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丨《音乐神童加工厂》:精英小提琴手的成长奥秘,揭露英才教育背后的运作机制

社科丨《音乐神童加工厂》:精英小提琴手的成长奥秘,揭露英才教育背后的运作机制

00:00
28:41

一本书揭开精英小提琴手的成长奥秘,揭露英才教育背后的运作机制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喜马讲书”重金招募撰稿人,详情点击进入>>>


精华笔记 


本书将为你揭开精英小提琴手的成长奥秘,以及隐藏在英才教育背后的运作机制。


作者将小提琴演奏家20年左右的教育培养时间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由家长主导的儿童阶段,一般是从孩子四五岁到十一二岁。


小提琴界有这样一个共识:一旦初学年龄超过九岁,琴童成为精英小提琴家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学琴年龄太早,问题就来了。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一个人帮他理解乐理知识和技巧,完成日复一日的枯燥练习。这个陪练的角色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家长身上。


所以在第一阶段,形成了一个老师、家长和孩子三方互动的关系。表面上看是老师在教学生,但实际上是老师在教家长,然后家长再回家教孩子。老师和学生合作达到一定程度后,两者就不再只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交流。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孩子受到老师的青睐,得到老师更多的指点,以及将来能够在老师的提携之下进入音乐精英的关系网络。


本身就是音乐家的这一类家长在这个阶段具有明显优势。音乐家家长深深了解音乐精英关系网络中的规则,他们比其他普通家长更早了解一个好老师,就代表着一个有力的人际关系网,所以他们会在孩子的小提琴教育还没有开始前,就考虑如何让孩子将来顺利进入音乐精英关系网络。


除了维系和老师的良好关系,父母在金钱上的投入在这一阶段也已经开始了。家长不仅要支付老师的学费,还包括参加音乐会、各类大赛的报名费,以及购琴的费用,每一项费用都要价不菲。除了金钱,时间上的投入也同样考验着父母。不少琴童的父母选择由一方全职在家陪孩子练琴。


第二个阶段,由老师主导的青少年阶段,一般是十二三岁到十八九岁。


在这一阶段,家长逐渐退出,不再旁听孩子的独奏课,也不再监督孩子练琴,学生和老师建立了一对一的积极合作关系:老师直接指点学生,学生自主安排练琴。

老师的重要性在这个阶段体现得越发明显。因为随着学生水平的提升,他将获得更多的参加比赛和音乐会的机会。要想在比赛中获得名次,在重量级的音乐会上露脸,那就必须依靠老师和他的关系网络的支持。如果学生没有加入到这些人际网络中,那他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为什么这么说呢?以小提琴手最常参加的国际大赛为例,这中间的门道就足以体现音乐精英世界复杂的人情和利益纠葛。


首先,要想进入决赛,你就必须参加评委的大师班,而且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评委的班,你最好都得上。因为在比赛中,评委不会给自己毫不了解的选手投票。如果你演奏得不好,自然就不用说了,如果你演奏得非常出色,那对他的学生可能就是威胁。但你若提前上了评委的大师班,他和你一对一地把你比赛的曲子过了好几遍,他实际上已经完整地考察了你的水平。


其次,在比赛中,评委的喜好非常重要。在比赛前或许你已经打磨一首曲子将近一年,但如果你在评委的大师班接受指导时,评委出于自己的喜好要求你改变演绎方式,你也必须照做。


第三,能否获得好名次,参赛者演奏质量的高低只构成部分标准,最终结果如何取决于评委内部的权力关系,以及评委的协调能力。


所以有资深人士说,小提琴比赛没办法做成博彩活动,因为你只要分析往届比赛优胜者的名单,就可以确认出这一届谁会得奖,谁不会。


说到这里,其实第二阶段学生的任务就很明确了,主要是两点:第一,找到名师;第二,获得名师的青睐,并进入名师的关系网络。


去哪里寻找名师呢?通过赛前不定期举办的大师班获得名师的认可,继而成为名师常规独奏班的固定学生,就是学生寻找名师的契机。


找到了名师,又怎样获得名师的青睐呢?一个老师一般有10~20个学生,但是其中只有1~3个学生会成为老师真正的宠儿,老师会对这几个爱徒倾其所有。


要想获得老师的青睐,学生要满足以下三点:


首先,学生的演奏技术要过关。因为大师不屑于修正学生的技术问题,他们只会关心对乐曲的精致演绎和对音乐表达的细致打磨。


其次,学生在态度上要顺从,更要自信。顺从是指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改进演绎方式,而自信则是能对老师的要求迅速做出反应。


第三,在性格上,要和名师的个性相融合。老师一方面希望学生有个性,这样才能在舞台上有更独特鲜明的表现,他们会认为没有个性的学生会让演奏平淡无奇,会使观众昏昏欲睡。但另一方面,老师又不希望学生太有性格。


当学生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小提琴独奏者,能够独当一面时,就到了第三个阶段,由小提琴独奏者自己主导的阶段。


这个阶段小提琴独奏者最重要的任务是以自己的名义,构建自己的人际网络,融入到音乐精英世界中去。


这一阶段,他们会逐渐从老师那里脱离出来,由原来一对一指导的积极合作,变成偶尔见面沟通的消极合作。 他们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互相成就”。


在这个阶段,小提琴独奏者还会寻找新的老师,目的是为了搭建更广阔的人脉。


小提琴独奏者还要学会维护与其他一些重要角色的关系,这些人对他们将来的独奏生涯都非常重要。


第一个重要角色是钢琴伴奏师,因为大量的小提琴演奏需要和钢琴一起完成。双方不仅要在演奏方式上相契合,还要能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


第二个重要的角色是乐队指挥。小提琴独奏者在表演时,有时需要有交响乐队配合,而乐队指挥是一个交响乐队的灵魂,只有通过乐队指挥的引导,年轻的小提琴独奏者才能掌握与乐队合作的技巧。


第三个重要的角色是顶级小提琴的拥有者。一把小提琴好不好,决定了它的音色好不好,而一把顶级小提琴可能价值上千万,这是很多人无法负担的。所以小提琴独奏者需要维护的重要角色中,就少不了顶级小提琴的拥有者。


另外,像录音师可以帮助小提琴独奏者录制一张完美的唱片去参赛,作曲家可以写一首好曲子给他们演奏,这些关系都需要小提琴独奏者花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去维护。


这个阶段小提琴独奏者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参加国际大赛。他们需要通过国际大赛增加自身的知名度,让我们刚刚提到的大师、乐队指挥、顶级小提琴的拥有者注意到他,愿意接纳他进圈子。


然而,即便有了这些积累,完成了20年的音乐精英教育,最后能成功站上独奏舞台的人依旧寥寥无几。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人因为在竞争中失败,或因为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又或因为始终无法得到精英圈层的认可而退场。他们有的成了小提琴教师,有的在某个交响乐团担任小提琴手,还有的则彻底放弃了小提琴事业,改行去做其他工作。



书           名:音乐神童加工厂

作           者:伊莎贝拉•瓦格纳

主   讲    人:星彤

主讲人简介:典型IT男,闲时爱看书。

主           播:路琨

策 划  编 辑:左宓

总    编    辑:徐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Lovie88

    这样看来名气较高的大师基本统治江湖了。我女儿从小在乐队拉小提琴,这么多年一直有私教但没有给她找名师,一直以为她自己努力练习就行,哪里知道里面有这么多的门道。

    叶古0 回复 @Lovie88: 哈哈

  • 桥边的红药啊

    什么艺术,都是生意罢了

  • luyido

    这是艺术更是人情世故

  • 小丹_壹佳剧社

    好一个小提琴名利场。

  • 75919

    此书带给我们的最大的感悟是,有人的的地方就有江湖。中国人民深谙此理,只是没有想到外国的艺术家们也难以脱俗。

  • 三儿_牧声志合

    突然就不浪漫了

  • 婷婷美的

    通过好老师进入精英关系网络,大师是不会为琴童启蒙的,出身音乐家,时间精力投入,维系老师关系,费用巨大,父母中一人全职,依靠老师,学派,大师提携最重要,比技艺更重要,威胁或者发挥,评委喜好,名次,取决于评委,看名单就知道谁会得奖,潜规则,不公平都是公开的,名师宠儿倾其所有,学生要满足技术过关,态度顺从,自信,性格上和名师相融合,契合,不能从名师高的跳更低的,自己的名字,脱离出来,与老师互相成就,维护关系,伴奏师找到契合,乐队指挥,好的顶级小提琴,录音师,参加大赛,竞争中失败等或放弃

  • 泽弦ak

    一把小提琴手练成都有这么多门道,可见社会底层人向上跃迁无不具有众多阻力

  • 獭宝儿otter

    所以普通人家给孩子报个二百块一节课一周一次的培训班学琴根本没戏,不要怪孩子不够刻苦…

  • JeanGe1003

    腐朽的小提琴精英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