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
【释义】原指心中已画有一枝竹的形象。后用以形容遇到问题,心中早就有了解决的办法
【出处】元·脱脱等《宋史·文同传》
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即苏东坡),不但文章和诗词写得好,而且书画也很出色。他同文同(字与可)是好朋友。文同也兼长绘画,我国绘画史上称他们两人的画为“文人画”。
苏轼一生在政治上很不得意,他的作画,不过是发泄“怒气”,自求陶醉,并没有什么目的。当时,宋徽宗是一个喜爱书画的皇帝,苏轼屡遭贬官降职之后,这个风雅皇帝便让他担任“玉局观提举”。苏轼在观里比较空闲,就大画墨竹,绘画技法倒因此大有提高。苏轼曾写过一本《画竹记》,介绍画竹的经验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这就是说:画竹的画家,在动笔之前一定要酝酿成熟,先有一个生动具体的竹子形象在心胸里,这样,画出来的竹子才生动。
文同也爱画墨竹,他虽然也画花鸟、山水和人物,但是以画墨竹最为有名。文同画竹,也要求先有成竹在胸,当时还有一个善画的文人晁补之,曾有一首诗,称赞文同的“墨竹”艺术,其中有两句道:
与可画竹时,
成竹已在胸。
🌷🌷🌷
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