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工作之后如何继续保持自己的学习进步?”人的生命有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有不同的需要,比如人的生命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简单区分四个阶段。
在青年跟中年,当然是需要工作的,工作之后你还会继续学习进步吗?这个时候你可能会产生疑问,工作之后到底需要什么?需要三方面的知识:
第一,是专业的知识。你的工作品质提升,后面也会慢慢的升职,甚至有更大的责任,所需要的是专业的知识。
第二,是生活方面的知识。因为工作之后生活开始全方位的发展,成家立业,有家人、有亲戚、有朋友,还有社会上各个层面相接触的人,那要如何相处呢?这就需要生活方面的知识,包括我们前面谈过的情绪智商都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个人的修养问题。个人修养是自己对于人的心理,人生的哲学,甚至宗教信仰有所了解,有所接触之后所出现的一种自我要求,所有的教育基本上都不能脱离自我教育的观念。
人的生命发展有横向跟纵向两个维度,横向所说的是在社会上谋求发展。纵向发展,就是要提升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一来就可以从自我教育再进一步增加一个观念,叫做全人教育,人的生命是完整的,你能注意到整个生命的需求吗?全人教育也是在教育方面受到提倡的说法,它到底是指什么?简单来说,它有三个内容:人才教育、人格教育、人文教育。
我们还是按照对人的生命的了解来思考,我们一再强调人有身体、心智、灵性三个层次,人才教育、人格教育、人文教育,正好可以三个配合来看。
先说什么是人才教育,人才教育的特色是用之于外,意思是先有自己的专长,将来可以用之于社会,这是每一个人都不能逃避的。在《论语》里面,很多人称赞孔子,认为孔子很了不起,他的学问非常广博,没有办法说他是哪一方面的专家。孔子听到这话就对学生们说:“我要以什么作为专长呢?驾车吗?射箭吗?我选驾车好了”。驾车跟射箭都在古代的六艺里面,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孔子每一样都精通,别人才会说他好像没有特定的专长,在社会上要立足,一定需要有特定的专长。
孔子后来去教书,也是属于人才的表现。他为什么教书?当时鲁国大夫孟僖子参加国际交往活动的时候,因为不懂礼仪而被嘲笑,他回来之后就警惕自己,要让孩子学习礼仪,后来让自己的儿子孟懿子拜孔子为师,学习礼仪。孔子就从这个地方开启了他的教学生涯,他说十五岁以上的年轻人只要想学的,我是没有不教的。孔子自己是人才,他同时也把很多学生培养成为人才。
譬如说,司马迁在《史记》里替孔子的弟子专门写了一篇《仲尼弟子列传》,同时也在《史记·孔子世家》里面提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就是孔子教学生诗书礼乐,诗书礼乐就是古代传统的知识跟技能。
学生有三千多人,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人,代表孔子的学生人才辈出,他在世的时候就有好几个人做官表现不错,可见人才教育和社会群体有直接的关系。
每一个人谈到学习跟进步,一定要设法了解自己是社会的一个人才,因为你一定要用之于外,让自己为社会所用,在社会取得发展的凭借安身立命,同时还要以此为基础,往上提升自己的水平。
第一方面是人才教育跟身体的层次直接相关。
第二方面是人格教育。人格教育的特色是求之于内,也就是由自己来做出抉择,卓越的人格显然需要道德实践,但道德实践不能只靠法律或礼仪等等外在规范,也就是每一个人一定要有自我觉醒,要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人,对自己的行为要负责任。
美国有一年曾经统计搜索引擎的关键词,结果两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一个是自然界的海啸,英文称为tsunami,另外一个是谈到人格的一个特色,英文叫做integrity。那一年印尼发生海啸造成很多人罹难,大家都很关心海啸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属于自然界的现象。
另一方面,属于人类integrity这个字很难翻译成中文,它的简单意思是说一个人有整体性,表里如一,说话算数,能够负责任,这是对人的一个要求。
我记得以前帮学生写推荐信,要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经常在里面会问学生的integrity怎么样?意思就是说这个学生是不是可靠,是不是表里如一,是不是负责任的?简单来说可以翻成诚信,就是这个人很有诚信。事实上一个年轻人要做到诚信是很不容易的,老师们也不一定能够完全做到,这说明什么?人格教育是要自我要求的,可能一辈子都不见得达到完美。在这方面只能说不断的往上提升自己。
孟子中特别提到两个人,一个是治理洪水的大禹,他说“禹闻善言,则拜”。禹虽然贵为国君听到有价值的言论就向别人拜谢,这样可以继续改善自己。另外一个是孔子的学生子路,子路这个人不得了“闻过则喜”,听到别人说他有什么过错,他就很高兴,可以借此来改善,一般人做不到。我们一般都是闻过则怒,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很生气,常常说别人冤枉我了,别人乱讲,别人有什么阴谋。
这就是人格教育的问题。人格教育是让自己不断地往上提升,修养自己道德方面的要求,这样还不够,除了人才人格,分别针对身跟心之外,还有人文教育,说到人文教育,可以跟前面两种对照。
人才教育是用之于外,人格教育求之于内,人文教则是当下即化。
当下即化什么意思呢?人生可能有各种情况发生,各种遭遇,不是说好人就一定有善报,恶人就有恶报,很多时候事情的发生都是不可预测的,遇上了怎么办呢?要看能不能化解,至少化解自己内心的各种情绪,这就是人文教育的问题了。
在这方面有两个直接的方法,一个是审美和艺术的修养,比如心情不好就听听音乐,能不能回答自己一个问题,任何时候心情受到了干扰,你会听谁的音乐,要听什么音乐,如果没有现成的答案,代表你在这一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
在人文教育方面要常常提醒自己,自己的心情自己可以把握,可以透过艺术跟审美的方法。比较容易做到的就是听听音乐或者是看看一些休闲方面的书。
第一种方法是宗教信仰。讲到宗教信仰,虽然不一定要信仰什么宗教,至少可以有一些宗教情操,了解人生这一切是在过程之中,将来都会消失,那能不能在宗教方面的经典里获得一些启发呢,可以看出这几年对于宗教方面经典的介绍,也受到很多人欢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从永恒的观点来看现实世界的一切,就会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比较容易忍受跟接受了,在过程里面逐渐减少抱怨,可以把它当做修炼自己的必要过程,必要条件。
简单来说,艺术的审美作用可以让我们暂时摆脱眼前的困扰。而宗教的因素可以助我们回到生命的原点,也就是想清楚人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从哪儿来往哪儿去,透过艺术可以让自己调节心情,透过宗教可以让自己超越现状,因此当下极化的效果就很明显了。
我们谈到工作之后,如何继续保持自己的学习进步。首先要了解生命有不同的阶段,工作是人生里面主要的阶段,等于人把生命中最精华的四五十年都放在工作上,跟社会接触求得个人安身立命的条件。我们当然要知道如何提升专业上的知识,在生活修养方面如何让学习有更明显的效果。
同时要知道自我教育有横的一面,也有纵的一面,一方面在社会上要求发展,而对于自己的潜能也要去提升发挥,再把焦点转向全人教育,生命毕竟是完整的,在人才教育、人格教育之外,还要注意到人文教育,而这就是在哲学的角度思考下得出的大致答案。
下一节的主题是教育孩子,要当个合格的家长并不容易。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希望傅老师之后讲讲庄子👏
人文重要!
思考了一下老师说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想听什么音乐。想听特别有空间感,干净,有序,能量充足,自由流动,以及由此而生发出自然轻盈美感的音乐。谢谢老师的问题,思考之后会对自我有更清楚的认知。
想知道人生哲学之后,傅老师会讲那个主题呢?
应该是当下即化吧?
当下即化 非当下极化
傅佩荣国学馆 回复 @私淑艾者: 谢谢指教,已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