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故事丨戴安澜:战火1942,寄往花溪的“特殊”家书

花溪故事丨戴安澜:战火1942,寄往花溪的“特殊”家书

00:00
09:57

秀美花溪,经典传奇,欢迎收听《花溪故事》。


        东方既白。贵阳花溪蟠龙山下,有人缓缓地踱着步子,一只红嘴蓝鹊忽然被惊飞,他扬起头看着鸟的去向,哑然一笑,偶尔解开的愁眉让零散的安闲有了光。太阳冒了头,他赶在孩子们起床前回家,带他们习字。


       这是1941年,昆仑关战役之后,负伤的戴安澜师长难得的修养时光。当时他率部迁驻贵州安顺,夫人王荷馨也带孩子从广西全州迁入贵阳。戎马劳顿的戴安澜终于可与家人团聚,常到花溪小住,期间留下不少欢笑。


戴安澜全家合影(前排依次为:澄东,靖东,藩篱,复东)


       宁静在战火纷扬的时代只是片羽吉光,同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次大战进入决定性阶段。23日,日机突然空袭仰光,迅速拉开侵缅的序幕。


       频传的消息,升温的战情,一次次让团聚中的戴安澜眉头紧锁。要知道,“七七”事变以后,中国抗战后方所需的各种战略和民用物资,包括全部的汽油、煤油、柴油、橡胶、汽车配件和90%的药品、钢材、棉纱、白糖、纸张,都须从西方进口。一旦日本人控制了滇缅公路,最直接的后果便是中国失去同外部世界唯一的联系通道,而现存的战略物资仅够维持3个月。且报纸上说英国军队在东南亚节节败退,这不仅助长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还可能使中国的大后方彻底暴露。危急时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奉命率部远征缅甸。出发之前,他继续将妻子及三儿一女安顿在贵阳花溪镇,时间是在1942年初。


戴安澜手书


       由于英方的犹豫不决、反反复复,中国远征军迟迟未能入缅作战。200师全体官兵只好暂时驻扎云南保山,在戴安澜指挥下加紧军事训练,加强纪律教育。


        2月27日,日寇急速推进到距仰光107里处,英军突感形势危急。于是,赶忙请求中国军队火速入缅。虽然已经贻误了战机,中国还是以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编成远征军向缅甸进发。中路作战的第5军,既要抵御正面之敌,又要策应东西两路,任务最为艰巨。


        3月6日,戴安澜率部从云南迤西深入同古,孤军迎敌。戴军浴血奋战12个昼夜,日军尸横四郊,遗尸五千以上,戴军救出了英军战车团,同时也救出了事后在意大利战场上颇为著名的哈罗德·亚历山大少将。


       同古大战期间,纷飞战火之中,一旦有家信往来,戴安澜总要细心地问一问子女的情况,从各个方面叮嘱。“我在这作战期间,常挂念的,是祖母的健康,靖儿的病况。”“篱儿要买皮鞋,是不成问题,现在还在打仗,无市场可买,稍迟再买回来给你们。”


戴安澜相关纪录片(引自央视)


       321日,经过一整天的鏖战,戴安澜发现日军不断增兵,并配属重武器。他感到大战已临眉睫,而援军不至,戴安澜准备战死同古。他脸色严肃,给各团团长打电话,表明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放下电话,他就坐在小桌前,给妻子写遗嘱。


亲爱的荷馨:

        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东瓜即同古城),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端公即为戴安澜叔祖父戴端甫,知名爱国人士。戴安澜人生道路引路人。228日,端公于广西全州病逝,戴安澜因奉命远征,未能亲临送葬。)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篱、澄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几年,即可有福,自有出头之日矣。望勿以我为念,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生活费用,可与志川、子模、尔奎三人洽取,因为他们经手,我亦不知,想他们必能本诸良心,以不负我也。

                       安澜

               民国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戴安澜寄往花溪的“特殊”家书


        此后,战事愈发惨烈。英驻缅空军被全面摧毁,中国志愿空军也从未出现,日本空军得以肆无忌惮地猛炸同古城。


        在414日最后一封信即给夫人的信中,戴安澜写道“母亲身体想必健康!孩子们想必安好,你一定也是好的,我是这样的相信着。”“贵阳生活程度,现在如何?东儿读书,是否努力;靖儿咳病,是否痊愈,望即告我!”


        518日,戴军遭到日军56团伏击。混战中,戴安澜不幸被流弹打入腹部,他手压腹部继续指挥战斗。正当直捣重镇腊戍时,国内传来云南龙陵被日军占领的消息。戴安澜只好命令部队兼程回国救援。然而途中粮食医药匮乏,26日下午,戴安澜因创口大发,牺牲于缅境之毛邦村,时年38岁。


一代抗日名将戴安澜

        7月14日,戴安澜遗体运抵昆明,昆明人悲恸,各界十里郊迎。27日,灵柩运抵贵阳,从头桥入城,沿路两旁摆满了香案,灵榇过处,鞭炮声起,千万人含着热泪,注视着披放在灵柩上的三件斑斑血迹的血衣。灵榇最后停放在民众教育馆广场正中司令台上,两侧悬挂着吴鼎昌挽联。戴安澜公子复东寄读的花溪清华中学送去挽联,联曰:“报国未移时,惊悉将军遽殉国,命名诚有数,管教公子定覆东”。戴夫人于万人追悼会上,含泪书联酬夫,联曰:“国难未纾家难续,我忽强肩巨责,应如何勤持二老,教抚孤儿。”“天道无凭世道衰,君斯壮烈成仁,已侥幸薄取勋名,略酬素志”。公祭后,灵榇借厝花溪公园清晖楼。花溪各界设灵堂公祭。


        30日,戴安澜灵柩起程赴桂,厝全州香山寺内。1944年,日寇由湘桂路直下,形势危逼,安澜职业学校遂将骨灰转由桂林、柳州、独山、都匀回至贵阳。日寇独山退兵后,王何馨女士及胞弟戴子庄先生与当局共同商议,择山明水秀之花溪公园内葫芦坡为安葬之地。将军英灵得息花溪山水之间。


       1946年9月,王何馨女士举家东归,第二年迁柩返归故里,移柩时,花溪人恋恋不舍,要求保留衣冠墓。于是,原贵筑县县长唐棣在征得戴夫人同意后,就原葬地营造了衣冠墓,以供后人瞻仰。


        195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将军为烈士,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国防部长联名送了挽联。戴将军衣冠墓一直保留至今并重新扩建。


花溪公园内,被周恩来誉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的抗日名将戴安澜的衣冠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何仕凤

    我们的国家强大,就不用惧怕列强

  • 听友332646836

    难得的将才、淡泊名利的君子、伟大的民族英雄戴安澜将军!

  • 卖丸子的小姑娘

    打卡

  • 卖丸子的小姑娘

    打卡

  • 卖丸子的小姑娘

    打卡

  • 一个圆tuotuo呀

    如何做人的道理,戴将军已经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