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讲 惜春出家和卖巧姐——第118回(上)
喜马拉雅的听众,大家好,欢迎听马瑞芳品读红楼梦续·后四十回。我们继续看程伟元高鹗根据无名氏续书补订的第118回的内容。第118回的回目是:“记微嫌舅兄欺弱女,惊谜语妻妾谏痴人”。回目的意思是巧姐的舅舅和哥哥,分别是王仁、贾芸既记恨王熙凤又缺钱花,想把巧姐卖给外藩王爷,贾宝玉跟薛宝钗谈论学问,继续流露出家的念头。实际写起来,却用大量笔墨写惜春终于被家长同意出家,贾政向大管家的儿子借钱碰钉子。然后,才写狠舅奸兄卖巧姐。整个一回,既不符合曹雪芹原有的构思又写得比较拖沓。
118回接续117回结尾,惜春闹出家,已经闹了一次,两次,三次,每次闹都是一种模式,先绞头发要出家,不让出家就寻死,没有别的章法。我们先看看惜春终于被家长承认出家的描写。邢夫人王夫人听尤氏说惜春出家的事,她负责任,就说她做嫂子的不贤良,逼小姑子出家了。邢夫人王夫人知道惜春出家的事难挽回。王夫人说:“姑娘要行善,这也是前生的夙根,我们也实在拦不住。只是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出了家,不成了事体。如今你嫂子说准你修行,头发可以不剃的,我们就把姑娘住的房子便算静室。服侍姑娘叫来问:愿意跟对的,就讲不得说亲配人;若不愿意跟的,另打主意。”惜春拜谢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尤氏等。不知道为什么不拜薛宝钗,难道薛宝钗不是她的长嫂吗?王夫人问彩屏等丫鬟:谁愿跟姑娘修行?彩屏等回:“太太们派谁就是谁。”显然谁也不愿意。袭人以为惜春出家,宝玉必要大哭,没想到宝玉叹:“真真难得。”宝钗为人聪明,对宝玉想出家已有所警惕,心里忐忑,遇事试探宝玉,见宝玉执迷不醒,只能暗中落泪。听到宝玉叹真真难得,她更觉得宝玉出家的念头没有改变。突然,紫鹃到王夫人跟前跪下说了一大段话,特别说到:“我服侍林姑娘一场,林姑娘待我也是太太们知道的,实在恩重如山,无以可报。他死了,我恨不得跟了他去。但是他不是这里的人,我又受主子家的恩典,难以从死。如今四姑娘既要修行,我就求太太们将我派了跟着姑娘,服侍姑娘一辈子。不知太太们准不准。若准了,就是我的造化了。”邢夫人王夫人还没回答,宝玉想起黛玉,一边流泪一边走上来说:“我不该说的。这紫鹃蒙太太派给我屋里,我才敢说。求太太准了他罢,全了他的好心。”王夫人道:“你头里姊妹出了嫁,还哭得死去活来;如今看见四妹妹要出家,不但不劝,倒说好事,你如今到底是怎么个意思,我索性不明白了。”宝玉竟然说要念首诗,而且说不算什么泄露了,接着念他重游太虚幻境看到的:“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李纨宝钗很懂诗,明白了,王夫人居然也明白了,她们诧异的诧异,难过的难过,王夫人哭起来道:“你说前儿是玩话,怎么忽然有这首诗?罢了,我知道了,你们叫我怎么样呢!我也没有法儿了,也只得由着你们去罢!但是要等我合上了眼,各自干各自的就完了!”王夫人是不是也明白儿子要出家?所以她说等她闭上眼你们乐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宝钗对这首理解,对贾宝玉心事的理解,当然是非常深的,她一面劝着,一面心如刀绞,放声大哭。袭人哭得死去活来。不管是薛宝钗、袭人、王夫人哭,宝玉也不哭也不劝,一声不响。贾宝玉现在似乎对家庭,对亲人,包括母亲、妻子、侍妾,都心如死灰。贾兰、贾环听到那里,各自走开。贾府这两个爷们儿表现得也很好玩,似乎一切事跟自己毫不相关,贾环这样做可以理解,他是庶出的,贾兰为什么也这样做?贾兰不是晚辈中有志气最有担当的?只有李纨竭力地劝说王夫人:“总是宝兄弟见四妹妹修行,他想来是痛极了,不顾前后的疯话,这也作不得准的。独有紫鹃的事情准不准,好叫他起来。”紫鹃还跪着呢。李纨这段倒是比较合乎她的身份、个性。王夫人答应叫紫鹃跟惜春修行,紫鹃给王夫人磕头。惜春谢了王夫人。紫鹃又给宝玉、宝钗磕了头。宝玉念了声:“阿弥陀佛!难得,难得。不料你倒先好了!”听听这个话,那就是你先好了,我跟着你好。宝玉的话已经把他也要出家的事说得明明白白了。袭人大概听懂了,痛哭不止,说:“我也愿意跟了四姑娘去修行。”宝玉笑道:“你不能享这个清福的。”袭人哭道:“这么说,我是要死的了!”宝玉听到这里,倒觉伤心,只是说不出来。看来贾宝玉跟袭人的感情好像比薛宝钗还要深点。
曹雪芹构思金陵十二钗的悲剧,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悲剧原因,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悲剧运作的特殊方式,尤其是金陵十二钗前边的人物,比如元春、探春、湘云、妙玉、还有《红楼梦》核心人物王熙凤,曹雪芹笔下她们的悲剧结局应该写得感天地、泣鬼神,应该有生动精彩的细节,而续书对这几个人是做了既十分疏忽又非常错误的处理,元春竟然因皇恩太重而死,迎春竟然是在贾母病重期间几句话交待,湘云也是在贾母去世前后匆匆交待,最后结果是丈夫死了,当了寡妇,探春外嫁毫不悲惨,妙玉先动了凡心,再被强盗劫走,全然违背曹雪芹原有构思,倒是对比较次要的人物惜春的出家,续书作者是写了再写,罗索了再罗索,描写惜春的笔墨后四十回真是不少,又写她怎么样和妙玉下棋,又写她怎么样负责看家,又写她怎么样和地藏庵姑子表述心意,又写她怎么样一而再再而三和尤氏闹,写的文字很不少,却是把它推敲个溜够,没有一个地方出彩,没有几句警人话语,笔墨虽多,对性格描写无济于事,还不及抄检大观园后惜春“矢孤介”和尤氏说的几句对话。118回惜春终于被家长批准出家,紫鹃随惜春出家,这倒较符合紫鹃一贯为人。至于宝玉吟出“勘破三春景不长”的诗句,对惜春说“不料你倒先好了”,不断泄密,好像他成莫测高深之人。写小说写文章总是“人贵直而文贵曲”,续书作者总想想把小说人物结局一览无余展示出来,而且展示得和曹雪芹构思很不一样,实在离谱。
118回还别枝旁出,写贾政路途受到阻碍,这一段更是写得非常可笑,为什么?因为这一段写的既互相矛盾又不合人情。小说这样写:贾政扶贾母灵柩一路南行,遇着班师的兵将船只过境,河道拥挤,不能速行,心里非常焦急。幸喜遇见海疆官员,知道镇海统制钦召回京,探春一定回家,略解烦心。只是船停在这儿,打听不出起程的日期,贾政心里烦燥。算一算盘费不敷,不得已写书一封,差人到赖尚荣任上借五百两银。前八十回写过赖大母亲来请贾府的人到她的花园参加赖尚荣当县官的庆祝。王熙凤说了些非常风趣的话,现在贾政遇到困难,要找在附近做县官的赖尚荣借银五百两。我看到这个情节,真替续书作者着急,还是那句山东俗话,你这个续书作者写小说怎么能这样捉襟见肘,山东俗话说“钻头不顾腚”?贾政和贾蓉,那是一起到金陵和苏州送灵柩的,贾蓉既得到金陵送秦可卿的灵柩,又得到苏州送林黛玉的灵柩,随着贾蓉到苏州送林黛玉灵柩的紫鹃早就回到贾府,而贾蓉没露面,不知道贾蓉云游到什么地方去了?也不知道紫鹃跟着什么人回来,特别奇怪的是,这些班师的兵将,他们怎么只挡住给贾母送灵柩的贾政,不挡住贾蓉,不档住紫鹃,特别是,难道紫鹃她是个聊斋人物,她是坐飞船回到贾府?贾政派人找赖尚荣借钱。借钱的人来回走了几天,贾政才走十几里,借钱的人只拿回来五十两银子。贾政向管家之子赖尚荣借钱的事,可能巧妙地想写世态炎凉,当年主子向当年奴才借钱都借不出来了,但非常不合情理,前八十回写到赖尚荣是贾宝玉的好朋友,何至于宝玉祖母归道山时路上缺盘缠,他都不肯帮助?不要说借钱,连送五百两银子的吊仪赖尚荣都是应该的。后四十回已暗示赖尚荣是贪官,区区五百两银子何足道,却只付五十两,贾政不要,连原信退回,赖尚荣再加一百两叫人送回来,好像小商小贩讨价还价,是五百两银子重要,还是跟已起复的荣国府贾政继续搞好关系重要?最后干脆赖尚荣为五百两银子辞官回家,还叫他父亲辞去贾府大管家,因小失大,目光如豆,哪有愚蠢到这个份上的官?
118回重点写卖巧姐,贾芸输了好些银钱,和贾环相商。贾环一个钱没有,想起凤姐待他刻薄,要趁贾琏不在家要摆布巧姐出气,王仁一拍即合,表示:巧姐的事舅舅作得了主,他们商量把巧姐卖给外藩的王爷。王仁去找邢大舅,邢大舅听了王仁的话,知道他还可分肥,很积极,对邢夫人说:“这位郡王极有体面。若应了这门亲事,虽说是不是正配,保管一过了门,姊夫的官早复了,这里的声势又好了。”邢夫人被哄得动心,叫人追着贾芸去说。王仁即刻找人去到外藩公馆说了。外藩不知底细,要打发人来相看。贾芸又钻了相看的人,对来相看的人说明“原是瞒着合宅的,只说是王府相亲。等到成了,他祖母做主,亲舅舅的保山,是不怕的。”于是,几个艳妆丽服的人来相看巧姐,平儿随着巧姐来,发现这些人相亲的样子,平儿留神打听。丫头、婆子都是平儿使过的,把外头的风声告诉平儿,平儿告诉了李纨、宝钗,求她们告诉王夫人。王夫人觉得不妥当,劝邢夫人。邢夫人反疑心王夫人不是好意,说这么一番话:“孙女儿也大了,现在琏儿不在家,这件事我还做得主。况且是他亲舅爷爷和他亲舅舅打听的,难道倒比别人不真么!我横竖是愿意的。倘有什么不好,我和琏儿也抱怨不着别人!”邢夫人这番话自以为是、愚蠢之极,又非常倔强,倒是符合前八十回邢夫人既愚蠢且倔强的个性,王夫人烦闷心痛,一筹莫展。
巧姐虽然是《红楼梦》极其次要的人物,但是她的命运涉及到王熙凤这个重要人物,在巧姐的身上多加一些笔墨原来是可以理解。后四十回关于巧姐的故事却写得太繁琐,跟重要人物的命运相比,太不平衡。在曹雪芹原来的构思当中,写巧姐的笔墨肯定不会超过贾元春、史湘云、贾探春的笔墨,更不会超过写王熙凤的结局,不知道什么缘故,是不是因为卖巧姐这个市井故事比较适合续书作者的写作特长,他兴味盎然地把贾环、贾芸、王仁、邢大舅等卖巧姐的过程写得细而又细,把前因后果交待得详而又详,巧姐的事竟然牵动了除惜春在外贾府留守人员的全部,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平儿、宝钗,贾环、贾芸、贾蔷、王仁、邢大舅,每个人都出来表演,前前后后占了好几回,从117回贾琏接到贾赦的信赶到边疆见面,巧姐对托了贾芸看家、托了舅舅王仁照顾她,很不满意,经过118回贾环和贾芸王仁操作卖巧姐,到119回刘姥姥救巧姐,直到全书结束一百二十回刘姥姥给巧姐做媒,巧姐的命运才最后尘埃落定,118回“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巧姐的故事虽然上了回目,却仅仅是巧姐这个漫长故事刚刚开始,这一回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贾宝玉和薛宝钗关于人生,关于出世和入世的我把它叫“大辩论”。巧姐的故事,还得移到后两回再陆陆续续插进去写。
我也为续书者着急啊,怎么总是丢三落四的,编织材料左右穿帮
马瑞芳 回复 @小明_iip: 穿帮,好词
马老师您好,红楼梦的反封建性如何理解呢?宝玉的离经叛道,并不是他扯起了颠覆封建社会的大旗,他的禄蠹之说更像是叛逆少年不爱学习的一派胡言。书中主要人物的言行基本还是符合那个时代的道德规范的。贾府如果多几个恪守礼教道德的男人,也不会呼啦啦大厦倾覆。请马老师赐教。谢谢🌹🌹🌹
马瑞芳 回复 @茉莉清辉: 这样的观点早有红学家讲过了。
马老师有一种女版易中天的感觉
马瑞芳 回复 @late_mk: 易中天是我老弟
续书里面的所谓悲剧结局,好多都是出于自主选择。比如探春的远嫁,是贾政为了仕途考虑的联姻,而当时贾家还可以选择不让探春远嫁。惜春出家更是如此,简直是完全没必要出家非要哭着喊着来,出了家也是谁也怠慢不得的侯门小姐。还有凤姐,如果不是因为生病,那还是管家奶奶,就算今非昔比依旧比普通人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贾宝玉也是,就可以有选择继续重振门楣的机会,自己就是不要了因为出家自在而且符合所谓他被强行剧透的神谕。这哪里是真正的悲剧,用现在的时髦话,难道不还是上层阶级的凡尔赛吗?
马瑞芳 回复 @YolandaJiang: 好词,凡尔赛。
出家出得扭扭捏捏,卖人卖得风风光光,主子们个个灰头土脸,奴才们人人浓妆艳抹……
马瑞芳 回复 @7级福途: 形容得妙
马老师,我没有听您的话,还是把《红楼梦》抄下去了,现在抄到第九十七回,感觉有点疲惫,不是抄累了,是八十回后内容惨不忍睹。
去伪存真,还原作者真是想法。
惜春和紫鹃终于有个归宿了,感觉在那个年代女子出家真的比嫁人好,黛玉如果不死也会出家的吧。其实推及当今,也是yyds比较轻松,死珠,鱼眼睛可以避免了
马瑞芳 回复 @闲临牗: 续书安排得很优雅
因为巧姐前80回写的少,少了好续
听红楼梦好多遍了,每次八十回后就没心情听了,这次特意来听听马瑞芳品读后40回,我还听得进去一点
马瑞芳 回复 @一吃三_jv: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