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001 佛国品第一品

《维摩诘经》001 佛国品第一品

00:00
21:10

《维摩诘经》导读001关键词


1,我们为什么选择学习《维摩诘经》?

a,《维摩诘经》与《金刚经》《心经》同属于佛陀二时教法,可以互相印证;

b,《维摩诘经》与《金刚经》《心经》的风格完全不同,《维摩诘经》有着非常丰富的故事情节,非常生动、形象,这次学习《维摩诘经》想让大家体会不同风格的佛经。


2,《维摩诘经》学习前声明

下面对《维摩诘经》的学习,是假定听众已经完整收听、学习了前面《金刚经》61讲的内容,因为在涉及到这61讲内容当中讨论过的大乘佛法的教理部分(“权便中观”与“究竟中观”等)就不再重复了。


3,《维摩诘经》的版本问题

根据唐朝的《开元释教录》的记载,《维摩诘经》一共有七个汉译本,最早的译本是译于东汉,也就是说佛教刚刚传入汉地不久,这部经就被翻译成了汉语。

但是,到目前为止汉译本仅存三部:

一,三国吴国支谦译本(《维摩诘经》)

二,后秦鸠摩罗什译本(《维摩诘所说经》)

三,唐玄奘译本(《说无垢称经》)

以上三个汉译本中,鸠摩罗什译本流传最广。

在西藏,维摩诘经还存有一部藏译本。

1999年7月30日,在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学者们在整理考察布达拉宫的梵文佛经抄本时,发现了一部完整的《维摩诘经》梵文原本。

2004年,日本学者完成出版了梵、藏、汉对照《维摩诘经》。

我们在这里学习《维摩诘经》,尊重习惯,依据鸠摩罗什的译本来学习,同时参考玄奘法师译本和梵文原本。


4,经名

梵文:vimalakīrtinirdeśa

vimalakīrti:和释迦牟尼同时代的一位大居士、大长老的名字。这个名字由vimala和kīrti组成,mala就是“污垢”的意思,vimala就是“没有污垢”,kīrti是“称誉”“名誉”“名声”“名望”的意思。汉传佛教对这个名字有三种翻译——无垢称、净名、维摩诘。

nirdeśa:说,所说的意思。

vimalakīrtinirdeśa:维摩诘所说。

佛陀印可,等同于佛说,因此可以称为经。

 鸠摩罗什大师把这部经翻译成《维摩诘所说经》。


5,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把《维摩诘所说经》一共分为十四品:

其中,

第一品为序分

第二品到第十二品为正宗分

第十三品和第十四品为流通分


6,佛國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 丘眾八千人俱。 (鳩摩羅什譯本)


毗耶离: vaiśālī 的音译,是一座城市的名字,维摩诘居士就住在这个城里,这座城是licchavi(离车国,维摩诘居士就是离车族的人)这个国的国都,玄奘法师就译为“广严城”。

庵罗树园:毗耶离城的一座花园,庵罗树就是āmra (芒果),是一位叫āmrapālī的女士送给佛陀的花园。

比丘:bhikṣu的音译。

大比丘:证了阿罗汉的,阿罗汉就是声闻乘(小乘佛教)的最高成就者,他们已经灭尽了一切的烦恼,断除了自己的生死的束缚,已经获得了自我的解脱,入了涅槃。



欢迎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于晓非先生的微信公众号“净名精舍”结缘讲义


关注公众号后,回复“经书”二字,即可按流程结缘(注:讲义免费,邮费自付,目前可以结缘讲义:《药师经》讲义、《楞伽经》讲义、《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讲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于晓非_

  • lwj7788

    于老师讲讲净土的经典吧

    于晓非_ 回复 @lwj7788: 会讲的,会讲《无量寿经》。

  • 听友452790722

    老师会讲解药师经吗

    于晓非_ 回复 @听友452790722:

  • 于晓非_

    京东 淘宝

  • 1810801wvxf

    老师,我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到哪里可以学习梵文,学习巴利语,可以让我看懂梵文本的佛经 有没有类似英语的梵文词典之类的词典

    于晓非_ 回复 @1810801wvxf: 国内系统讲授梵文和巴利文课程的只有北京大学;目前没有梵汉词典,一般都用梵英词典。

  • 15987173

    会讲僧伽吒经吗?

    于晓非_ 回复 @15987173: 不会

  • 于晓非_

  • 讣王

    佛前一跪三千年,未见我佛心生怜。莫是尘埃遮佛眼,原是未献香火钱。 佛若不贪,为何要世人供奉?佛不爱慕虚荣,为何要世人跪拜?我心有佛,佛却无我。受尽世间苦难,问佛。佛说:一切皆有定数。我笑:既然帮不到我,我拜你何用? 佛曰普度众生,可没见过渡了谁。道曰独善其身,可偏偏苦难时出手相助 乱世之年,佛:封闭山门不问世事。道:率众出山悬壶济世 太平盛世,佛:普度众生度化世人。 道:归隐山林,参悟道法

    瓜瓜6141319 回复 @讣王: 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我们拜佛、求佛,是拜什么?求什么?实际上佛并不需要我们拜、也不需要我们求、更不需要我们供养。我们所求的地位、财富、健康长寿、如意伴侣、子女等等轮回之内的俗物,那都是佛菩萨所不欲求的,他又怎会愿意和凡夫做交易,仅因那些凡间的供养拜求就将如愿施舍于我们?叶曼老师早讲楞严经时曾说过:佛教不是一门宗教,而是一门方法论。处世的方法论。布施,是舍弃自己的贪欲,去利他;持戒,是生起慈悲心,不做伤害其他众生的事情;忍辱,是放下我执,是为自己消业。杭州上天竺法喜寺出山门牌坊上写着四个大字:莫向外求。欲知前世因,今生果受是,人生有没有满愿,先问问自己累生累世是否践行了这套方法论。

  • 花春心宽

    今天听这部心经,于老师,您辛苦了我听得入谜了,越听越开心受益比以前理解法义強多了,给我开了智慧!我向您崇高的致敬!感思您度我这个又老又愚痴的众生!慈悲!慈悲呀!再三感思!

  • 清茶小筑141319

    奔着金刚经来的,想不到花一份钱听了三部经,太值了

    于晓非_ 回复 @清茶小筑141319: 于老师《楞伽经》导读课程也已经在喜马拉雅上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