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概
1958 年7月,陈寅恪以“辱不能忍”的决绝态度,毅然致书中大校长,提出两点要求:
一、坚决不再开课,以免“贻误青年”。
二、马上办理退休手续,搬出学校校园,以不见为净,不闻为安,自躲一处著书立说,以不见不闻了却残生。
经过交涉,搬家未能如愿,仍住中大校园东南区康乐园一号楼,但不再开课。自此,陈寅恪与持续了三十二年传道、授业、解惑的讲台生涯告别,而自开设新课之后讲了大半部的《元白诗证史》就此中辍。
自此,陈寅恪的身影在中山大学师生的视线内淡出,同时在整个中国大陆史坛上隐去。归隐后的陈寅恪用尽残年最后力气,专注于《论再生缘》的修订与对明末名妓柳如是的研究与撰著,为他的名山大业开启了生命中最后一道灿烂的风景。
金这种背叛师门、欺师灭祖之辈,自古至今,都是遭人唾弃的,是学术界的败类~
大师远去 再无大师!
那个是非不分的时代,大师的遭遇如此见怪不怪了
他的那个学生真是王八犊子
郭沫若真小人也。为自己上学时学过他的课文感到羞耻。
郭沫若也是一文化流氓
tpqq远飞的大雁 回复 @AM七号私品: 同意
什么样的社会环境造就这样的败类?
郭,假学者,伪君子,真小人!
姓郭的HD连给陈寅恪提鞋都不配
郭沫若就是一个跳梁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