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流传很广: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
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
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外卖员去一家餐馆取餐,发现餐还没做好,因为赶时间就催了几句。
这家餐馆是由两兄弟经营,母亲也在这帮忙。
大哥告诉外卖员,需要再等三分钟。
三分钟,外卖员不耐烦了,两人便开始争吵起来。
眼看就要动手打起来了,这时母亲跑来劝架,却被外卖员误推倒撞伤了手臂。
看到母亲受伤,两兄弟情绪更激动了,小哥在情急之下顺手抄起了桌上的土豆刮刀,结果大哥手指被划伤,弟弟头部和腹部都在流血。
也许面对两人的合力,外卖员稍显弱势,他自己也清楚当时是一时情急,担心自己受到伤害才拿起了刀。
的确,很多事情都是因为一时冲动引起,如果没有控制好,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三分钟也过去了,本来只需要稍微再多点耐心,这代价也太高了。
冷静下来后,或许都在懊悔了。
记得有一位民警在处理案情时说过一句话:
“情绪,已经超出了你们的理智。”
细细想来,很多因为冲动而犯罪的人并不一定是穷凶极恶的大坏人,但就因为一时没忍住,既害了别人,也葬送了自己。
控制情绪就是控制命运的开始,遇事冷静三十秒,结果就会不一样。
当你懂得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时,你的福气也正在慢慢靠近你。
胡适先生一生秉性温和宽厚,好友众多。
张中行生前撰文回忆胡适:
“中等以上身材,清秀,白净,毫无阴险气。”
胡适从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父亲早逝,母亲一人将他抚养成人。
当时胡适的大哥二哥都已成家,一大家人生活在一起,总有免不了的矛盾。
胡适描述到: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
她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骂相打的事。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情感的话。”
胡适自己这样评价: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母亲温和的性子和宽宏的气量对胡适影响很大,胡适本人几乎是民国时代,性子最温和宽厚的人。
柴静在《看见》里说: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门吱呀一声关上后,在这里人们如何相待,多少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基本面目。”
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情绪很关键,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与他们好好沟通,好好相处,也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麻烦少了,福气来了,生活也更舒心了。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在公司里人缘很好,他性情温和、待人友善,几乎没人看他生气过。
有一次朋友经过他家,顺道去看看他,却发现他正在顶楼上对着天上飞过来的飞机吼叫,朋友很好奇。
他解释道:
“我住的地方靠近机场,每当飞机起落时都会听到巨大的噪音。
后來,当我心情不好或是受了委屈、遇到挫折,想要发脾气时,我就会跑上顶楼,等待飞机飞过,然后对着飞机放声大吼。
等飞机飞走了,我的不快、怨气也被飞机一并带走了!”
回家的路上,这位朋友恍然大悟,怪不得他脾气这么好,原来他知道如何适时宣泄自己的情绪。
一味地压抑心中不快,并不能解决问题。
在生活步调紧凑繁忙的现今社会中,人人都应学习如何舒解自己的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如此才能活出健康豁达的人生。
清代作家李渔用写字舒缓自己的情绪:
“予无他癖,唯有著书。
忧籍以消,怒籍以释。”
郑板桥曾经受官场挤压、郁郁不得志时,通过画竹的方式排解。
林肯生气的时候采用写信的方法来解气,写完就烧了,不爽就继续写。
这种种宣泄方式其实都是让自己冷静下来,其实你还可以选择听歌、看书、跑步,或者是静坐、发呆、冥想。
去做一件能让自己情绪稳定的事情,你会发现,原来之前的愤怒、悲伤、不满、生气,其实都没什么大不了,大脑回归理智的状态,人很清晰下一步该去做什么。
情绪并非不可控制的野兽,学会控制情绪,做一个情绪稳定之人。
生活节奏快,哪哪都会碰见不如意的事,或看不惯的人,我们无法消灭它们,只有正面地去接受,或者有选择性的远离。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当你被情绪控制时,你要做的就是慢下来,去感受这份情绪。
比如你要被一件事一个人气炸了,那么应该做的不是冲出去理论,发泄一通,而是先坐下来,用身体感受一下为什么会生气。
不要试图控制生气的想法,让它自由流动,相信会有不错的效果。”
有人说:
“人生路上,遇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能力,不是条件,也不是别人,而是情绪。”
生活不慌张,凡事都淡定,往好处想想,告诉自己什么都过得去。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病从气中来,气从暴躁生,控制情绪,完善自我。
点个【在看】,为了自己,也为了身边爱你和你爱的人,少发脾气,少冲动,心平气和,迎接你的好福气。
好听的声音,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