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投资日历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马红漫。今天是8月4日星期三,我们的大咖对谈时间。
1984年,从浙江大学电机系自动控制专业毕业的葛航,被分配到西湖电视机厂研究所,从事中英文电子打字机开发工作。按部就班的工作让葛航仿佛一眼就能望到尽头。3年后,他毅然辞去第一份工作,进入了中外合资的杭州电子有限公司。
再3年,27岁的葛航又辞去了第二份工作并决定自主创业,下海做起了个体户,卖起了电脑。在和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发现,医疗信息软件行业虽然有些冷门,但是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就这样,机缘巧合下,葛航从卖硬件过渡到了医疗软件的开发。
1997年,国家开始推行社保和医保,各家医院开始实施信息化建设。葛航敏锐地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立即创办了杭州创业软件有限公司(后来更名“创业慧康”),成为当时国内第一批从事医疗软件开发的企业。他带领的创业慧康也从最早几十人的团队,发展到如今的医卫信息化龙头企业,并成功登录创业板。公司目前拥有八大系列300多个自主研发的产品,为全国超过6000家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信息系统建设,覆盖超过30万名各级医生,承载超过2.5亿份健康档案和超过1亿宗电子病历,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葛航自己说,创业慧康是从一家“四无”公司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那么,究竟是什么支撑了公司的成长?让葛航引以为豪的“领先半步的产品力”又是什么呢?
马红漫:欢迎葛总做客我们节目,现在提到您的公司创业慧康,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医疗信息化的一个龙头企业。但实际上我认真翻了一下您的履历,我发现您其实最早的工作好像跟医疗信息化没什么关系,而且非常有意思。(20世纪)80年代中的时候,您在一家这样叫做杭州广播电视研究所的这个企业,这研究所下面有个产品,西湖牌电视机,对我们这种(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都非常非常熟。当时是国内顶级的,包括黑白电视、彩色电视的品牌。您那时候属于在一个金牌公司里面金牌企业?
葛航:我是1984年浙江大学毕业,因为学的也是自动控制计算机的专业,所以当时国家包分配,就分配到广播电视研究所。我们开发的产品当年就是跟四通打印机一样。我们(20世纪)60年代70年都知道,四通打印机当时24针是14800块钱一台,当时是16针的,开发出来的价格是7000块钱。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但是因为电视机厂当时太好卖钱了,所以企业就没有创新的动力,没有生产下去。
马红漫:为什么?您发自内心当时在追求什么?就兜了一圈回到自己搞计算机主业了,现在转到了去做医疗相关的行业,这中间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转变?从硬件到软件,这个变化好像也挺大的。
葛航:对,当时其实做医疗软件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们浙大附属第二医院它当时一个需求,就是有12个收费挂号收费窗口每天收费,下班以后还要对账,那么现有的打印机只能一台来打印,它还不能统计。他就希望建一个网络,把12台收费窗口的每天的收入,一方面可以打印出票据,病人可以拿到挂号单;另外一方面钱和数字,下班的时候财务能知道。就是为了做那么套系统,当时我是为了卖硬件,因为它12套系统打印机加上去的话,30多万(元)的硬件。但是为了做这个硬件去找了一个同学来开发软件,医院给了我2万块钱,软件费就2万块钱。这是我们介入这个行业的第一个项目。所以后来我们1997年底注册成立了“创业软件”当时专做医疗卫生信息化。
马红漫:整个的来龙去脉这样一个故事,但公司名字非常有意思。您说到最早叫创业软件,现在叫创业慧康,你为啥跟“创业”两个字就干上了?
葛航:其实现在大家对创业都很理解,因为2010年以后我们国家开始用创业这个词了。
马红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葛航:对,当时20年以前创业还是一个普通的词汇,所以我们当时认为我对自己来说,我觉得做一个全新的东西这是一种创业,需要一种精神,所以当时就取了创业软件。至于创业慧康,这个是上市以后我们才改名了,那么我们在创业软件,这个“软件”已经不能涵盖现在公司的业务了,因为我们有做大数据,要做互联网,要做云,要做健康服务。所以就是改名智慧健康,所以叫创业慧康。
马红漫:其实从这样来讲,公司其实在国内比较早的切入到,我们叫医疗信息化产业当中来的最早的一批,30年将近。这个30年时间当中整个这个行业发展大概经历了什么样的阶段?
葛航:基本上如果简单按10年一个阶段来理的话,就是前面的10年我们做信息化是为了医院管理的需求,所以当时我们第一个产品成型是在苏州市立医院。当时的院长提出我要做一个院长操作台,我在这个医院里面,我可以看到每天的收入,每天的挂号,每天的床位数,每天的支付的情况和仓库的药品。
马红漫:像一个企业内部的管理软件?
葛航:对,所以它叫HIS系统,传统的就是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就是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所以这个是第一阶段。然后就到了第二阶段,电子病历阶段。电子病历这个阶段实际上就是为医生服务的,医生写处方,医生看胶片,医生看化验单,他(们)现在都可以用,和各种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的系统。它可以(使)医生非常方便地了解病患者的情况。那么到后来最近的10年开始,医院要考虑到患者的情况,那么特别是现在云端的服务,特别做大健康的服务,所以未来的这个体系一定是院前预约挂号,这个病后我可以医生手术问诊,包括康复,包括健康咨询,康复医疗这些,心理咨询,包括回诊复诊,这些都可以用这个体系做起来。
马红漫:其实回到商业逻辑上来讲,正是因为供需供需之间存在着期待之间落差,反而应该成为企业的机会。
葛航:我们其实是有一个“三个核心”竞争力。第一就是产品领先,然后市场也领先,然后第三就服务要做好。2000年开始我们就走向全国,成为一个全国性公司,其实就是遵从这三条,然后我们现在的布局,都是在全国各地人才本地化。全国现在20多个省,我们的人才都是本地化。这样的话用户很放心,你服务人员技术队都是在本地,我医院是24小时(服务人员)随叫随到。除了值班以外,你就最大问题我也可随叫随到,然后销售也放心,我们就地服务客户,客户也相信。所以人才本地化那就成本也低,但是对公司的管理要求就会更高一些,我们提出的文化,在“创业”的平台上创业,你就是“创业“的主人。
马红漫:所以我们三个要素,组成的核心竞争力。你认为现在是我们最大的一个竞争的发展方向。特别注意到你在4年前提出了百岁工程,百岁工程是个什么概念,针对老年人做服务吗,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呢?
葛航:2016年我们国家提出了健康中国。我们公司经营的思路是。听党的话,跟政府走,服务百姓,赚良心钱,回馈社会。好像表面上听的是口号,其实不是的,是真正整个贯穿整个公司市场产品和服务的整个理念。我们当时做的上海闵行做健康档案,(是根据)医改的需求去做的。
我自己归纳了三条,第一,健康中国的目标是什么?我理解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我们把它落在卫生行业,落在我们健康行业。第二个,健康中国的形势是什么?健康中国的形势是健康城市,健康社区和健康家庭组成了健康中国,因为我公司做的业务就是做健康城市级的健康平台。第三,健康中国的内涵是什么?把它理解成就是我们大健康产业链,2020年是8万亿(元)到2030年16万亿(元),但是从目前的形势发展来看,可能会远远不止16万亿(元)。从产品的角度,我们现在创业慧康是叫一体两翼,就是以传统的医院和区域的信息化为主体,新产品也不断在更新。所以这个是一个稳定的成长,稳定的增长。
另外新的业务两个板块,一个是我们前年中标了国家医保总局的核心业务平台,因为医保局是新成立的部门,所以新成立的部门,它是担负起国家对医保的控费。是保证老百姓,我们的养老的医疗的钱,最后是有着落的。所以它对医疗行业行为的监管,费用的控制,药品的采购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那么除了医保的产品以外,我们还开发了刚才一个叫智慧病房。智慧病房就是3.0版本中的一个内容,它就是病人在住院的时候,他是随时可以看到自己的情况。诊断、报案、报告,有床头的平板电脑,然后子女在家里可以手机上看到,也可以在手机上解决付费,不需要专门去跑一趟。然后服务的时间响应,包括它的穿戴设备,心电的监测,晚上包括输液,就互联网传感的东西都已经真正实现了。
这个是对公司来说是一个新增的市场,因为每个医院一个病房的话大概要配备10万(元)到20万(元)的这么一套硬件加软件体系。一个三甲医院1000张病床可能就多了,一个亿左右的销售额对一个市场的份额,全国2000家三甲医院可能就多了2000亿(元)。然后三甲做完做二级又多了2000亿(元),所以未来3到5年,几千亿(人民币)的市场。这个是我们已经花了三年时间做研发,把握住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