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定义
陈明璋—北京155志愿者
瑞清学长把幸福定义为“人的欲望实现以后,身心愉悦的感觉”,我非常认同。中国古人似乎把幸福看成一种独立于自身感受之外的东西。在古文中,“幸”的意思是“吉而免凶也”(《说文》)或者“非分而得”(《小尔雅》),说的是类似于中彩票一样的偶然的幸运。福的意思是“佑”(《说文》),老天保佑、富贵寿考齐全为福。从古人的定义来看,幸福是幸运,是天佑,需要有客观条件,比如财富。在古代,能满足这种客观条件的人是少数,所以大部分古人可能活得并不幸福。翻开古代的诗词文章,忧思、愤懑、消沉是主旋律,幸福、快乐的作品很少。
但是在瑞清学长的定义里,以及在北大公益讲座的活动中,我们都可以清楚的看到,我们谈论的幸福是主观的,是属于自己的,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是能够“想出来的”,不需要依靠老天保佑、发财升官。明确了这一点,我想我们获得幸福的概率就比古人要高很多。
幸福在心理学里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以前的心理学喜欢研究消极的东西,比如早期的弗洛伊德是靠研究精神病人来分析人的心理,很多人提到心理学就以为是研究心理疾病的。后来有些心理学家呼吁不要再盯着消极的东西研究,我们应该多去研究心理、人性的积极一面,比如说幸福、乐观、自尊,这一派现在叫积极心理学。
根据我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解,我想给瑞清学长的定义做一个小小的补充:“幸福是人的欲念实现以后,长期、持续性的身心愉悦的状态”。这里,我想把幸福拓展为一种持续的状态。如果对应英文,瑞清学长定义的幸福偏向“happiness”直译是快乐,这是一种短期的情绪、情感;我的定义偏向“well-being”,强调的就是一种长期的状态。
短期的快乐或者幸福感也是一种幸福,但我觉得还不完全是我们在讨论的幸福。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各种情绪,包括快乐、恐惧、忧伤等,很大程度上不是受到我们的思想控制的,而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我们只是自以为我们能用思想控制情绪。假设有一只凶猛的老虎突然出现在您眼前,您感到害怕,是因为您的思想告诉您这是老虎、老虎很危险,您才会感到害怕吗?现在的研究发现并非如此,早在您的思想分析老虎之前,您的生理系统已经让您处于一种恐惧、紧张的状态了。所以,情绪上的幸福快乐感,往往不是“想出来的”,而且是转瞬即逝、难以持续的。
我们的讨论的幸福,应当是一种可持续的状态。要使得幸福的感觉能够持续下去,不轻易被中断,我们不可能依赖生理的反应,而是需要主动地思考,深度地探寻,用思想和记忆把流水般的关于幸福的感觉凝练、固定在大脑中。怎样凝练幸福,我觉得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方式。每个人的大脑特性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只要是通过“想”的方式,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稳定的幸福图式,我觉得我们就有希望收获自己的幸福。
这里我介绍一个在西方心理学中较为经典的幸福的要素,供诸君参考。幸福的人应当能够掌握自我,掌握环境,不断成长,与人友善,生活有目标,接受自己的存在。大家不必强求自己满足所有的要素,只要在您自己在意的方面自我满足,幸福就不远了。
2021年9月4日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