仔细想清楚,很多人确实也在学习,但是效率低下,总是学了很长时间,但产出格外的低。费曼曾经有过比喻,好比一条鱼,从鱼缸里放出来,却在大海无穷无尽的食物当中饿死了。这也就是说,现在学习的方法越来越多,知识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反而选择恐惧症,不知道该学什么了,最后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啥也没学会。
还有一个误区,不是学的越多,你就效能越高,有人总是信誓旦旦的下决心,我要努力学习了,然后废寝忘食的学了几天,最后往往毫无收获。为什么会这样?就是你在这种心态之下,心浮气躁了,总想一口吃个胖子,结果却连应有的东西也没吃下去。短期大量记忆,这种事,我们在上大学考试之前的一周,都干过,但结果也都明白,基本记忆只能维持半天,考完试就全都忘掉了。那么你用这种方式做日常学习,肯定是没有任何效果的。东西都是填鸭进去的,你没有任何理解,自然也无法对你造成任何改变。
我们讲到过费曼学习法的三个层次,1是回顾和反思,2是简化,输出,运用,3带着知识返回所学的体系当中, 产生新的认知。可见,短期填鸭,你连第一个步骤都做不到。所以这种学习,糊弄老师糊弄考试还可以,千万别再拿来糊弄自己了。
现在短视频和公众号非常多,碎片化的信息充斥我们的生活,那么这个算不算学习呢?其实不算,这些碎片的东西,不成体系,大部分都跟随热点而来,然后夸张的表述,为的就是吸引你的注意,还要故意隐藏一些东西,让你陷入逻辑陷阱,最终把你的思维引入他需要的结论。所以看这些东西,有害无益。大部分时候都是在浪费时间,还经常把你的心态搞坏。特别是做投资的,老齐经常跟小伙伴们说,宁可去看中国足球,也别去看什么财经新闻,财经自媒体,因为他们的结论大部分都不对,你看足球顶多闹心,看财经自媒体,会让你对市场造成误判,最后会赔掉很多的钱。所以大家以后别再假装努力了,你抱着抖音,看很多人讲财经,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学习。
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么几点,1知识的原理,比知识本身对我们更有价值,2探究知识背后的东西,是思维训练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更有价值,3能简化的知识体系,可以让学习简单直接,节省宝贵的时间,但注意这得是你来简化,而不是别人简化好了扔给你的东西。4掌握知识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对所学的领域建立基本概念。5一定要应用于实践。没有实践的东西,你学了再多,他也一文不值。
很多人都跟老齐说过,一年50本书,不够看,希望老齐加内容,加到100本书,但其实这个意义真不大,不是说读书越多,你就能提升越快。实际上,即便是好东西,短时间内吃太多也是会消化不良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边学习边消化,消化的过程,也就是简化的过程。就像你洗菜和择菜一样,要把不需要的部分都剔除出去,只留下有营养的东西。只有把这些配菜都准备好,你才能做出美味的饭菜。就像稻盛和夫讲过的故事,有人问杰克韦尔奇,我听过你太多的演讲了,你还有没有点新东西,而杰克韦尔奇说,是的你都听过了,但我们已经把他做到了。再说回到读书这个事情上,关键其实不在于你读了50本书,还是100本书,而在于你学到了多少,领悟了多少,做到了多少,哪怕你就领悟做到了2-3本书,那么这一年你也是有进步的。怕就怕,啥都听个热闹,好像都有印象,但是听完就全忘了。甚至后来发现,连哪些书听过还是没听过,都想不起来了,那其实你就相当于没听过。因为基本上忘掉了95%以上。所以,老齐给你一个好办法,把你一年看的书的目录找出来,一句话复述,这本书里讲过的核心内容,说的出来,这本书就算读的还行,想不起来,那就重新看吧。连一句话都想不起来,那么这本书就相当于都已经忘记了。明天我们再看看,该如何简化我们的知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