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精读课】《传习录·节选》:最后的书信

5.15【精读课】《传习录·节选》:最后的书信

00:00
07:01

5.15【精读课】《传习录·节选》:最后的书信


喜玛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王阳明心学课5单元的1堂精读课。传习录节选,最后的书信。那么,我们先听一下原文。

最后的书信(1528年10月发于广西,被认为是阳明的绝笔)

得书,见近来所学之骤进,喜慰不可言。谛视数过,其间虽亦有一二未莹彻处,却是致良知之功尚未纯熟,到纯熟时自无此矣。譬之驱车,既已由于康庄大道之中或时横斜迂曲者,乃马性未调,衔勒不齐之故,然已只在康庄大道中,决不赚入旁踩曲径矣。近时海内同志,到此地位者曾未多见,喜慰不可言,斯道之幸也!贱躯旧有咳嗽畏热之病,近入炎方,辄复大作。主上圣明洞察,责付甚重,不敢遽辞;地方军务冗沓,皆舆疾从事。今却幸已平定,已具本乞回养病,得在林下稍就清凉,或可廖耳。人还,伏枕草草,不尽倾企。外惟濬一简,幸达致之。

我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大家可以感受其中的意思:

来信收到,看到你最近在学问上大有进步,欣喜难以言表。认真阅览数遍,其中还有一两处不太透彻,那只是因为致良知的功夫尚未纯熟,当功夫纯熟时,这种现象自然会不复存在。就像赶马车,已经行走在康庄大道上,有时会出现迂回曲折,那是由于马性还未调养好,或者是缰绳马勒还不够整齐,但已经在康庄大道之上,绝不会出现受骗进入旁门小道的问题。海内诸多同道中达到您这一步的还不多见,我甚感欣慰。这正是圣道的一大幸事。从前我就有咳嗽怕热的疾病,近来在炎热的地方,病情复发得更厉害。皇上英明洞察,托付的责任重大,又不敢推辞。地方上的众多军务,都是带病处理的,好在如今动乱已经平定,并向皇上呈请回家养病,如能在家乡避暑,也许能够痊愈。我即将返乡,伏枕写信,诉不尽倾慕和企盼。另外,有一封信给陈九川,请代为转达。

这封信是王陽明给好友聂文蔚的第二封信,也是王陽明的绝笔书信,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十月写于广西。那个时候王陽明肺病再度加剧,上疏告归故里,十一月二十九日,在途中一个叫青龙浦的地方去世。这封信里,王阳明提到向皇上呈请回家养病,实际上,当时皇帝还没有批准。在如何对待王阳明这件事上,朝廷有所犹豫和顾虑,但和上一次平定宸濠叛乱一样,立了大功的王阳明反而受到打击压制。王阳明应该对于自己的身体非常担心,所以,在朝廷还没有批准情况下,他就自己启程,急切地想回到绍兴。但不幸在途中去世。


这封信里,王阳明关心的还是良知。认为学生在某些地方认识不够透彻,是良知不够纯熟,所以,还是要不断修炼自己致良知。只要致良知,就像马走在康庄大道上,绝对不会再去走旁门左道了,方向对了,只要坚持往前走就可以了。又提到学生的进步,是圣道的一大幸事。注意一下,这里用了圣道这个词。称赞学生,不像我们现在,说他钱赚得多,官做的大。而是从在圣道上有没有长进。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中国知识分子在残酷的现实里,构建了另外一个道统,讲的是圣道,不看重你官当的有多大,而是看你的修养有多好。这就是为什么王阳明的官当的并不大,在当时却有那么多人追随他。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会和大家分享“【精读课】《寄诸弟》: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我们在世间取得的成功,大多是给别人看,真正能让我们内心安宁的,还是我们自己的修养,所以,我们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涵养自己的品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根源gy

    称赞学生,是看圣道上有没有长进。圣道是学道德经和传习录吗?

  • 悦6322

    老师你好,喜欢一个人却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内心纠结散乱,时间紧迫,却无法静下心做该做的事情,我改怎么办?

    我是你的宁儿 回复 @悦6322: 念经 反思 也要接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