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怎么去世的
曾国藩后来镇压了太平天国,被清王朝封为候爵。后来又做了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可以说是位极人臣。
但是曾国藩晚年啊,心情是经常非常不好。
他曾经在家书中对弟弟曾国潢说:
诸事棘手,焦灼之际,未尝不思遁入眼闭箱子之中,昂然甘寝,万事不视,或比今日人世差觉快乐。
眼闭箱子,就是棺材。就是说,在公务难以处理,心情焦灼的时候,我经常想早点跑到棺材里,往那一躺,理直气壮地睡大觉,再也不用醒过来了,这样,比活着,那要快乐多了。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大清王朝的状况,让他非常失望。曾国藩早年立下内圣外王之宏愿,并为此辛苦奋斗了一生。然而到了垂暮之年,他才猛然发现用尽一生精力换来的“同治中兴”,不过是一片虚假繁荣。大清朝啊,是扶不起的阿斗。虽然挨了无数次的打,摔了很多跟头,可是官场中,还是贪官遍地,不思振作。朝廷上,慈禧太后把持朝政,用的也没几个正人君子。特别是天津教案,既让曾国藩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击,也让曾国藩发现,大清朝的灾难还没有完,看这个架势,以后还得和外边继续得打仗,关键是你还打不赢,还得割地赔款。曾国藩的预见能力是很强的。
晚年曾国藩经常和身边的秘书赵烈文谈起清朝的前途,他说:“京城水泉皆枯,御河断流,朝无君子,人事偾fèn乱,恐非能久之道。”“吾日夜望死,忧见宗社之陨。”
就是说,北京城这几年,泉水都枯竭了,连御河都断流了。这不是好兆头。而且朝中没有多少正人君子,人事安排一塌糊涂。我看,坚持不了几年了。我天天想着早点死掉,不想亲眼看到我为之奋斗了一生的这个王朝在我眼前灭亡。
所以到了晚年,曾国藩对于自己这一生飞蛾扑火式的努力感觉非常失望。
当然,失望归失望,曾国藩对于工作,从生到死,都是认真负责的。
曾国藩晚年身体非常不好,其实不光是晚年身体不好,曾国藩这个人,一辈子身体都不太好。
我们看曾国藩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六日日记,发现年仅三十二周岁的他竟然出现了脑血管疾病的前兆:
陪客,坐不安席,若舌比平时较短者,屈伸转旋俱不适。
感觉舌头比平时短,说话不灵,这已经是脑血管有问题的证明。多年后曾国藩中风的时候病症与此非常相像。
中年之后,曾国藩又更增添了许多新的疾病,比如脾胃不好、涨肚、牙痛、腹痛、多汗、咳痰、腰痛、脚肿、眩晕、疝气、肝病……我们看他的日记,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病痛之中。
所以我们说,曾国藩的身体是非常不好的。以这样的身体禀赋,去承担创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治理国家的重任,结果是什么呢?当然是透支,早衰。曾国藩经常说,自己太早衰了。道光二十二年,也就是才三十二岁时,他就说自己:“精神易乏,如五十岁人,良可恨也。”我太容易疲劳了,三十岁出头,感觉像五十多岁了。那么咸丰八年,四十八岁,快五十时,曾国藩感觉怎么样呢?感叹自己的身体如同七十多岁的人:
眼花而疼,足软若不能立者,说话若不能高声者,衰惫之状,如七十许人。
眼花,看不清东西,而且还很疼。脚软,站不住,说话也不能大声,所以自己感觉自己像七十多岁的人。
又后来,同治九年,当直隶总督的时候,因为看文件过多,一目失明,“右目忽盲”,另一只眼睛视力也不多了。“左目亦复昏蒙”。这对曾国藩精神影响也更大。
身体这么不好,曾国藩是怎么做的呢?他的做法是,全力以赴,从不顾惜自己的身体。我们看曾国藩日记,从青年到老年,曾国藩这个人,几乎没给自己放过假。每天都在不停地工作,学习,每天都把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所以我们说,人的潜力是很大的,同样的一个人,如果一生浑浑噩噩,养尊处优,可能什么事都做不出来。但是如果遇到了什么特殊的情境,遇到了强大的压力或者刺激,他迸发出的能量,做出的大事,可能是所有的人都想像不到的。也就是说,上天赋予我们的能量,我们可能一生调动百分之五,也可能是百分之九十五。关键是你如何调动、激励自己。那么,曾国藩把自己的潜力调动了多少呢?调动了百分之一百二。到了晚年,曾国藩仍然尽职尽责地为国家工作,一点也不偷懒,确实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坚持每天除处理公事外,都要读一点书。有时眼睛实在不行,就闭目默诵一段古书。如同治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本是除夕之夜,他在晚上还要闭目背诵《论语》。
那么曾国藩晚年唯一的一点享受,是在新修复的两江总督署中逛逛花园,登登高楼。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下午五点,曾国藩结束了一天辛苦的办公,到西花园散步。“花园甚大,满园走遍后,尚欲登楼,以楼工程未毕而止。”花园很大,他把花园都走遍了,还想登楼一望。后来因为这个楼上正在施工,才没上去。
但是可能是因为走得太久,累着了,出事了。他走着走着,突然脚步不稳,身子向一旁一歪。原来,是突发脑溢血。陪同他散步的儿子曾纪泽忙着问他:“纳履未安耶?”就是说,鞋是不是没穿好?脱下来重新穿一下吧。曾国藩说:“吾觉足麻也”。不是,我觉得脚麻。曾纪泽一听,赶紧跟随从一起,将曾国藩扶住,夹着他就往屋里走。走了几步,曾国藩“渐不能行,即以抽搐”。走不了路了,而且浑身抽搐。曾纪泽赶紧叫人搬来一把椅子,把曾国藩抬到椅子,抬回屋里,请大夫来治。大夫还没来,曾国藩就与世长辞了,终年六十一岁。
那么,曾国藩身后,留没留下什么遗产呢?
对于自己的这个棺材本儿,曾国藩是有过打算的。他存了一万多两银子的养廉银,作为以后的养老之资,“余罢官后或取作终老之资,已极丰裕矣”。
就是说,曾国藩给自己积攒了一万多两银子,打算退休以后,就靠它生活,用它来养老送终。
不过还没等到退休,他就去世了。那么这笔他自以为“极丰裕”的养老钱,事实证明并不经花。
曾国藩生前曾经立过遗嘱中,在遗嘱当中呢他特别嘱咐丧事要简办,不可收礼:“余若长逝,概不收礼。”一文钱的礼也不收。
然而,一品大员、中兴元老的丧事,毕竟要办得体面风光一些,所以这个葬礼规模很大,前后花了将近一万两白银。曾纪泽遵从父亲的遗嘱,坚持“不受奠分”,包括李鸿章送的两千两白银他都没有收。所以曾国藩生平的积蓄,在这个丧事上,花去了一大半。
曾国藩去世之后,老曾家就断绝了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所以曾国藩去世后第五年,他的小儿子曾纪鸿家里,有人病重,但是已经看不起病了。后来左宗棠听到这个情况,感觉很难过,就送了曾纪鸿三百两银子。左宗棠还在家书中提到这个事,他说:“以中兴元老之子,而不免饥困,可以见文正之清节足为后世法矣。”
以曾国藩这样的身份地位,死后他的孩子还不免陷于穷困之中,可见曾国藩确实是一个清官,值得后人效法。
曾国藩去世之后,李鸿章向朝廷写的汇报此事的奏折当中有这样一段:
其本身清俭,一如寒素。未尝置屋一廛[chán],增田一区。
就是说,曾国藩虽然位极人臣,但是生活上和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没什么区别。没给自己盖一间房,卖一亩地。
这种叙述,应该说是基本符合事实的。
我们通过家书解读曾国藩,至此就全部讲完了。那么,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曾国藩的一生。
曾国藩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个人努力,把自己从一个非常笨拙的人,变成了一个非常高明、非常有本领的人。
曾国藩这一生,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说立功,他以一介书生起家,创建军队,统率群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使大清王朝的生命又延续了六十年,其功不可谓不大。他开启了洋务运动,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立言,他留下了曾国藩家书为代表的非常有价值的著作。说到立德,他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与他同时代的杰出人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无不对他推崇倍至,甚至五十年后相继主宰了中国的两个大人物,蒋介石和毛泽东,也不约而同地把他当做过自己的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成功,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曾国藩一生功业都是在传统文化的支撑下完成的。以天下为已任的强烈使命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志向,民胞物与的博大胸怀是支撑曾国藩在艰难困苦中奋力挣挫的精神动力。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反身而诚的认知传统又使他能够从前人,从他人,从自身,学到智慧和经验,应对复杂的世事。至诚待天、忠恕对人的道德准则,使得他能为人磊落,不为低级趣味所纠缠,终成大业。
曾国藩身上的儒学精神,是有活力,有弹性,有容纳力的,和那些愚顽浅薄的腐儒不同。他说的最有名的话是“不说大话,不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所以,在满清士大夫中,他这个理学名家是第一个对洋人平等相待的人。他主张对洋人的交往中也一样要贯彻诚信原则。他首倡使用西式兵器,并兴起洋务运动,派学生出国留学,在当时的气氛之下,没有大眼光大见识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
曾国藩做官非常成功,他善于进退,在剿灭太平军之后,功名事业如日中天,这时他却能极度冷静,在大盛之中察觉大衰的先机,采取果断手段,裁撤自己的权力之本---也就是湘军。他一生出将入相,没有大的跌挫,在传统官场上象他这样成功者并不多见。
曾国藩家庭生活也很成功,他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对于儿女,他既慈爱又严格,能够尊重孩子人格,教育孩子总以鼓励为主,没有一般传统家长那种居高临下的不平等作风。曾氏家族数代以来,直到今天,依然人才倍出,这和他树立的良好家风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他被誉为“古今完人”。
曾国藩的这些经历,给我们这些生活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中的人,提供了一些非常现实的处事上的经验和借鉴。希望我讲的这些,能对大家在事业的发展中能有所启发。
听完张宏杰老师讲的曾国藩,觉得曾国藩就是一个和自己有点像、和父亲有点像的人。 千年来,国人喜欢造神,也喜欢毁神。古代,皇帝就是神,现代,也有不少神。 曾国藩的一生,诠释了人生就是修行、红尘即道场。我们每个人都在路上,而曾国藩就是在路上的标本、示范。
谢谢老师,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希望以后能运用到生活当中
命不错了,年过半百,不算夭折,上午能视事,黄昏已逝世,没有多少痛苦,也没有缠绵病榻受到屈辱,令人羡慕。
搖滾冇用 回复 @百万向荣: 过了60甲子就不算夭折
感谢张宏杰老师的解读,感慨
张老师点评播讲的曾国藩家书节目听完了,每一集都好听,受益匪浅,不但更深入了解曾国藩一生为人为官之道,而且在张老师全面解读其家书的基础上也引发我对人生处事方式家教方法等多方面的思考。并且对清朝与曾国藩相关的历史事件更多了解了。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秀节目。我都是放慢速度听的,感觉慢四分之一听更舒服。
王小乙336 回复 @格格恶魔: 跟曾先生学,有味道的材料不用看,用听的,还能爱护目力
我是张老师的读者,也是听众!感谢张老师的这么多作品,让我这个理工男学到了很多。曾国藩的各个方面都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学习和实践的,无论是自我管理,家庭教育,工作事业,人际交往等等等等,每个人都会有所裨益!
一战上岸哦 回复 @独孤大熊猫: 共勉!
一口气听完张老师的讲解,内心澎湃,极为震撼,反思自身,诸多毛病,尤其欠缺自律有恒。遂以曾公为精神领袖,从此脚踏实地,勤奋刻苦,自立自强,改变命运!
讲的太好了。
感谢张老师的解读,从中受益匪浅!
导师你好,听到你的声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