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那些楷书名家的高光时刻

聊聊那些楷书名家的高光时刻

00:00
18:16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风格异彩迷人。中国的书法艺术经历了先秦的发展奠基、两汉的逐步定型,到魏晋的承上启下、唐代的群峰并起、宋代以降的流派竞秀,历朝名作辉煌满目,列位大家异彩纷呈,其中,楷书四大家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影响尤为深远。

楷书虽然在诸书体中成熟最晚,但应用最广。自魏至唐,楷书在演变过程中啊形成了三大类风格,即晋楷、魏楷和唐楷,分别标志着楷书的产生、成熟和鼎盛。魏晋南北朝是楷书的发育期,继书法家钟繇精研隶书而创楷书之后,郑道昭传承钟繇遗风,将魏碑体进一步发扬光大,为楷书在唐代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中国书法文化源远流长,在当代中国也找到了具有时代特色和传统渊源的承载载体。此次发行的楷书主题纪念币便参考了历代楷书大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其中,3枚30克银币背面图案分别选取了北魏郑道昭书《郑文公碑》局部碑文、唐代颜真卿书《颜勤礼碑》局部碑文与元代赵孟书《胆巴碑》局部碑文。150克长方形银币背面图案选取了唐代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局部碑文。8克金币背面图案选取了唐代柳公权书《神策军碑》局部碑文。此次发行的中国书法艺术(楷书)金银纪念币可谓是对中华千年楷书发展历程的集中呈现。从郑道昭到欧阳询,从颜真卿、柳公权到赵孟,让我们一起回顾楷书荟萃众美、浓墨重彩的书法历程。

一、书法北圣——郑道昭

中国书法艺术(楷书)30克银币

《郑文公碑》下碑拓片(局部)

郑道昭生于北魏时期,少而好学,博览群书。作为洛派书法家,郑道昭不但发展了方折的书风,而且继承了钟繇朴拙圆润的楷书风格,创造了洛派真书中规矩整饬、结构严密的圆笔流派,叶昌炽称其为“书中之圣”。郑道昭书法作品呀大多以碑刻的形式流传于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郑文公碑》。《郑文公碑》又名《郑羲碑》,分为上下两碑,为郑道昭于永平四年(公元511年)所作。上碑现存于山东省平度县天柱山,下碑现存于山东省掖县寒洞山。《郑文公碑》上下两碑皆是记述郑道昭父亲郑羲的生平事迹。《郑文公碑》最大的特点便是清人所说的金石之气,其风格苍茫浑厚,运笔朴拙有力,结字宽博舒展,有篆隶趣相附,体现了摩崖刻石恢宏雄强的气度。《郑文公碑》字体雄浑凝重,为书家所重,包世臣将它同南碑之冠《瘗鹤铭》相提并论,并评价道:“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此次发行的中国书法艺术(楷书)30克银币(郑文公碑)背面的“和平”字样便取自《郑文公碑》碑文。

二、欧阳询,刚健险劲,法度森严

欧阳询画像

有了魏晋的初创与积累,楷书艺术在唐代发展至鼎盛。唐朝的建立结束了两晋以来近300年的动乱局面,呈现出空前的兴盛气象。唐代的文化艺术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出现了一批艺术造诣极高的楷书大家。初唐四大家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继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平和、典雅、流畅的书风,尽脱隶痕,使楷书更加成熟。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更是集古之大成,对后世影响尤为深远。

作为初唐四大家的代表,欧阳询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欧阳询现存书法作品较为丰富,代表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欧阳询啊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还是一位书法理论家,撰有《八诀》《三十六法》等理论作品,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技巧,体现了唐人对规律的自觉追求和创新精神,是楷书发展进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转折点。

《九成宫醴泉铭》拓片(局部)

在欧阳询的众多楷书作品中,《九成宫醴泉铭》最得后世推崇,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元代虞集曾如此评价:“观此帖结构谨严,风神遒劲,于右军之神气骨力两不相悖,稀世之珍。”《九成宫醴泉铭》作于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丹而成,现存于陕西麟游县博物馆。铭文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及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公的武功文治,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溢”的谏诤之言。

中国书法艺术(楷书)150克银币

《九成宫醴泉铭》的点画风格主要有三:瘦硬、秀丽、温润。瘦硬、秀丽指的是在阳刚的笔画中方圆兼备,给人以温厚含蓄之感。温润指圆笔藏锋体现的收敛含蓄之韵味,同时运墨流畅,一气呵成。《九成宫醴泉铭》结字的第一个特点是平正,字体结构平稳端正,充分体现了楷书这一书体的特点,结字紧张纵长,笔画往中间靠拢,向四周放射,同时将字体拉长,也体现了欧阳询对小篆的复归。在章法上,《九成宫醴泉铭》字形大小适中且一致,由于结体修长,行距略大于字距,粗观便能感到一种硬瘦的骨力,从点画、结字及章法多个维度营造出一种静穆儒雅的神采之美。此次发行的中国书法艺术(楷书)150克银币背面的“润生万物”字样便取自《九成宫醴泉铭》碑文。

三、颜真卿,端庄雄伟,气势开张

颜真卿画像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是继欧阳询之后又一位唐代楷书大家。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颜真卿的楷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欧体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颜体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点、撇、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质而实绮,瞿而实腴,颇具盛唐气象。尤其是《颜勤礼碑》,集中体现了颜体端庄遒劲、笔力深厚的特点,乃颜真卿晚年的代表之作。

《颜勤礼碑》拓片(局部)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文并书写的神道碑,立于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颜勤礼碑》四面刻字,现存三面,碑文追述颜氏祖辈功德,叙述后世子孙在唐王朝的业绩。在《颜勤礼碑》中,点画的用笔变化更加丰富,用笔方圆兼施,以圆为主。在结体上外紧内松,中宫开阔,四面收束,在体势上形成一种强大的内聚力,整体显得博大但不散乱。从微观上看,一字之内严格遵循平衡对称、变化统一的法则,每一个字都包含一个对立统一的小宇宙。在章法上,《颜勤礼碑》字距较小,字行密结,但同时竖行横列严整有序,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颜体葱茏茂密、大气磅礴的艺术特色,与外紧内松的结体方法达到了完美的协调统一。

中国书法艺术(楷书)30克银币

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啊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其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艺术与人格魅力完美结合的典例。此次发行的中国书法艺术(楷书)30克银币(颜勤礼碑)背面的“依仁服义”字样便取自《颜勤礼碑》碑文。

四、柳公权,爽利挺秀,骨力遒劲

柳公权画像

作为继颜真卿之后又一位唐代书法大家,柳公权与颜真卿并称“颜柳”,后人将二人的风格概括为“颜筋柳骨”。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融会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柳公权代表碑刻有《神策军碑》《金刚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

中国书法艺术(楷书)8克金币

《神策军碑》立于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崔铉撰文,柳公权书,碑文记录了回鹘汗国灭亡及安辑没斯来降等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柳公权书写的碑文,书法结构严整,充分体现了柳体楷书骨骼开张、平稳匀称的特点,被后世奉为柳书代表作。《神策军碑》乃是奉旨书写,故柳公权书写时十分郑重庄严,所书之字较早两年书写的《玄秘塔碑》更为苍劲精练。因原碑藏于禁宫,故捶拓较少,且原石早已毁灭,现仅存北宋所拓孤本。《神策军碑》中的字啊并非一味追求骨感,表现出刚柔相济、筋骨并存的特点。清人安岐在《墨缘汇观》中称:“其碑微有剥落,然字画中锋芒棱角,俨然如新,盖当时在禁中,少经捶拓也。”

柳公权所建立的一整套楷书规范,今天仍是人们学习的榜样。柳公权之书法上总晋唐,下启宋元,在书法艺术的改革和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此次发行的中国书法艺术(楷书)8克金币背面的“家”字便取自《神策军碑》碑文。

五、赵孟,宽博沉稳,酣畅圆润

赵孟画像

作为元代书法大家,赵孟继承了宋代的书画成就及审美高度,他的书法作品既有晋代的天真自然,又有唐代的端正舒展,同时又带有宋人的神气风采,可谓荟萃前学。在书法上,赵孟善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尤以楷书、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秀逸自然,结体严整,笔法圆熟,被后世称为赵体。正因为赵孟对多种艺术的精通及熟悉,才将书法理论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他在《枯木竹石图》的题诗中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明确提出了“书画同源”这一观点,对后世书画理论的革新及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胆巴碑》(局部)

中国书法艺术(楷书)30克银币

赵孟一生为后世留下了大量书迹,在众多传世作品中,其晚年楷书作品最能代表赵氏书风,又以《胆巴碑》最为精彩。《胆巴碑》乃赵孟奉敕书于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纵33.6厘米,横166厘米,纸本,有乌丝栏。该帖承继了“二王”正统的笔法,通篇一气呵成,点画精纯,字形开张舒展,精到沉着,萧散率真。该帖最特殊的地方是其开篇部分基本是纯正的大楷,篇末则间杂少量行草,显示了赵孟从规矩到自由的创作过程,同时也调节了楷书易流于板结平淡的弊端。此次发行的中国书法艺术(楷书)30克银币(胆巴碑)背面的“壮丽奇伟”字样便取自《胆巴碑》碑文。

回顾楷书千年发展历程,如银河般群星闪耀,从钟繇的隶意圆浑,到郑道昭的方圆相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才有了楷书四大家的高超成就。从初唐欧阳询的典雅劲瘦、端正森严,到中唐颜真卿及柳公权的雍容渊穆、日臻成熟,再到赵孟的五书俱佳、荟萃众美,楷书四大家以其各自的艺术创造和书法造诣,在中国书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相比于行书的自由与草书的奔放,楷书之美更加含蓄内敛。而楷书恢宏博大的气度、齐整雄壮的风采、静中寓动的态势、精劲合度的仪容,也使得楷书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难以取代的书坛地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