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故事丨家风如月照以炯——“云贵千年夺魁第一人”赵以炯的故事

花溪故事丨家风如月照以炯——“云贵千年夺魁第一人”赵以炯的故事

00:00
10:20

       秀美花溪滋育传奇,欢迎收听《花溪故事》。

       立冬后,天黑得早,加之匪患又起,驮运着盐、茶及布匹的马帮提心吊胆急着往城里投靠,跨河过桥,直到遥遥听到教堂的晚钟,一帮人马才松了口气,青岩城就要到了,终于可用些热乎的卤猪蹄、米酒,好好歇脚,想到此,不由得又加快了步子。斜阳刚堕,进得城来,灯火下人群聚集处,一个身着玄色布衣的人大声宣告,“咸丰四年(1854),青岩城,终究土城变作石城,避开流寇匪患,百姓可得更多安心”,难怪识途的老马和同行的人儿进城前就嗅出了一丝陌生,现仔细一瞧,城门上多了个城楼,再仔细一瞧,早前的土城墙变成筑有敌楼、垛口、炮台的石城墙。嘣!一只忽然炸响的鞭炮把马儿吓了一跳,“青岩城为朝廷省下近半数银两,此乃全体兵勇与父老乡亲的一项壮举”,原来这发言者是早就闻名的团练赵国澍,“历经鸦片战争,我辈当更加自力自强,勤于劳作,育新教子,壮我大清”,众人欢呼,鞭炮齐鸣,马铃乱晃。彼年28岁的赵国澍尚不知道,3年后出生的儿子赵以炯将会是云贵千年科举以来“以状元夺魁天下”第一人,是“公车上书”的主要推动者,大耀赵家门楣,亦不能料想同治二年(1863)自己不幸阵亡,养育六个儿女的重任全数落在遗孀陈氏(赵三太)肩上。

今日青岩


        赵三太来自书香世家,自知“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有一日,忙于农作的赵三太听说赵以炯散学归来,并不温习功课,而是与堂侄等一伙不学无术的大孩子混在一起,多少有些担心。夜幕四合时,大门开了,边纺线边等儿子归来的赵三太问他到哪里耍去了。

       “今日,与堂侄几个去爬山了。”

       “都做了些什么?”

       “采了些中药,防风、川穹、当归、细辛这些,前几日,见母亲腰痛难耐,孩儿便去问了药铺罗掌柜,说这几味药泡酒便可缓解……”

      赵三太停下织机,心里甚是欣慰,一个8岁的孩童已然懂得敬爱母亲,实属难得。

      “娘,这里还有几株刺梨,孩儿还为其赋诗一首。”

      “哦?快读来听听!”

       “生在山间不入盆,擅妍不肯进朱门。却和龙井酿成酒,贡上唐朝承圣恩。”

       “却和龙井酿成酒……贡上唐朝承圣恩……”

       听到此处,赵三太彻底放心了,她知道这孩子秉性忠直,并不会轻易学坏,且有为国效力之心,更是欣喜。


赵以炯画像


       某年,青岩大旱,赵三太把赵以炯和四弟赵以煃一起叫到门口,每人发一把铁锹,让他们各挖一口井。两兄弟一左一右开始挖,挖了很久,终于从地下涌出井水。赵以炯的井挖得更深,井水也更高些,弟弟则因为挖井时马虎行事,井水较浅。赵三太看了看两口井,并未多言。直到某日,在外求学的弟弟赵以煃忽然回家,在檐下织布的赵三太诧异地询问,“以煃,怎么才去数日便回来了?”

       “孩儿想家便回来了。”

      赵三太顺手摸起剪刀,朝着已经织好布匹剪去,然后说,“棉线虽细,但用心坚持,线可聚成缕,缕可累成寸,寸可积作尺。君子求学,执着有恒心有毅力,孜孜不倦方能有所成,若半途而废,与剪断这布匹有何两样?”

       赵以煃听后顿觉惭愧,后又出门游学,过了数年才回家。


赵以炯故居


      寒来暑往,寒窗苦读,会试日期悄然逼近。

      这一日,以炯兄弟在树下温书,一条大白莽蛇向他们奔来,二人大惊,定睛看时,却不见了大白莽蛇。以煃遂向以炯道,“莫非这便是天意?兄长必定中得魁首!”光绪十二年(1886),赵以炯和赵以煃进京参加会试,结果兄弟二人双双高中进士。赵以炯在保和殿参加殿试时,光绪帝出上联:“东津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能为摘星汉?”赵以炯对下联:“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愿作探花郎。”此联对仗工整贴切,久久盛传。在殿试中赵以炯获丙戌科第一甲第一名,大魁天下,成为文状元。赵以炯中状元后,震惊天下,为云贵科举夺魁第一人,仕子交相喜庆。回乡之后,云贵两省赵氏族人聚族而居的族人,大多收到了状元喜报和喜帖,到赵府庆功贺喜。

赵以炯书法:文质相合济以学问,洁清自守造于明


      光绪十三年(1887)仲秋,太后突然召见赵以炯,意为其作媒,他则以家已有糟糠不敢欺君婉言谢绝。光绪皇帝结婚大典之日,赵以炯和福建的王仁川为礼傧相。可清朝,状元顶戴的帽珠是白色水晶所制,与喜庆的婚礼气氛极不协调,慈禧便下令将赵、王两状元的顶珠换成红色水晶顶珠。这一换,赵、王两人便成了清朝戴红色顶珠的状元了,赵以炯成了仅有的两位“红顶状元”之一。

      中了状元的赵以炯被授职为翰林院编修。光绪十四年(1888)出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光绪十七年(1891)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赵以炯任广西提督学政及顺天乡试同考官期间,内忧外患频频,国势衰弱,中法、中日战争等爆发,国内思潮迭荡起伏,派系纷争交织,帝党派主战,慈禧派主和,作为帝党派的干臣,参与幕后策划和推动,才会有“公车上书”中广西举人参与最多99人,贵州97人,四川87人,基本上是公车上书人数的近半数,可见在西南仕子中的思想文化影响。

布上油画《公车上书》(罗奇


       光绪二十四年(1898)百日维新失败,两年后,赵以炯以母亲病故需回老家守孝为由,辞去官职回青岩讲学、办学, 启蒙后进才俊,传播新思想,以图救国强国。

      这一日课后,赵以炯独自一人来到弓腰寨后山,见当年一坡刺梨又结果实,便在心中暗成一首《刺梨叹》:

       桃李不言自成蹊,道旁丰李为人弃。龙井酿酒与刺梨,苦馀回甘当希冀。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50岁的赵以炯病逝,长眠于故土青岩。

今日青岩


      青岩长青,状元长在。如今,只消沿着光亮的青石小径委婉前行,你便到了古朴宁静的赵以炯故居,一砖一瓦,沉寂精致,偶有些慕名来的小游客,欢乐地喝上两口状元泉,图个金榜题名的好彩头。若继续在这时光古镇里游走,依山势而立的民居错落,又有邓颖超母亲的暂居地、周总理父亲周懋成的暂居地等等。

      回头看看,这青岩古镇,真如赵以炯的一生一般,见证过烈火烹油的繁花似锦,也经历过失意艰难的举步维艰,矗立数百年依然不改岩石本色,最终在时光中留下它包容接纳、恬淡疏朗的挺拔身影,让身在其中的人感受到600年人文积奠的宽厚与安宁。

      秀美花溪生生不已,《花溪故事》,未完待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60205smnk

    为何语速如此快…

    尹春来2018 回复 @1860205smnk: 确实,应该再缓点。可能一个人的一生在十分钟讲完,太急促了。

  • 花雨1024

    去过青岩赵以炯的故居,可惜没喝那个泉水

  • 听友280996717

    以当时的师资力量,云贵出个状元真心难!!!

  • 听友322898743

    论一个好母亲的重要性!

  • 听友377441807

    00:29我可以说我听到这里饿了吗?

  • 听友377301514

    青岩古镇居然与故宫同岁!

  • 1863958xynl

    云贵千年夺魁第一人,省博有他的真迹,字真的好。

  • 芋圆啵啵酷盖

    想起青岩,就先想到是猪脚,羞愧~

  • 卖丸子的小姑娘

    打卡

  • 听友377299637

    古镇人文荟萃,有机会一定要去感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