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刚经经文用各种对比夸张至极的比喻强调“持诵金刚经”的功德之大,而六祖也说“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口诵《金刚经》就真的能见性吗?种种疑问,请张讲师为我们一一解惑。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
好,我们先看本文。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这个“般若”在前文里面已经谈过很多很多很多了,般若就是一种不取不舍的智慧。但是这所谈的是里里外外的不取不舍。不可以只解在外在的不取不舍,况且外在的事物实在是没有办法不取不舍。各位对不对,这句话?
外在事物每天都在取舍。你有没有发现,你每一分钟都在做选择,外在事物必有取舍,对于内在毫无意义的那一丁点的气机感受,不可以有分别的取舍,这叫做般若之智。
一个般若之智做基础,可以生出八万四千的智慧,就是用到哪里都没有取舍。所以何止是八万四千,八亿也行,都可以。
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八万四千是比喻很多很多,不一定是刚好八万四千这个数。世人有无限的烦恼尘劳。这尘劳怎么来?都在贪嗔取舍间,它才产生的,对于喜欢的不喜欢的,产生喜欢的感受不喜欢的感受,对内在一丁点起伏的感受做了判别,那个才是所谓尘劳的所在。尘劳并不在外在的事物,再累的事情都有人很有兴趣干,各位,你想我这话对不对?再累再苦的事,再危险的事都有人,非常有兴趣去干,各位对不对?所以苦并不在外。况且还有很多人去接受这个挑战,以为乐。苦乐在哪里发生?在你的心中。只有在心中,不是在于流汗在于奔劳,不是在这里,所以尘劳不是在外,是在内的贪嗔取舍。
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若是这个尘劳不干扰我们的心,不进入我们的心田,那心田不乱,天君泰然,百体从令。本来自性就是常现。所以让我们离开了自性,就是心中那一丁点尘劳所产生的。
悟此法者,即是无念。了解这个“分别取舍”,解脱分别取舍的般若之智这个法,如果了解这个法,即是进入无念。无念不是没有念头,而是在你的所有的念头里面,没有一个是卡住对内在心头一丁点气机感受的取舍,那个叫做无念。本来气机起伏归起伏,本来是无念,本来不代表任何意义的,但我们的意义天天加在这上面叫做着念,悟此法者叫无念,叫无忆,叫无着。无忆在忆想中毫无取舍,无着在一切的境遇中,对于心头一丁点气机毫无取舍,毫无执着,不起狂妄,对心头的一点真知,永葆心头的实相,不起狂妄。
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用自真如性,自己的,内在叫自,就是内在。用自己的真如性是什么?一丁点气机能量的实相起伏,你的真如性是怎么做的?就是气。气里面的清真。气里面的实相即是真如性所在的地方,以智慧观照,用不取不舍的知见去觉照它,与一切法,对内在所发生的一切思考,一切感受,一切气机的起伏,全部包含在内,叫做一切法。外在的一切法根本不足为虑。
当你内在产生分别,外在一切都分别,当你内在不分别的时候,外在一切怎么变化都无所谓。所以一切法当然可以含指内外。但主要讲,经典是讲内在来说。对于一切法不取不舍,不去贪爱它,贪爱它叫做取。不去嗔厌它,嗔厌它叫做舍。这个就是见性成佛之道。见性成佛在内,见性之道在内。所以取舍,讲的是内在的取舍。发自于内在的取舍,不是对外物的取舍,对外物一定要取舍。
你现在去敲一个键盘,你已经取舍。你拿起了一个鼠标,你已经取舍。你早上去买,喜欢喝豆浆还是米浆?你都在取舍。这种取舍不牵涉内在的贪嗔痴爱,叫做无念、无忆、无着。也许外在都没有取舍,可是你内在的贪嗔痴爱不断在里面跟岩浆一样翻滚,那取舍了没?那已经在取舍,所以取舍是指在内,不是指在外。所练习不取不舍,一定要指在内的感受上不取不舍,为这一点真知,才足以称为智慧,唯有这一种修持才足以称为见性之道。这一段是已经揭示见性成佛的最直接之路,也是唯一的道路,起于什么?起于观照心头实相跟你的智慧。
我们再看前面这一段,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叫做见性成佛之道。那从六祖来说见性成佛之道,建筑在哪里?就是观照自己的自性的真如智慧。不过是如此。去观照我们的自性,不取不舍的这一点真知,这一点真知做得来,那么内在的自性本自具足的,叫做见性成佛之道。所以见性成佛的路有多困难?有多遥远,一定要在西藏?在新疆?有那么遥远?没有。就在哪里?就在你返观觉照的当下。返观什么?返观内在所有一切发生,能够了然于胸,并且不取不舍的这一点真知,就是观照心头实相的一个智慧。
所以内观我们心头,也就是内观黄庭实相真自在这个学问,实在是不可能等闲视之,轻视这个学问只是一个下乘法,就叫做自负其端。因为叫你观照心的自在,就等于解放了性的自在。明心见性的学问,就建立在这么一个很简单的观照实相的能力上面,千万不要把这个学问给轻视!
不论你听得懂还是听不懂,已经进入练习还是没练习,有体会,还是没体会。从古圣先贤所留下的经典,全部可以给你印证,观照心头一点实相的清真,足以迈入见性成佛之道,不要小看了这个学问!
再往下看本文,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想要进入甚深的法界,就是刚刚所说的观照的智慧,观照般若的智慧,进入我们心源性海的这个真学问,以及般若三昧。这个“三昧”就是正定。
什么叫正定?定前面特别还加个正,就是不要邪的意思。什么是邪?以为静就是静静的,只要外境一动或内在一动都不能静,那叫做邪。为什么要叫做正定?因为静也能定,动也能定。有条不紊,也静。乱七八糟也静,也静的下来。能够静在各种静态中动态中,能够静在思索中、思考中,没有思考中。静在内在的感受中,没有感受中,静在喜怒哀乐未发前,静在喜怒哀乐已发后。这种全方位的静叫做三昧。
如果不能得到全方位的静,只有在静中可静,只有在无念的之中才以为无念,那就不叫三昧,不能加个三。“三”是正的意思。那不正。须修般若行,智慧的修持,智慧的练习,哪一种呢?就是对心头一点气机感受的不取不舍上,来行持。
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这个持诵,听我们《金刚经》的cd,各位就可以了解到持诵不是手里拿着叫持,也不是嘴巴念着叫做诵。不断的心心念念都进入金刚般若的状况,叫持诵。金刚般若经是持于实相于心,也是诵实相于心,叫做持诵。持诵般若在心头就可以见性。
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要知道这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持诵这个经的功德,对维护生生不息的本性,具有非常大的实效。因为有实效,所以叫做功。因为能接近于道,所以叫做德。这就是功德的本意。如果不能够让你从明心慢慢进入见性,进了启动造化,迈向返本还源的成佛之路,没有这个功效就不能成功。不能吻合大道生生不息,造化的本貌,不能接近这个本貌,不能称德。所以有功德,持诵此经,心能够进入这个经的境地,内在的造化具有非常大的功德,这功德无量无边,是因为它能够启动自性的造化的缘故。
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经中几乎每一分都在赞叹持经的功德,几乎章章都赞叹。章章都举例。莫能具说,真是一言难尽。
我们现在来看《金刚经》里面谈到持经功德的部分,我们先举几个例子。例如金刚经第八分,说须菩提,于意云何。说须菩提,你认为如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如果有一个人布施多少金银财宝?金银财宝的量可以塞满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太阳所照耀的世界,我们叫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的范围,我们叫中千,一千个中千,我们叫大千,那就知道有多少太阳?这个是比喻无限大的空间。
把你世界上最珍贵的七宝塞满无量大的空间,拿来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否?这个人福德多不多?释迦佛的徒弟须菩提说,“甚多,世尊。”当然很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说现在有另外一个人,释迦佛说的,说如果现在有另外一个人,在《金刚经》里面能够受持,能够确实的心领神会,去受持,持得住,不会跑掉。心进入这个无相的智慧,不会跑掉,叫受持。甚至只是行持四句偈,短短的四句经文,其实一句也就够了,何必四句。意思是反正一句也是实相,十句也是实相,这是一样。并且为他人演说,为他人说,说什么?说心中怎么受持,能够教导出这个东西来,才能够叫做为他人说。他的福胜彼,胜过什么?胜过用这么多金钱,这么多的琉璃玛瑙,珍宝黄金去布施所得的功德。如来佛用这样的一个悬殊的对比,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是要告诉我们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大不大?是大到不知道怎么去形容。
各位,如果有一个人去布施,不要说很多啦,就我们现在各位在坐的这个桌子,把它堆满的黄金拿去布施,各位你认为功德多不多?那你已经不知道怎么算了,不过他现在所说的空间是多大?是我们这个桌子吗?那是看不到的,因为他所说的是以一亿个太阳所照耀的空间。那么大的布施,也许你经千百亿万劫,你才做得到,但是他的功德抵不过持诵四句。告诉你怎么持实相的经,那你就知道持这个经的功德大不大?
好,我们看《金刚经》第十一分。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一粒恒河的沙等于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整条恒河你看有多少三千大千世界?刚刚是举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为例,现在是举多少三千大千世界?多的不得了的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大的空间都塞满了七宝,拿去布施,得福多不多?须菩提说:“甚多,世尊。”须菩提不知道怎么形容,很多嘛。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说持诵四句偈,甚至是《金刚经》里面的一个意义,一个般若意义,持受得住。这个福德胜过前面那么大的无量布施所得!
我们看十三分:“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刚刚讲的是布施钱,现在讲的是布施什么?生命!用恒河的一粒沙,等于你一辈子投胎,有一个难得的人身,这个难得的人身,为国为民而去牺牲!为国为民牺牲,功德大不大?很大,而且不是一世,是无量世。多少世?以一粒恒河沙比喻一次的投胎转世,一个生命去布施。如果有另外一个人在《金刚经》里面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这个福比无量生命去舍生取义,所得的布施还要更多,可见持诵《金刚经》的功德大不大?不是只有捐钱,不能比,舍身舍命也不能比!
十五分:若有人持诵,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够受持读诵,他的成就是不可思议的。
十六分: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无数劫就对了。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在燃灯佛面前,他总共碰过八百四千万亿的那么多的佛。我曾经听过一个佛教徒说,说世上唯一的佛就是如来佛。他可能没读《金刚经》,佛陀说他曾经碰过多少佛?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那不知道多少佛了,多的不得了,没有说唯一的佛了。
他说的是什么: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每一个他都这样一辈子的侍奉他,他碰过这么多的佛,没有一个给空过的!他在说什么?因为很多人在道场里面,就是以早上能够有拜拜的机会,中午能够有拜拜的机会,晚上能够有朝礼的机会,一辈子在那一边不断地拜,以为多少功德。各位对不对?其实很多人这样,真的很多了,多得不得了。
在道场里面每天都可以拜拜,都可以跟佛像在一块,谈到外面的众生,他有点轻视,甚至谈到自己的道友没有在道场的,也有点轻视。自己慢慢越来越高。佛陀是专门破这种人,他才说:我在过去无量阿僧祈劫,碰过这么多无量的佛,每一个佛,我都没有一秒钟轻待的!如果有一个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他说连千万亿分之一都比不上。就是说如果有人能够持诵这个经文在心上,或者是四句偈一句就好,在心上。
我现在说的不是一句的字哦,是那个意境,真的转换成心的意境,在心上。所得的功德比侍奉无量的诸佛还要还要更多!各位你想想看,我们现在只要有一个人,在那个妈祖山上,诞辰的时候,献几块金,然后去砸,拿锤成金箔,然后把它贴在身上,然后每个人就觉得功德大得不得了,那个叫做侍佛。或者种了很多水果,然后摘了很多水果拜佛。就以为自己的功德大的不得了,实际上还不及明你的心,启动你的性,这个实为有效。
二十四分: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就是把无量空间累积七宝了,刚刚这意思是一样。有人持用布施,拿来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这就是另外一个比喻,布施无量的金银财宝不如持诵经句,一个心意的经句,千万分之一都不能!
三十二分: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如来佛在《金刚经》里面运用各种比喻,不论金钱布施,不论生命的布施,不论供佛的布施,有没有?我们所认定的布施不外乎就是这一些嘛,对不对?用尽各种比喻来凸显受持读诵《金刚经》的功德有多大。但是为了让众生了解,受持读诵并非在手上持,也不是在口上去念。
所以在第二十六分中,又另外开示这首偈语,说:若以色见我。看多精进的样子,以音声求我,看我念多少经文,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说这样的持诵叫做什么?邪道。那什么才是正道?那就要看到底《金刚经》讲什么?到底是讲念经还是讲心?你想他讲哪一个?讲心。心进入他要的意境,时时刻刻不退转,就是所谓持诵。持的住,持在哪里?
他讲心,你不能用手拿,我们手上拿着这部经,到底算不算持?那一部经,整部经都讲手,那这样就对。但他整部经讲哪里?讲心。所以不能用手拿。念,心心念念的念。不是用嘴巴的那个念,你要注意看经文里面的念都没有用口字旁,都是念头的念,没有口字旁,非常值得你注意。
所以我们知道从这句第二十六分的,前面一直跟你讲,叫你要念经,叫你要念经,叫你要念经。当然你已经在念经、在念经,在念经。然后再到二十六分出来给你当头棒喝。我到底有没有在念经?这样会不会思考?这样才会去思考。但如果第一份就出现这个,那就没有人念经,没有人念经所以里面讲的东西也都搞不懂,这就是如来佛的智慧所在。
所以持诵在心,非在行色与音声上来求。前面为什么要举这些例子?我再告诉你,六祖所说的《金刚经》的功德有多大,莫能具说了。
功德之所以大,是为什么?不是因为经文,不是因为声音,不是因为那些咒语,而是因为他所讲的实相的心法,能够启开自性造化之故。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听过多位老师讲佛了!今天真的有点明白了:烦恼即菩提!非常感谢🙏感谢🙏感谢🙏!
没有见证实像者是讲不出来的,感恩大德!!!
感谢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20105
感恩明师
感恩讲师!
南无阿弥陀佛
诵是读诵,读通领悟了佛的思想。持是悟通了佛的思想并按照佛旳思想运作自己,叫做持诵。持诵是与佛合二为—,即如来佛。
知道和做到,差的是时习,是日积月累的功夫。感恩张师!
说话听不清楚,普通话讲的太差
156779858 回复 @雪儿19690614: 六祖来跟你讲更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