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 贾宝玉中举失踪——第一一九回(上)

096 贾宝玉中举失踪——第一一九回(上)

00:00
24:19

第九十六讲 贾宝玉中举失踪——第119回(上)


喜马拉雅的听众,大家好,欢迎听马瑞芳品读红楼梦续·后四十回。我们继续看程伟元高鹗根据无名氏续书补订的第119回的内容。第119回的回目是:“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皇恩贾家延世泽”.回目的意思是贾宝玉中了举人,断绝尘世情缘出家,贾府全部平反昭雪,皇帝的恩泽延续了下来。这个回目重点描写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贾宝玉参加乡试之前向母亲王夫人妻子薛宝钗拜别然后参加科举考试,从考场上出来失踪,实际是出家做和尚了。第二个内容,贾宝玉考中举人,皇帝想召见,结果知道贾宝玉失踪,皇帝下令有关部门寻找,皇帝因为海疆大胜,皇帝大赦,贾府原来的罪名一风吹掉,贾赦贾珍都被赦免,宁国府发还,贾珍复职,宁国府荣国府被抄家产发还,皇恩浩荡。第三个内容,贾环贾芸王仁等策划卖巧姐,刘姥姥在关键时刻出现,救了巧姐,把巧姐带回乡下隐藏,刘姥姥还做上超级媒婆,给巧姐牵线跟大地主的儿子联姻,贾芸贾环王仁等卖巧姐的事漏馅,成了一场虚惊。


我们先看贾宝玉中举后出家,以及续书作者为冲淡贾宝玉出家悲剧气氛安排的贾府系列喜剧。


119回接续118回结尾,贾宝玉对莺儿说:“傻丫头,我告诉你罢。你姑娘既是有造化的,你跟着他自然也是有造化的了。你袭人姐姐是靠不住的。只要往后你尽心服侍他就是了。日后或有好处,也不枉你跟着他熬了一场。”贾宝玉的意思是薛宝钗将来能主持贾府,薛宝钗要养育儿子,莺儿你跟着她,也就吃穿不愁。贾宝玉的这番话当然不在曹雪芹原有构思之中,曹雪芹原来构思贾宝玉出家时,薛宝钗身边既没有袭人也没有莺儿,只有麝月。而且,贾宝玉出家,薛宝钗为他守空房,莺儿有什么理由跟着一块守而且还算她有福气?看来贾宝玉还是大男子主义,他即使出家,袭人也得守着他的空房,袭人不守着,就是靠不住。


乡试的时间到了,薛宝钗派袭人带小丫头们跟素云一起,给贾宝玉贾兰收拾妥当,自己仔细过了目,同李纨回了王夫人,拣家里的老成管事的仆人多派了几个,只说派这么多人怕乡试时人马拥挤碰了。其实薛宝钗内心已经在怀疑贾宝玉会不会从考场出走,所以她要多派老成管事的仆人严防死守。第二天,贾宝玉贾兰换了半新不旧的衣服,欣然过来见王夫人。续书作者这个地方用了一个词“欣然”,在贾兰,想一举成名,所以高高兴兴,他欣然,而贾宝玉是可以通过完成考试完成自己的出家,他也欣然。王夫人的嘱咐很符合慈母+祖母的身份,王夫人说:“你们爷儿两个都是初次下场,你们活这么大,不曾离开我一天。就是不在我眼前,也是丫鬟、媳妇围着,何曾自己孤身睡过一夜。今日各自进去,孤孤凄凄,举目无亲,须要自己保重。早些作完了文章出来,找着家人早些回来,也叫你母亲、媳妇们放心。”王夫人说着伤心起来。贾兰听一句答应一句。贾宝玉一声不哼,为什么不哼?因为他不能答应,他已经打定主意再也不回来。王夫人说完,贾宝玉走过来给王夫人跪下,满眼流泪,磕了三个头,说:“母亲生我一世,我也无可答报,只有这一入场用心作了文章,好好地中个举人出来。那时太太喜欢喜欢,便是儿子一辈子的事也完了,一辈子的不好也都遮过去了。”贾宝玉这番话是话外有话:母亲您生我养我,您望我成人,你们的所谓成人,不就是金榜题名,那我给你们完成了,我这一辈子的事我也完成了,我能中个举人,我这些年不好好读书坏名声也没有了,我可以放心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王夫人听了伤心,这位颟顸老妇人根本听不出贾宝玉的话已经有永远告别的意思,她总是往好处想,她说:“你有这个心自然是好的,可惜你老太太不能见你的面了!”她说这个话,当然想不到不光老太太不能见,王夫人自己也不能再见儿子面了。王夫人一面说一面拉他起来。宝玉只管跪着不肯起来,李纨觉得光景不大吉祥,连忙过来一面好言好语地劝慰王夫人,一面叫人搀起宝玉来。宝玉站起来却转过身来给李纨作了个揖,说:“嫂子放心。我们爷儿两个都是必中的。日后兰哥还有大出息,大嫂子还要戴凤冠穿霞帔呢。”贾宝玉这番话,那是替续书作者来说了。宝玉又笑着说:“只要有个好儿子能够接续祖基,就是大哥哥不能见,也算他的后事完了。”这是什么意思?还也是续书作者要讲的话,表面上是贾宝玉讲给李纨听,你有贾兰这么个好儿子,能接续贾府的光荣,我大哥见不着,也是他的后事完了。实际上这个话是讲给薛宝钗听,那就是:将来你也有个好儿子,能够继承家族的光荣传统,我见不着,也算我的后事完美。宝钗早已听呆,她应该听懂了。宝玉、王夫人、李纨句句都是不祥之兆,却又不敢认真,估计薛宝钗这时连想也不敢想,只痴心希望这是从来没有离开家的贾宝玉一时的留恋之词,薛宝钗忍泪无言。宝玉又走到薛宝钗跟前深深作了一个揖,对贾宝玉来说,作这个揖这是跟曾经齐眉举案的妻子诀别的礼节,宝钗似乎预感不对头,她的眼泪直流下来。宝玉说:“姐姐,我要走了,你好生跟着太太听我的喜信儿罢。”贾宝玉说这个“喜信”两个字很残酷,表面上是叫薛宝钗听他中举的喜讯,实际上是叫薛宝钗听他终于能够按照自己的赤子之心活的喜讯。宝钗说:“是时候了,你不必说这些唠叨话了。”薛宝钗显然想截断贾宝玉这些不吉祥的语言,结果贾宝玉来了这么两句:“你倒催得我紧,我自己也知道该走了。”这话说得很明确,我该离开家我该离开你了。贾宝玉见众人都在这里,只没惜春和紫鹃,她们已经出家修行,当然不参与这些俗事活动,贾宝玉说:“四妹妹和紫鹃姐姐跟前替我说一句罢,横竖是再见就完了。”这个话又是句双关语,表面上是说他考完试回来再跟惜春紫鹃见面,实际上,惜春也好,紫鹃也好,贾宝玉也好,他们都是修行的人,都是佛祖的弟子,大家不管在哪儿念经都等于是见面。大家看贾宝玉的的话又像有理,又像疯话。只说他从没出过门,王夫人一番话招出来的,大家不如早早催他走,便说:“外面有人等你呢,你再闹就误了时辰了。”宝玉仰面大笑,说:“走了,走了!不用胡闹了,完了事了!”这不是宣布我就是离开贾府了?大家还都笑,以为他说疯话,说:“快走罢。”王夫人和宝钗倒像生离死别的一般,眼泪也不知从那里来的,直流下来,几乎失声哭出。但宝玉嘻天哈地,好像有疯傻之状,出门走了。续书作者写了这样两句:“走来名利无双地,打出樊笼第一关。”什么意思?无双,指无比,名利无双地,就是名利无比的地方,樊笼,是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名缰利索对人的羁绊,“走来名利无双地,打出樊笼第一关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贾宝玉走向乡试考场这个无比荣耀的名利之地去博得一第,是冲开他出家障碍第一关。大家听听,矛盾不矛盾,可笑不可笑?追求名利是为了抛弃名利,这是什么逻辑?这是强词夺理的逻辑。


接着,第119回描写,贾宝玉在乡试考完之后,出场之后,神秘失踪,其实他就是出家了。那么,贾宝玉这样出家,符合不符合曹雪芹原来的构思?表面上,似乎续书作者完成了贾宝玉出家的构思,实际上歪曲了贾宝玉的出家。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就得先看看曹雪芹原来怎么安排贾宝玉跟薛宝钗结婚。第五十八回贾宝玉“茜纱窗真情揆痴理”,贾宝玉看到大观园的小戏子藕官“假凤泣虚凰”,烧纸追悼她原来戏中的伴侣、戏中妻子,而同时,在戏中又有了新伴侣、新妻子,她们两个平时还非常恩爱,贾宝玉从小戏子的经历体味出如果一个人死了妻子,为了家族责任是可以再娶的。曹雪芹基于这一观点构思,贾宝玉在林黛玉去世后和薛宝钗结婚,并有过一段共话往事、举案齐眉的日子,后来薛宝钗催促贾宝玉求功名,大违贾宝玉的心志,他才决意抛弃宝钗、麝月出家为僧,所谓“悬崖撒手”,因此,曹雪芹写的贾宝玉悬崖撒手、出家为僧,并不单纯因为挚爱的黛玉死了,主要是由于他与薛宝钗的思想分歧。因为薛宝钗催促他走的人生道路和贾宝玉原来的志向完全不同,第二十一回有一条脂砚斋评语:“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能‘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脂砚斋说的贾宝玉的“情极之毒”“偏僻处”正是指他和薛宝钗不可调和的思想分歧。并不像上一回所写的贾宝玉跟薛宝钗辩论,那是对出世和入世观点的不同。他们不可调和的思想是对人生道路的根本分歧。薛宝钗叫贾宝玉读书做官,贾宝玉认为是禄蠹。


续书所写宝玉出家完全与曹雪芹的构思相拗。首先,贾宝玉先要“博得一第”考中举人以报天恩祖德,这就违背贾宝玉一向对“国贼禄鬼”的厌恶,违背贾宝玉对立身扬名的不屑;其次,贾宝玉临走要对母亲长跪不起,流泪不停,对妻子作揖留恋,对李纨等流泪一一致辞,好像贾宝玉是被什么“神秘力量”心不甘情不愿地推上绝路。这股“神秘力量”是哪儿来的?我看就是曹雪芹原来构思贾宝玉得出家,续书作者他不能不照此办理,其实续书作者对这种安排非常不以为然。但是第五回对贾宝玉命运的安排太深入人心了,续书不能不完成贾宝玉出家,但他又同情贾宝玉的出家,同情为贾宝玉抛弃的薛宝钗,所以他把贾宝玉的出走,写成是不情不愿。十分无奈,贾宝玉虽然出走,但是对家庭对母亲对妻子十分留恋,十分不舍。关键的关键是续书作者并不理解贾宝玉形象的性格内涵,不理解贾宝玉形象的思想价值。


续书写到贾宝玉失踪,其实是出家,写得十分神秘,贾兰跟贾宝玉一起离开乡试的考场,转眼之间,贾宝玉就不见了,贾宝玉好像一股空气蒸发了,像他的通灵宝玉一样蒸发。众人苦苦寻找,只有贾宝玉临走没有告别的惜春明白了,不好说出来,问宝钗:“二哥哥带了玉去了没有?”宝钗道:“这是随身的东西,怎么不带!”惜春听了不言语。袭人想起那日抢玉的事来,料着和尚作怪,柔肠几断,珠泪交流,呜呜咽咽哭个不住,王夫人哭得饮食不进,命在垂危。


接着,续书作者安排一系列喜事来冲淡贾宝玉出家的悲剧气氛。


第一件事,探春服饰鲜明地回娘家来了,这当然不符合曹雪芹的构思,第五回贾探春的判词红楼梦曲都写得非常明确: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远嫁,永远不再回家。现在不仅探春来了,她的女婿也来了,甄宝玉也来了。


第二件事,是贾宝玉中了第九名举人。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举人。众人给王夫人道喜,说是“天下那有迷失了的举人。”倒是惜春刹风景说:“这样大人那里有走失的。只怕他勘破世情,入了空门,这就难找着他了。”惜春曾问二哥哥是不是带了玉,宝钗回答随身带走,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他怎么能不带着出家。


第三件事,是皇帝过问贾宝玉失踪,皇帝知道第七名举人贾宝玉第一百三十名举人贾兰是贾妃亲属。传贾宝玉、贾兰问话,贾兰将宝玉场后迷失的话并将三代陈明,大臣代为转奏。皇帝看到海疆靖寇班师善后事宜一本,奏海宴河清,圣心大悦,宣布大赦天下。贾赦贾珍罪名免去,贾珍仍袭宁国三等世职。贾政袭荣国公世职,丁忧服满,仍升工部郎中,他因挂误降好几级又重新升回去了。所抄家产,全行赏还。皇帝还喜欢贾宝玉的文章,问明是元妃兄弟,很高兴,北静王还向皇帝报告说贾宝玉人品亦好,皇帝传旨召见,贾兰回称出场时迷失,皇帝降旨着五营各衙门用心寻访。贾府现在除了贾宝玉失踪之外,皆大欢喜,薛姨妈也打算给薛蟠赎罪。真真叫皇恩浩荡。贾赦本来病了转成痨病,忽然连痨病都好了将要回家,原来的所谓贾赦重病不过是续书作者“调开”完成贾环贾芸卖巧姐的情节。续书作者不能不按照曹雪芹原来的构思写出抄家之事,却根本没有曹雪芹《好了歌》的情肠,他把贾府结局儿戏一般写成先是草草地抄家,然后是全面复兴的怪胎。这样一来,《红楼梦》悲剧意味被续书作者一扫而空。《红楼梦》第一回的《好了歌》就白唱了,《好了歌解》也白解了。


既然《红楼梦》的大悲剧除宝玉出家,都被皇恩浩荡的大喜剧代替,那么巧姐的被卖,刘姥姥救巧姐,也就完全跟曹雪芹构思完全变了味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YolandaJiang

    续书作者,可不就是脂批里的“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里的“他人”么!感觉在续书作者眼里这样的悬崖撒手真是堪比上刑场啊,写得那叫一个不情不愿。

    马瑞芳 回复 @YolandaJiang: 像上刑场,比喻好。

  • 7级福途

    阿弥陀佛,这一回总算没有用“一溜烟儿”来形容贾宝玉出家,倒像是电影《沉默的羔羊》最后一幕,食人魔汉尼拔在众目睽睽下人间蒸发了。

    马瑞芳 回复 @7级福途: 笑倒。

  • 1810805itfa

    哈哈,被原作者逼着不得不出家,老师说的好👍 真正斩断情缘出家的,哪里会这样拖泥带水,难舍难分?临走前的“谶语”一而再再而三,多得让人反感,太过刻意了!

    马瑞芳 回复 @1810805itfa: 上大学时读着感动。

  • 闲临牗

    翻了下21回脂批,如下: 宝玉恶劝,此是第一大病也。 宝玉重情不重礼,此是第二大病也。 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才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玉一生偏僻之处。

    马瑞芳 回复 @闲临牗: 看得很细啊。

  • Scar_let

    皇帝姐夫都出场了

    马瑞芳 回复 @Scar_let: 笑倒

  • 懵懂一辈子_37

    笑死了这大团圆结局比春晚还喜庆

    马瑞芳 回复 @懵懂一辈子_37: 妙评

  • 士察天下

    悬崖撒手,指在绝境之中放下一切。出自宋朝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苏州永光院真禅师》:“直须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续书这样的小团圆结局完全背离了曹雪芹原来设定的“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贾府结局,宝玉出家理由也因此变得很牵强了,完全看不到已经走到了“悬崖”,不得不“撒手”的局面。

  • 听友208277354

    为啥出家就是“悬崖撒手”?

    马瑞芳 回复 @听友208277354: 一了百子

  • 小明_iip

    不知不觉已经到119回了,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啊

    马瑞芳 回复 @小明_iip: 革命成功,还有点失落

  • Adrfof

    马教授口口声声说,曹原来构思。而该书是多次修改的,你说的是哪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