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罚坚决说不!应当反思,或许当下真正缺乏的不是对儿童的教育,而是对父母的教育!

对体罚坚决说不!应当反思,或许当下真正缺乏的不是对儿童的教育,而是对父母的教育!

00:00
09:43

昨天我们讲到了“体罚”这个话题。今天一整天,网上都有人给我留言探讨这个问题。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也有质疑的。比如有人就说了,你举的例子,你说的数据,那都是美国人的研究,西方的文化跟我们中华文化完全不同。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当中,适度的体罚它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


首先我先亮明我的观点,就是我是坚决反对体罚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不用找任何理由,什么年龄、背景、国情、文化,这都不是理由。我看留言里有朋友还说天热,既然这些都不是理由,那天热更不能成为理由。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分析这件事。在《史记》当中,司马迁就明确表个态,说“教笞不可废于家”。《礼记》里也说了,“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这个意思就是说在教育小孩子过程中,板子、鞭子都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很多人也相信“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


比如说有些家长在送孩子上学的时候,他就跟老师说:“不听话,老师你就打他,狠狠地打,一直打到他听话为止。打他是为他好,他现在不懂,将来就懂了”。在《红楼梦》里边也有宝玉挨大板子的情节,过去打学生的板子上还会刻四句话:一片无情木,单打书不熟。诸君若护短,护短莫来读。


可见在我们的文化当中,确实把体罚作为儿童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不过这种认识到底对还是不对呢?从王阳明先生到梁启超先生,他们都有过明确的反对意见。著名的教育家蒋梦麟先生,他就曾经有一个观点:种依赖体罚的教育给小孩子添些无谓的苦难,许多有前途的孩子在未发现学问的重要以前就给吓跑了。


从2000年到2004年,有学者对美国的558名中学生进行调研,发现频繁遭受体罚的学生,他们更容易撒谎,会有更多的欺骗行为,更容易有攻击行为和违规行为,而且犯错误之后也较少自责和反省。有人就觉得这都是西方的研究结果,跟我们中国国情不符,文化不匹配。其实教育有个性的东西,它也有共性的东西。


随后有学者就选了六个国家进行了进一步地研究,这六个国家是中国、印度、意大利、肯尼亚、菲律宾和泰国,样本范围涵盖亚洲、欧洲、非洲。专家对来自这六个国家的292名8到12岁的儿童做了调研,结果发现体罚在这些孩子身上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跟在美国是一样的。


进一步的,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个更加深入全面的本土研究。专家对1138名一到六年级的中国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其中64.2%的人半年之内遭受过体罚,其中有接近20%的小学生遭受过严重体罚。


进一步分析发现,一、二、三年级的男孩更容易受到体罚。离异家庭和单身母亲更容易实施体罚。孩子们半年报告的体罚次数平均在十五次左右,也就是说每个月要遭受两次以上的体罚。在这里,我们要给体罚做一个界定,它指的是那些故意引起儿童的身体疼痛,但不会造成伤害的行为。如果造成伤害和恶性结果,那就是虐待了,我们谈的不是虐待。


这种看起来不会造成儿童身体伤害的体罚行为,其实对儿童的消极影响是非常大的。首先它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导致自卑,增加不安全感,有自闭倾向和抑郁倾向,甚至会导致自杀倾向。


其次,进一步研究发现,体罚也会影响儿童的认知方式和信息加工方式。有的家长就说我打他屁股不打他脑袋,这样就不影响他学习成绩。其实打屁股也影响学习成绩。从这一点上讲,小孩子真的是越打越笨的,而且越打越不听话,他会出现逆反和斗争行为。


最后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我们重视,就是暴力攻击会引起孩子的模仿,他会爆发出更多的攻击倾向和更多的违规行为。所以实际上,打不但不解决问题,而且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最值得大家关注的一个研究结论是轻度体罚,比如拧耳朵、踹两脚、打耳光跟重度体罚,比如皮鞭棍棒,这两种体罚方式会同等程度地,注意是同等程度地对儿童产生消极影响。只不过前者会增加心理上的消极,如焦虑、抑郁;而后者会增加行为上的消极,比如攻击或违纪。


所以有的家长就觉得不就是打两下,又不是虐待,不会出什么问题,实际上后续带来的问题是非常大的。


我来给大家读一下网上的一个留言:

这位同学说,我就是从小被打大的,而且我妈还常对我进行各种讥讽和挖苦。我想做的事情从来不支持我,我从小就很自卑。上大学的四年我离开了家。这四年我真的改变了很多,起码自信了很多,也开心了很多。但现在毕业回家了,每天都要和我妈各种吵,她还要打我。我现在一直在攒钱,等攒够了钱我就搬出去。


就像大家看到的那样,对很多孩子来说,成长的过程就是挨打的过程。挨打是长大的一个必修课,成绩不好,挨打!吃饭太慢,挨打!排名不理想,挨打!偷看电视,挨打!不好好练琴,挨打!写作业太晚了,挨打!


2005年广东的一份调查就显示,有54%的儿童报告说被徒手、棍棒或皮带打过。进一步的有76%的父母,52%的大学生和59%的初中生认为挨打与成才有因果关系,由此可见这错误的偏见是多么可怕。


来自封建社会小农经济背景下的这种根深蒂固的错误理念,确实束缚了我们的儿童教育的发展,同时毁掉了很多孩子金色的童年。就像刚才我们分析数据得到的结论,体罚看起来简单省事,但是后续的问题非常地严重。


有问题就打一顿,这个不但不会减少儿童的错误行为,还会增加他的不良行为。关于动手打孩子,我们会听到很多貌似合理的说法。挨打才长记性,打两下怎么了。谁还不挨个打,都是为他好,等他长大了就懂了。其实这些都是家长在给自己发泄情绪找借口,都是家长在给自己不负责任和失控找理由!


时代发展到今天,难道除了体罚,我们就没有其他更安全、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了吗?其实有很多,比如批评教育讲道理,表达失望,取消特权,收回关爱,收回许诺。还有一种现在比较流行的叫做计时禁闭反思,这些都是可以采用的。所以说到底还是恒心、耐心和理念的问题。


我们上课经常讲理念比方法更重要,因为理念可以自动产生方法。理念对了,举手投足都是方法;理念错了,方法再多它都是陷阱。


今天我们这推文有点长,建议各位老师、各位家长都好好地看一看,好好地反思一下!社会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得跟得上!或许在当今时代,我们真正缺乏的不是对孩子的教育,而是对父母的教育,对成年人的教育。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