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处处都流淌着红色基因

这里处处都流淌着红色基因

00:00
07:15

“这里处处都流淌着红色基因”

风雅建瓯,书香芝城。寻访人文历史、领略建州风情,大家好,这里是建瓯市委宣传部、建瓯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联合喜马拉雅共同推出的建瓯频道《风雅建瓯》系列节目,今天带大家感受建瓯这片土地上流淌着的红色基因。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建瓯东游镇河岭村是闽北苏区、革命老区基点村,作为当年中央红军游击战争和土地革命斗争的主要区域、根据地,这里战事频繁,战斗惨烈。两位中央红军高级将领的牺牲地和墓葬地就在这河岭村,他们分别是闽赣省红军独立师政委韩奏三和中共建松政特委代理书记张德胜。

1928年6月,韩奏三追随邵式平在弋阳参加土地革命军,任连指导员。1932年12月,韩奏三任闽浙赣省学习参观团政委,率红十军60余名干部赴中央苏区参观学习。此后,韩奏三先后任闽赣省红军独立师政委、闽北独立师第三团政委、闽北独立师第一纵队及第一支队政委。1937年春,韩奏三率闽北独立师第三纵队第七支队回师闽北,他带领参观团在经过建瓯县河岭村、垅爬村、鱼塘仔村、宝坑村一带时,与国民党队伍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在盛地村宝坑自然村与河岭村交界土名“甲头厂”战斗中,韩奏三大腿根部受伤。为了不拖累队伍,他命令随行人员先行撤退,让战友把枪带走,自己在当地地下党的帮助下,躲进一个山洞中隐蔽起来,河岭村“革命五老”黄北益一家人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地给韩奏三送饭、送草药。由于当时医疗条件落后,加上国民党军队的搜查,韩奏三同志最终因腿部发炎诱发高烧,光荣牺牲了,年仅27岁。韩奏三牺牲之后,黄北益将他的尸体埋葬,1969年8月又把韩奏三的遗骸迁移到了河岭村口。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黄立贵部来到锦田村。张德胜带领一帮青少年,主动帮红军做饭、送信,受到红军指战员表扬。1937年,张德胜毅然参加红军,上山打游击。1946年3月,省委从建松政地区抽调陈贵芳部队60余人到闽西北地区,与该地区部队会合之后,由陈贵芳等率部,第二次挺进闽赣边。当时,张德胜任建松政特委代理书记,留下的一部份队伍由张德胜、叶凤顺、沈宗文共同负责。3月下旬,他们的部队到了东游镇河岭村的红坑自然村(杭坑村)。这个村的甲长看见游击队来就悄悄地逃走了。第二天早上,国民党保安四团第一大队队长陆凌汉带领三四百人,分两路趁着满山大雾把村子包围了。当时,游击队只有50多人,但他们英勇顽强地抵住了敌人的进攻。无奈敌我力量悬殊过大,黄陆团、李忠群等同志带头冲锋、占领山头,掩护大家撤退。张德胜、邝意志等3名同志在红坑村樟山位置被国民党保安团包围,激战中张德胜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2岁。杭坑村村民郑振西、李德水带头和乡亲们用大杉树皮包裹护盖张德胜的遗体,将他安葬在杭坑村的后窠仔山上,郑振西还因保护红军有功,被评上“革命五老”。

谢义坤,建瓯市东游镇河岭村插前自然村人。1936年11月,年仅15岁的谢义坤以给红军带路的名义,参加闽北红军游击队。谢义坤的大哥三十年代初就参加了红军游击队,并担任了游击队大队长职务,可惜不久就光荣牺牲了。在大哥的影响下,谢义坤在革命道路上披荆斩棘,他参加过皖南反围剿、抗日游击战、莱芜战役、磨石沟战斗、胶济阻击战、渡江战役、淮海战役等许多作战任务,立下了赫赫战功,逐步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1956年10月谢义坤被国家授予独立自由勋章,1957年6月被授予解放勋章,1966年晋升上校军衔,1998年8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最后,谢义坤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高炮系副主任(正师级)岗位上退休。1997年11月,谢义坤安详离世。

“发展农会、参军扩红、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支援红军……”当年,河岭村的群众积极拥护“人民子弟兵——红军”,想方设法为红军捐物、送粮、送药、送情报,大力支持红军开展游击战,在这里处处都流淌着红色基因。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发生在建瓯的红色故事,感谢您的倾听,我们下期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