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读|149:以德报怨

成语解读|149:以德报怨

00:00
24:08

【出处】第六十三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语义指跨越常规的世俗层面上的恩怨二分法,上升到二合一的高维来思考低维的恩怨问题。因为,唯有运用道德上善的智慧,以道的方式才能解决无道而生出的怨恨问题。或者说,怨恨的产生,也是一道,悟道者当从这样的事例中体悟大道的实操规律。


【寓意】在人世间,最折磨人的可能就是人与人的恩恩怨怨。所谓的怨,往往都是别人的所思所言所行,没有达到自己期望后的一种情绪。很显然,这是在要求作为我们客观对象和他们的客观规律来服从我们的主观意识。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恩怨是如何产生的,也就是因为还没有悟道所出现的一种状态。那作为圣人或者修行者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当然不会倒退回到普通人的层次上去怨怨相报,因为一旦那样做就是一种自我的倒退和降级。别人怨你,是别人无道。你被怨,若是用道德智慧,就知道在高维上用有道的智慧去中合、化解、转变他的低轨状态,用有道之德来回应他的怨,比如通过自省发现自己虽然身处高维,但却没有跟低维接通,这是要由高维的人来负责的,怎么可能再去抱怨低维的人呢?若是抱怨,岂不是反证了自己也在低维吗?这就是有道之人面对怨恨的认知与做法。这也是化解人间恩怨的上上之策。

【素描】说起来,让我们最心痛的,也可能就是人间那些突如其来的恩恩怨怨。恩怨恩怨,一是恩,二是怨。俗世间的恩,往往夹杂着交易:对你施恩,就对你有期望,若是令施恩者失望,就会生怨。在普通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带来了一样类似的东西,那就是对别人的期望:期望着别人与我们能够保持一致。若是这种期望落空,就往往产生怨的情绪。这种负面的情绪一旦产生,双方的关系就会变得疏远,就会生出嫌隙,甚至有可能会走向对立。一旦到了这个地步,双方就会互相的抱怨,都在阐释自己的正确,指责对方的错误。一旦这种过程重复的次数多了,或者持续的时间足够久,怨恨就会成为一个死结。纵观人生,对于不修道和没有悟道的人来说,恩恩怨怨的变化是此生难以避免的,甚至可能会伴随一生。这样的过程对于普通人来讲确实很难解决,即使是找人做一些调和,也很难将关系恢复原样。正如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九章中所说的那样:“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停留在人间的层面来调节恩怨的关系是很难彻底解决问题的。因此老子给我们找到了一个方法:用道的思维来看待怨的产生,把自己上升到道的高度,理解低维的怨是对自己对待对方是否合道的一种检验。当然,怨一旦产生,就直接证明了自己在对待低维的人时,没有跟对方的频道接通,也就是没有合道。哈哈,考试没有及格,没有通过。解决的方法,当然就是让自己回到道上,用有道之德重新调整自己和对待对方的方式方法,直至重新与对方的状态接通。如此这般,就是以德报怨,就能彻底的化解或者转化怨的情绪,将双方关系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打不成交”,这样的过程完成了,才会有“交情”,也就是在交往中化解了怨,彼此的理解、对对方本性的认识和由此产生的感情都又加深了一步,这才是人的智慧啊!


对于站在高处观察人间的悟道者来说,人间的恩怨自有其道理,肯定是双方的价值观、相互理解和满足对方的期待等方面出了差错,搞不清楚出差错的原因,就可能让怨进一步加剧,就不可能真正的化解,这是对于“怨”这个问题的冷静的理性认识;若是遇到两个没有修行和修养的人,一旦生怨,肯定是相互抱怨,甚至由怨生恨,此时的人们就会被一种低级而消极的情绪所控制,也就很难有能力再去解决生怨的原因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遇到生怨的事情,也要保持起码的理性:怨恨一旦产生,就要警惕不要被消极情绪所左右,要坚定的保持清醒和冷静,绝不使用以怨报怨的方式再让怨恨继续加深。即使对方出现消极情绪,也不要跟着他的套路走,不要再继续犯新的错误。若一时没有更好的办法,就可以先放一放,放的凉一点也许就会有转机。


实际上,人间到底是要“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这也算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公案了:因为这个话题涉及到中国历史上的两大圣人,一个是老子,一个是孔子。老子倡导“以德报怨”,孔子倡导“以直抱怨”(《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可都是圣人级的观点啊,我们这些后人到底如何理解和取舍呢?不管如何理解,有一点是要明确的,那就是这两大圣人说的观点看似不同,但是他们真正的用意肯定是跟我们普通人的理解有着本质不同的。换句话说就是,使用我们普通人思维所理解的“以德报怨”,可能并不能真正理解老子和孔子的真意。


老子在《道德经》中两次提到了跟这个话题有关的内容:一次是在第六十三章章中讲到“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另一次就是在七十九章中说到“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实际上,老子在此已经给出了关于“以德报怨”的真意内涵。


看到一位朋友的微博里专门讨论了这个话题,说的很有道理,拿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他说:其实老子《道德经》的内容,多是给领导者讲的,里面充满了这样的对话,“上”如何如何,“民”会如何如何,语气完全是在告诉国家管理者,你怎么做,老百姓又会什么反应,比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这口气,完全是教育年轻国君的口吻啊!


  所以,《道德经》里面的内容,相当多的比例是给领导者讲的,内容讲的是管理法则,领导者如果能够在“道”的层面,去体现“德”,则国家会管理得当。所以,以德报怨,是领导者对百姓的做法。百姓无论怎样,领导者都不应怨恨百姓,而是要无私地去抚育,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们,所以《道德经》曰:“德者,蓄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为而弗侍,长而弗宰。”这是领导者必备的品行。如果百姓也有这样的品行,会生活更加从容、平和,冲突会减少,那则是理想社会了,虽然这很难做到。但是,我们心中必须要清楚,以德报怨,是真正化解负面冲突的大道,其感化之功,无法形容。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才有稳固的后方;曹孟德压下杀子之仇,接纳张绣才有大量的人才来归顺,有此胸襟,才能成为领导者。如果我们普通人能够修得如此境界,则生活会圆融无碍,自在从容。


而关于孔子所说的“以直抱怨”,则是针对百姓层次的。只是关于“以直报怨”一直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解读:第一种解读是佛家的。《维摩诘经·佛国品》中说“直心是菩萨净土”。《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直心是一种清净心、柔软心、智慧心、不颠倒心。佛家讲的直心,是穿破一切虚幻直达如来真相的心,不会在世间幻象上计较或者纠结。用俗话来说就是:我对你好,是我的修行。你不领情,也是我的缘。第二种解读是世俗百姓层次的,近乎于“以牙还牙”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也遭到了不少的诟病:用对方的低级方式还击对方,并不是聪明的出手方式。最起码应该做到,用比对方文明的方式,让对方明白你的感受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这算是比较君子的还击方式。第三种解读更加接近于法家的治国理政的原则。也就是说站在治理国家的角度,应该让所有人清清楚楚的明白,任何严重缺少道德或者违法的方式,都将遭到社会舆论的声讨或者司法系统的惩罚。这也是每个人应该明白的做人做事的底线。


综合起来看:领导人或者强者或者长辈,应该更多的坚持以德报怨。在社会的司法体系上,应该体现以直抱怨的准则。作为常人的处世准则,一方面应该遵纪守法,另一方面应该用君子般的风度处理人间的恩怨,使在后续效果上能够避免形势恶化。当然,作为修行者,自然应该超越这些人间的幻象,在高维上认知和处理人间的这些琐事,并借此修行和提升自己、印证自己的觉悟。不管怎么说,有一条核心的原则是必须要坚守的:你的认知态度和做法是在让事态向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如果是向着连续变好的方向发展,那你的认知和做法就是正确的,如果是向着恶性越来越严重的方向发展,那你的认知和做法就是错误的。

真言

别生气,否则你就会变成你所怨恨的人那样的状态。

感恩怨恨,这是一道让你提升自己心智的考题,能化解怨恨者方能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才是做大事者的风范。


不要只想自己的委屈,而要牢记自己真正的目标。


悟道成为真正的高手,又怎会在世俗层面上与人计较那些恩恩怨怨呢?不是不计较,而是不再将其视为恩恩怨怨,而是从自己这里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悟道者有德,以德报怨,就能够化怨为恩,就能够化敌为友。

如果你是真正的强者,就要以怨报德。如果你是个领导者,就要让所有人都明白一切作为自己都要承受相应的因果。如果你是个真正的智者,就让一切形势都向着好的方向转化。

自省】坦白的说,在这方面我自己过去解决的并不好。一是一旦生怨,往往就会去指责别人。二是在心中生出一种愤恨的情绪,甚至在消极情绪下还会有一些极端的想法。三是过去的恩恩怨怨即使过去了很长时间,那份怨恨还会藏在心里的一个角落而无法彻底消化。


现在看来,还是自己的道行、德性不够啊!

即使是在这些年的修行中,怨恨也会不断的产生,只是比过去多了一些冷静和理性,只是有时出于愤恨说些狠话,而不会采取极端的行动。算是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


随着修行功力的加深,尤其是在讲课的时候不断的在给别人讲化解仇怨的各种道理和办法之时,也是在教育自己。渐渐的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渐渐的有了越来越强大的勇气来寻找自己的责任,渐渐的把这样一个事件当成一个自己修行的案例,渐渐的开始把怨恨的对象当成自己的恩人,因为渐渐的能够从对方那里照见自己的问题,于是乎,别人就变成了帮助我自己发现自己问题的一个恩人。到了能发现这种让自己产生负面情绪的怨恨所带来的正面价值时,过去那个由怨到恨的低级错误逻辑才渐渐的被拆除。


经历过来之后,才深刻的体会到修行的重要性,才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这句话的含义。


有时想一想,若是没有学习国学,若是没有修行,也许几十年人生走下来,心中会积攒下无数的怨恨。这样的负面能量不断的累积真的会搞死人的,最起码也让人活得很痛苦,没有了人生的乐趣。


不知听众朋友现在处在什么样的状态?还是好好学习,好好修行吧。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什么出路呢?

成语是文化的基因,道家是醒世的智慧。

心中装进智慧成语,灵魂就会觉醒放光。


让我们一起记住道德经成语“以德报怨”,让我们好好修行悟道,站在人间的高维,俯视人间的恩恩怨怨,从而获得化怨为恩、化敌为友的道行和超级的人生智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丹讲故事

    有些怨恨我就是放不下呀!

  • 听友393554536

    已买音频 赠送的书 啥时候送呀?

  • 梅花仙子hm

    感恩教授的用心讲解,我都听了好多遍了,受益终身 感恩提示:19分53秒那句以怨报德说反了

  • 云水禅心LHY

    老师讲得太好了!全面透彻,清晰易懂,犹如醍醐灌顶,“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 儿童心理家长课堂

    感恩师父点醒

  • 66叶绿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