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 46 谁说大学教授就一定不是民科?

Epi. 46 谁说大学教授就一定不是民科?

00:00
43:35


几个月前有两则科普界的新闻,一是科学松鼠会等科普媒体的退圈风波,二是燕山大学教授李子丰的“推翻相对论”观点被报送河北省科学技术奖。这两件事都有很强的荒诞色彩。好事之徒色刷找来了去德国攻读理论物理硕士的计算器,和去美国攻读天体物理博士的测量员(两个非常scientific的代号),想知道在自然科学的学徒眼中,么搞科普才能不翻车


欢迎关注公众号“Ask 100”查看文本内容,并加入社群与我们互动。


「02:28」科学界的研究和网络热点的交集并不常见,尤其是科学松鼠会一事,似乎打破了科普和现实政治关系不大的普遍认知。对这件事,两位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04:43」你们怎么定义“科普”?


「07:31」两位有没有接触过令你们印象深刻的科普作品呢?


「08:38」那我们在这里可能需要再来定义一下,什么是科学精神?


「09:43」我去搜了一下测量员提到的第一推动丛书,发现它18 年的时候再版了。再版之后的封面设计得很好看,引起了我的注意。如果说测量员是觉得丛书内容的选取吸引了他的注意,那么对我来说,我对这个领域并不是很熟悉,但由于它的装帧设计很好看,我也被它吸引了,进而我再去了解它的内容,可能就会对内容也产生兴趣。


「14:40」如果我们空谈科学精神的话,听上去还是有点抽象。具体来说,你们觉得可以怎么样把科学精神更好地传播出去呢?


「15:50」想起前几天阅读中科院物理所一个知乎回答时遇到的困难。那个回答发布了好几天了,但是关注者寥寥无几,我当时就怀着好奇心去通篇阅读了整个回答。然而要想理解它在讲什么,应该需要一定的先备知识,而由于我并不具备,到最后也没读明白。

「18:20」“学着像科学工作者那样思考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口号。它可以作为一个自我激励的准则,但是很难指望每一个人都实时以此来鞭策警醒自己。你们觉得科普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中有什么办法帮助公众去培养科学精神吗?

「22:20」(笑)刚刚大家讨论到民科,之前科学松鼠会事件之中去攻击他们的网民,很大部分也是属于这种比较偏激的、难以听进他人意见的人,我觉得这可能是科普工作中会遇到的另外一个困难,而且出现概率还很大。两位觉得在科普工作中应该怎么去应付这种偏激的人比较好呢?


「26:23」刚刚我们对“民科”以及部分偏激的人作了一些探讨。今天想聊的第二个事件,就是自称推翻了相对论的燕山大学教授李子丰。显然这个观点的推出使得他迅速被归入民科队伍——你们对这件事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29:32」两位刚刚从专业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推翻相对论”是典型的民科措辞。但我觉得李子丰这件事之所以比一般的民科引起了更多声讨,和他本人的大学教授身份是相关的,公众会觉得,为什么大学教授也可以成为一个民科?


「34:25」拆解因果关系的说法很有意思。会不会有具体的例子体现“有科学知识,没科学精神”的人还有一定影响力的情况呢?


「40:01」测量员讲的局部的事实与更宏大的事实间的关系,对我个人也非常有启发。在录这期节目前,我虽然看到了两则新闻,但能看到的只是事件本身,它属于一个局部的事实,对于并非科研工作者的我而言,我可能只能局限于此处;但有赖于两位嘉宾今天的讨论,我听到了一些有关科学精神的更宏大的事实。希望我们都能慢慢地向科学精神靠近一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