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科学的励志和励志的科学

2.1、科学的励志和励志的科学

00:00
14:55


更新提醒:每天早7:00更新2期。


课程原文:


今天我们进入这本书的第二章“成功学的解药”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做“科学的励志和励志的科学”。


励志类书籍的流行,也许是一个国家全面进入现代化,都市白领变成普遍职业的必然结果吧。我们看今天的中国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这类完全不计较文笔,用最直白的语言告诉你怎么“成功”的书籍占据了书架最显眼的位置。这种书在文艺青年眼里显然上不了台面,先不说追求所谓成功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情怀,就算那些已经成功了的人,又有什么值得赞赏的呢?然而对于普通青年来说,如果能通过读书来了解一些前辈的经验,掌握一点做事的方法,甚至哪怕仅仅获得一种更加乐观向上的精神,其实都是很不错的收获。读书难道不就是为了这些吗?


我不是文艺青年,可是如果你非让我在公共场合拿一本《克林顿教我5天成功的秘密》或者《30天迅速拥有超级人脉》,我也会感到极端不好意思。这种强调方法简便易行的励志书一看就不可能有什么学术价值,而且还暗示读者贪婪而又懒惰。中国市场的励志书特别喜欢谈“人脉”,讲人脉的书随便就能找到几十本。如果再加上从人脉衍生出来的相关领域,比如关于“谈话的艺术”“影响力”,乃至“气场”,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在中国,社会关系就是第一生产力。而据大前研一《低智商社会》这本书中介绍,日本的励志类畅销书比较强调“品格”,似乎跟武士道精神一脉相承。世界上最大的励志书生产国当属美国,美国最爱谈的则是“积极正面的思维”,特别重视自尊和自信。


这些励志流派的问题在于它们或者是某个成功人士的个人感悟,或者是某个记者搜集的八卦逸事,甚至是某个作家臆想出来的心灵鸡汤,它们都不是科学理论。在个人传记里,成功人士往往拥有传奇经历和突出个性;在八卦逸事里,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会耍嘴皮子;在心灵鸡汤里,成功是因为他有正确的价值观,是个好人。可是你怎么知道这些道理是不是可重复和可检验的呢?也许这帮人只不过是运气好而已!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的励志,只有你的理论具有普遍意义,你的成功才可以被复制。


幸运的是,现在已经有了一些科学的励志书,它们不再依赖名人逸事,而是借助实验和统计。这些书中的理论背后都有严肃的学术论文作为依据,它们是几十年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进步的结果。在科学家看来,乔布斯的个性管理也许根本不值得推广,而扎克伯格的所谓天才霸业,远远比不上一群普通学生在几个月内的整体进步有研究价值。科学家,是励志领域一股拨乱反正的势力。


然而即便是科学的励志,也不见得就能一锤定音地告诉我们该怎么做,对很多问题科学家也不知道答案。但是有一个励志理论最近似乎成熟了,这就是意志力。2012一本名为《意志力》的书,就是对这一领域研究成果的严谨而又通俗有趣的介绍。这本书不仅仅是一种“科学的励志”,而且因为它说的就是励志的“志”本身,所以又是“励志的科学”。


想要知道什么品质对成功最重要,科学的办法不是看名人传记,而是进行大规模的统计。你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只要把所有可能有用的品质都列举出来,找很多人进行测试,看看每个人都有些什么品质,然后看看哪些人是生活中的成功者。有了这些数据之后,只要考察那些成功者都有而不成功者又没有的品质,你就知道决定成功的可能是什么了。有一项研究,它对大学生的30多项品质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对学习成绩几乎没有影响。有的人外向,有的人内向,有的人幽默,有的人严肃,这些人学习的好坏纯属偶然。


真正能左右学习成绩的品质只有一个:自控。能管住自己,该上课的时候就去上课,该写作业写作业,多学习少看电视,这个品质就是学业成功的秘密。统计表明,想要预测一个学生的大学成绩,自控能力甚至是比智商和入学成绩更好的指标。


不但大学生如此,在职场上也是自控能力强的人更受欢迎。他们不仅工作干得好,而且更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更能从别人的角度思考,更不容易出现偏执和抑郁之类的心理问题。研究者普遍认为,排除智力因素,不管你心目中的成功是个人成就、家庭幸福还是人际关系,最能决定成功的只有自控。


自控需要意志力。一般人可能认为意志力是一种美德,应该通过教育的方式提升思想的境界来培养。然而实验表明,意志力其实是一种生理机能。它就好像人的肌肉一样每次使用都需要消耗能量,而且用多了会疲惫。在作者鲍迈斯特本人领导的一个著名实验中,作为受试者的学生们被要求事先禁食,全都饿着肚子来到实验室,然后他们被随机地分为三组。学生们以为实验的目的是测试他们的智力。他们的任务是做几何题,而他们不知道这些题其实都是无解的,实验真正测量的是他们愿意在题目上坚持多长时间才放弃。一组的学生直接做题,他们每人平均坚持了20分钟。而另外组学生在做题之前则先被带到另一个房间,面对刚烤好的巧克力饼干和一些萝卜。实验人员告诉第一组学生可以随便吃饼干或萝卜,但是要求第二组学生只能吃萝卜。你可以想象自己在饥饿状态下看着热气腾腾的饼干而不能吃是一种什么感觉,你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才能只吃萝卜!


然后两组学生都被带去做题,结果饼干组跟之前的一组一样,坚持了20分钟,而萝卜组只坚持了8分钟。唯一的解释是,萝卜组的意志力在抵制饼干诱惑的时候被消耗掉了。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你用在这里就没法用在那里。为什么统计表明总能按时交作业的学生反而经常穿脏袜子?为什么每当期末考试之前学生们更容易吸烟,不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因为他们的意志力用在学习上了。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用到很多意志力,回家以后就很难再用。双职工夫妇很容易为了小事吵架,因为他们懒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反过来说,如果让他们早点下班,虽然在一起的时间增加了,争吵却减少了。


如果使用意志力会消耗能量,那我们可以通过补充能量的办法提高意志力吗?事实正是如此。在作者的另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偶然发现如果在实验过程中给受试者喝一点含糖的饮料,比如果汁,他们的意志力就会被增加。而且必须用真正的糖,甜味替代品没用。据此,研究者推断:人的意志力能量来自血液中的葡萄糖。这一说法在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一书中也得到了采纳。葡萄糖理论有很多佐证,比如低血糖症患者的意志力就比较薄弱。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和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


但这并不是说意志力是完全客观不可控的。实际上,我们可以想办法合理地支配这种资源,甚至像锻炼肌肉一样增加意志力的容量。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对意志力的科学认识基础之上。


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做选择会消耗意志力。在一个实验中,受试者面对很多礼物,而每个人只能带走一样。第一组受试者被实验人员不停地问:“你要铅笔还是要蜡烛,如果要蜡烛的话你要这种蜡烛还是那种蜡烛,你要这个蜡烛还是要T恤衫,你要黑色T恤衫还是白色的……”不停地让他们做选择。而另一组受试者则没有这么多的选择。选定了礼物之后,两组受试者被带到另一个房间测试自控能力:把手放到冰水里,看他们能坚持多长时间。结果发现,做了很多选择的这一组人,能坚持的时间要少得多。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意志薄弱的时候不愿意做选择的原因。商家非常理解这个被称之为“决策疲劳”的原理。买新车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升级配置的选项,而聪明的销售总是让你刚来的时候先对一些花钱少的配置进行选择。等你连续决策到选累了以后,他再向你介绍价格贵或者根本没用的选项,而这时候,你的意志力已经没办法对抗他的推荐了。更有意思的是,采取这种先易后难的选择顺序,顾客对购物体验的评价往往还更高。


冒险也需要意志力。统计表明,以色列犯人的假释申请批准率为35%,而能不能被批准,跟审核的法官什么时候吃饭很有关系。如果这个申请是在法官刚刚吃完早餐或午餐的时候审核的,那么它的批准率是65%,然后随着时间慢慢降低。法官越来越不愿意承担风险。


为什么广告要用美女?因为美女,都能降低男性的意志力。善于自控的人可以为长远打算而拒绝短期诱惑,比如他们为了能在一个月以后得到150美元而放弃立即可取的100美元。但是一个实验发现在做这种选择之前如果让受试者看一些美女的照片,他们的意志力就会减弱。


除了好习惯可以减少意志力消耗,作者提到另一个重要的自控手段是自我监视。实验表明,仅仅在房间里放一面镜子就能让受试者的自控力增加不少。据此,作者建议我们把自己经历的每一秒时间、花的每一分钱都上传到专门的网站上以作为记录。如果这也不能让你管住自己,你还可让别人来监控你。比如你可以把一笔钱交给朋友或者专业网站代管,并宣布如果你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任务,比如戒烟,他们就有权把这笔钱捐给慈善组织!


怎样提高意志力?读励志故事,或者看个热血电影?这些并没有科学根据。而一些比较现代的鸡汤式建议,比如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来获得“正能量”,或者“态度决定一切”之类,本质上都是用自我暗示的办法调节情绪,对提高意志力其实没作用。


真正有效的办法是“常立志”。意志力是一种通用资源,这意味着你可以通过做一些日常小事来提高意志力,然后把它用在其他事情上。一个有效的练习办法是做自己不习惯做的事。比如你习惯用右手,你可以有意识地用左手。你还可以强迫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是书面语的完整句子,而不得出现俚语、省略语和脏话。在一项实验中有三组学生分别想提高自己的学习、省钱和健身能力,结果通过一段时间内在实验室对着屏幕锻炼注意力来提高意志力后,这三项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意志力显然不是人们喜欢自夸的能力。作者感慨,明星们在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从来没有说过我成功是因为我能控制自己!尽管他们失败的时候有时候会提到没有控制好自己。也许一百年前的人还比较爱讲意志力,现在的人,尤其是美式教育,热衷的是自尊和自信——有人统计最近几十年来歌曲中“我”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加。但高自尊并不导致高成就,事实上,那些自尊过度的人往往会发展成自恋。


中国的教育改革家们一天到晚就想着把强调自控的中式教育改成强调自尊的美式教育,这其实是舍己之长用人之短。看中式教育理念行不行的科学办法不是对比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而是考察那些生活在中式家庭,又同时在美国上学的孩子。尽管亚裔只占美国人口的4%,亚裔学生却占到斯坦福等顶级名校的四分之一。亚裔不但比其他族裔在获得大学文凭方面比重更大,而且他们毕业后的工资也比平均水平高25%。一般人把这个成就归结为亚裔的智商高,但统计表明同样是进入一个高智商的行业,白人需要的智商是110,而亚裔只需要103。


亚裔靠的是意志力。有实验发现,中国的小孩从两岁开始就比美国的小孩有更强的自控能力。可能是基因的问题,也可能是传统的问题。不管是什么,中国文化虽然不怎么擅长科学思维,也不太明白意志力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却在意志力的实践上遥遥领先。这难道不是我们的优势吗?那些全神贯注听讲的小孩,比每隔三分钟就得吃点零食的小孩酷多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YFT细水长流

    意志力是一种稀缺性资源

  • 故里92

    luó bo

  • 妖精_p3

    请问,文中提到的《意志力》这本书的作者是谁

  • 一眼望穿尽头

    要是有文字就好了

  • JennyBlock

    这个有意思,培养我儿子要有自控力,而且常立志!

  • 格局伟哥

    可以啊

  • 贵县盛哥

    限时免费听

  • 涂涂_2020

    如果听完本期音频,觉得以后要提高自己的自控力,这还不够。买来《意志力》,深度研读方能有些许收获。收获的大小,取决于你的决心,领悟力和实践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