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才华?”“我会借力”

“你有什么才华?”“我会借力”

00:00
12:12

“你有什么才华?”“我会借力”


老和尚和小沙弥一同下山化缘,路上老和尚问道:“如果你进一步则死,退一步则亡,那你准备怎么做?”


小沙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往旁边去。”


多么睿智的小沙弥!破而后立,独辟蹊径。


《孙子兵法》有言:“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意思是,一个人要成为真正的赢家,需要借到所有可用之势。


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想成功,却又力不从心,借助外力,正好弥补了自身的不足。


借力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方法论,它像一股东风,吹着那些被困境逼到墙角的人,满血复活。


01


懂得求助,是一种智慧


人活在世上,不可能一生顺风顺水,总有艰难和困惑。这时候,懂得向人求助,其实是一种了不起的智慧。


一位父亲鼓励孩子去搬开眼前的大石,并告诉他:“你只要用尽全力,就一定能搬动它。”


孩子连试好几下,累得满头大汗,大石依旧纹丝不动。


于是摇头放弃:“我尽力了,但我仍搬不动它。”


父亲却告诉他:“你还没有借助我的力量,怎么能说自己尽力了呢?”


如果你细心观察,每个人都渴望被需要,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要求,别人一定愿意帮你一把,在助人者眼里,帮人是一种快乐和收获。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也许我们自己花了很长时间都没有解决的难题,在别人眼里可能只是举手之劳。


所以聪明人往往是在相互麻烦中,培养人脉,你麻烦他,他又麻烦你,慢慢的就在你来我往中建立了长久关系。


为人处事时,若能独当一面,纵然很难得,但能与周围戮力同心才更加可贵。


明代商人沈万三只是苏州城的一个穷小子,靠贩卖药材为生。


他口才不好,便请来能说会道的小舅子,帮忙叫卖。


不懂账目,又请来城南的陈秀才,帮着算账。


后来生意越做越大,聘请了不同的专业人才将生意分门别类来管理,自己只负责总揽全局。


靠着借势众人,齐心合力,沈万三只用11年时间,从穷小子变成“苏半城”,又从江南首富,成为富可敌国的巨商。


很多成功之人,不仅是因为本人有能耐,有才华,还是他们更善于借用别人的本事,依靠别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老话说:孤掌难鸣,独木不成林。


懂得在合适的时机,善用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才是你实现目标,最明智的选择。


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只有善于协调各种力量,才能突破自己的能力范围,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果。


就像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说的:“我之所以能跑在竞争者的前面,在于我擅长走捷径,借助别人的力量。”


会借力,才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才华。


02


保持心态好,借力自己


佛语曰:“相由心生,境由心转。”


路在脚下,更在心中,路随心转,路则常宽。


凡成大事者,皆有个好心态。


内心强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历经磨砺后,蓄积的正能量。无论做什么事情,它是可以依靠的一种自身资源。


王阳明曾经历三次科举,同期的考生,有的金榜题名,有的名落孙山而另谋出路。


唯独王阳明,虽多次落榜,仍一脸淡然,内心毫无波澜。


有人问他:“这么多次的考试落榜,都不觉得伤心难过吗?”


他却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按通常观念,考取功名自然是头等大事,但王阳明却不以为意,虽输了考试,他却认为赢了自己。


正是有这种好心态,王阳明才能在仕途不顺、下诏被贬、平叛被诬陷谋反等种种逆境中,不断成长,最终创立心学,名垂青史,更是被后世之人尊称“圣人”。


世界级领袖顾问安东尼·罗宾曾说:


“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就能掌握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无法掌握。”


心态好的人,情绪稳定,安之若素,失败也淡然;心态不好的人,即使成功,内心也不会真正的获得快乐,没有成功感。


03


活在当下,借力外围


《论语·卫灵公》有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聪明人也许更把控“远虑”,但有一种笨人,虽看的不远,却知道走好当下每一步,一点一点的解决“近忧”,也会慢慢到达目的地。


他们只顾当下要紧的事,不过多分心,享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越。


《阿甘正传》里面的阿甘,就是这样的一个笨人。


他的爱人一次次出走,一次次回来,他从不烧心燎肺。


他眼里只有当下,爱人回来好好相处,不回来,他就专心搞事情。


最后,他因不需要平衡收益与情绪的杠杆,只专注干好眼前的事,而坐拥了丰富的人生。


一个人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深谋远虑上,善于抓住身边恰到好处的契机,也是一种头脑风暴。


有三个销售员去寺庙推销梳子。


第一个销售员空手而归,说寺庙里都是和尚,谁用梳子,这不是故意刁难吗?


第二个销售员销了一百把,他是这样跟寺庙住持说的:


您可以在庙堂的前堂放一些梳子,那些虔诚的香客烧香磕头后,头发难免有些凌乱,这些梳子可以让他们梳梳头,香客们会觉得寺庙很人性,下次还会再来。


第三个销售员,不但带去的梳子卖光了,还带回了订货合同,他说:


庙里香火旺,定会有香客捐赠,于是建议主持回赠点礼品给人家,梳子物美价廉,正好适合,并可以刻上三个字“积善梳”,因此烧香的人必会络绎不绝。


卖梳子给和尚这个笑掉大牙的故事,正是考验的一个人有没有发现当下优势的能力。


那些发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人,是不是好高骛远,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缺少借势当下的眼光和智慧呢?


如果你一直有就地取材的认知,就不难找到合适的参考价值。


04


去掉“不可能”束缚,借力反败为胜


罗·伯顿曾说:“如果世界上有地域的话,那就存在人们的心中。”


战胜别人容易,难的是战胜自己。


每个人都被自己内心的领域局限着,如果你打破了心中的围城,你的认知力自然能演绎成执行力。


官渡之战时,曹操以2万之众抵挡袁绍10万大军。


面对战力上的巨大差距,稍有延误,则兵心涣散,事则忧矣;可要是急于作战,又难免陷入寡不敌众的境地。


关键时刻,曹操得到荀攸xún yōu献计,斩杀颜良、文丑袁绍的2员大将,取得初步胜利;


但敌强我弱还是很明显,曹操在交战想放弃时,得荀彧xún yōu提醒:“谁后退谁被动,谁放弃谁灭亡。”曹操找回信心,去掉“不可能”束缚,反败为胜之心甚强。


最后,曹操得许攸夜奔投靠,知道袁绍粮草位置,奇袭火烧乌巢断其军粮。


只此一战,曹操将气盛的袁军打得一溃千里。


按实力计算,曹操没有胜算的把握,但他突破了“不可能”的局限,听取能人之言,知人善用,迸发出跌入低谷的反弹力,劣势变为优势,由此反败为胜。


兵家如此,其实任何一件事情,在开始与目的地之间,随时可能出现转机,很多人之所以半途而废,只是因为他们不懂借势,被“不可能”束缚着。


05


《菜根谭》说:“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橹。”


也就是说,正在上滩的船,不要停划任何一次桨,成功之际更要继续努力,不然只会功败垂成。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与不确定因素博弈的过程,只要我们善用借势思维,整合自己的资源,将现有的舒适区,变成核心竞争区,将借力当成执行力,不确定就会变成笃定。


罗永浩有句话说得好:“自己不擅长、做不好的事情,一定要找擅长的人来帮忙做,这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